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2-06-01王晓红
王晓红
教育改革后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普及和应用。其实,思维导图中的色彩和图形都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明确解题思路,对其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其应用方法及技巧,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能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思维方式上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创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实现个性化教学。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当中有大部分人对教师带有强烈的畏惧心理,所以很少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而教师也难以从日常教学中快速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也无法了解到每名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是不懂的,以及怎样进行改进等。而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有效帮助教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创设思维导图绘制教学活动,能让教师真正看到小学生对各类问题的思考路径,并且看到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案,真正实现“对症下药”,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还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要想使数学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知识整合等能力。思维导图又可以称之为“心智导图”“脑图”“思维地图”等,它是让思维呈现一种形象化样式的方法。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文字、符号、图形、线条等元素将脑中的数学知识以科学完整的架构形式展现出来,而这就需要学生能对不同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拆分、归纳、整理和总结,并且通过联想、迁移、整合等思维方式使各知识点之间能实现合理的关联,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架构。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用口述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复习的兴趣,还可能会使他们出现知识混淆,反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导入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引导小学生主动绘制数学思维导图,让他们用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将之前学过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列与组合,从而有效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突出数学教学的逻辑性
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是在小学阶段。奥苏泊尔提出了有意学习理论,其重点阐述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自身有关认知结构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固定和内化。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基本检测和判断,从而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教学研究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和目的都是圍绕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而学生的这种发展并不局限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换言之这并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设定一定的目标,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要让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跃然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以及解题思路等有所了解。
(三)突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方法是人类进行正确思维、准确表达自身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归纳演义、类比推理、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手段都可以作为思维方法使用。人的思维过程要想正常运行,就要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教师开展长期教学所运用的思维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知识点,这就需要用到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就属于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就拥有了能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而教师也可以借此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四)突出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能将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与课堂结合到一起,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引导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带出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等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以“总价问题和路程问题”为例,这归属于“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师可以借此设定情境,如快餐厅。教师为学生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快餐厅中会出现的顾客、销售员和配送员等。学生身上的角色都会涉及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框架设计问题,并绘制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展示问题解答的过程。而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如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提出,相互交流,对末尾有0的乘除法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回顾。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复杂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接触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点,这类知识点往往有着数量大、关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内容多且杂乱,很难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吃透”所有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开设复习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优化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让其在脑海中完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所划分的知识模块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单元中的重要概念。之后,根据所讲解的知识点,以分层次的呈现方式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还能有效进行知识整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时,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分类方式、边的特性、角的特性、内角和等重要知识点,由于讲解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较为吃力,教师可以将“三角形”作为关键词绘制复习思维导图,一边带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一边将其补充完整,从而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92F380D0-E112-4728-BDC4-8ECB3FDC7E71
(二)以可视化方式揭示解题思路
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讲解习题时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其优点在于能更加直观展示解题思路,这样教师在讲解时条理更加清晰,学生理解难度也会有所降低。而方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构建是否完善,应用是否熟练,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数学学习顺利与否,而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带领学生多练习相关习题,并用思维导图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比如,“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A.[2x+3=4];B.[2+4=6];C.[5x-7];D.[4x-2x×2=12]”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首先以“区分方程”为关键词,将其特征作为分支向外发散,如方程中必须含有未知数、方程必须是等式等。通过绘制导图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A.[2x+3=4]、D.[4x-2x×2=12]符合方程的特征,属于方程式,而B.[2+4=6]中不含有未知数,C.[5x-7]中不是等式,不属于方程式,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有效避免过多或重复性的语言叙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解题时的思维方向,从而更加轻松地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并不熟悉,教师在利用其授课时要给予学生一段适应时间,消除陌生感。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示范教学让其感受到这一辅助教学工具的优点和魅力,从而激发其想要掌握思维导图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首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中不要翻动教材和笔记,单纯凭借脑海中的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对哪些知识掌握不足。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颜色、图形或是符号进行示范讲解。为了让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制作电子课件,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分层次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还要辅以适当的讲解,以便更好地激發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按照教师示范讲解的步骤绘制,也可以开动脑筋对其中内容进行创新。学生还可以在绘制中应用色彩各异的画笔标注重点内容,让整个结构层次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绘制得多精美,也不必要求其绘制速度,只要保证其能在绘制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发散思维即可。
(四)指导绘制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而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但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为此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目标,并按照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详细教授学生绘制方法,并选择符合其认知思维的方法,由易到难地进行指导。在刚开始指导学生绘制时,应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导图,但要隐藏其中的部分关键信心,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补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减少导图中提供的信息,达到逐步完善其思维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掌握绘制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定一个知识点,提供关键词、图片、符号等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绘制。一个知识点可以产生多个分支,在绘制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进行区别。同时,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层次性,并利用线条加以区分,如主线条要更粗壮一些,分支线条则要更细一些,就像是大树的枝条一样,越靠近中心枝条就越粗壮,达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可以独立完成大体框架的绘制,教师也就不需要再为其提供帮助,在课后复习中可以围绕知识点绘制相关结构导图,这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掌握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多较为基础,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和公式也比较多(粗略统计小学阶段数学概念多达五百余个),这些概念就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概念的讲解,并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备课环节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深入挖掘教材知识,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或章节内容中的重难点。之后,在课前利用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可以让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语言更富有条理,而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中使用。课上,教师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顺序讲解概念,并突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在学习运算定律时,学生会接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而这些运算定律的概念之间就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其掌握其中的联系与规律,并利用思维导图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脑海中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并提升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六)利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前预习
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样能使其更快速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探索知识的效率。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比如,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为“平行和垂直”与“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两个部分;然后再对这两个分支进行细分,“平行和垂直”部分能细分为概念、垂线的画法、点到直线的距离三点,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则可以划分为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三个分支;之后,再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分支进行细分,总结他们各自的概念、特征、特殊形状等。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能清晰地了解这节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这些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之前所讲的知识与要学习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还能顺利地引入本节课要讲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使用方便且具有发散性的学习辅助工具,教师合理地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所有教学阶段,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判断,合理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在梳理知识、整理知识点等方面,从而真正发挥其作用。
(宋行军)92F380D0-E112-4728-BDC4-8ECB3FDC7E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