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优化路径

2022-06-01张云捷

家长·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张云捷

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游戏化的课程活动模式更加适合幼儿智力、体能以及艺术等各种素养的发展。幼儿园的主题区域游戏活动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的主题游戏活动,教师将设置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通过主题设置以及材料摆放等方式将日常游戏活动室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开展主题游戏活动。而不同的主题游戏活动均能够促进幼儿不同方面能力的提升,能体现出学习与游戏之间的整体性、经验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本文将具体论述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意义、当前幼儿主题区域游戏的困境以及优化路径。

一、主题背景下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意义

(一)主题区域游戏活动的概念

不同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能给予幼儿不同的刺激,加强不同方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幼儿的日常学习变成一个系统的联合体,进而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及内在逻辑。主题区域游戏将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主题与内容,并根据游戏主题创设相对应的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另外,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不断实践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强化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丰富情感体验,进而养成自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区域游戏活动的意义

游戏性本身是一种精神态度,而游戏则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而幼儿园教学中所倡导的游戏化课程其实就是强调对游戏精神的表达,并且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部分知识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会为其购置一些精致的玩具,但是很多玩具却难以给幼儿带来游戏精神的感知与体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通过开展游戏化课程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进而满足幼儿游戏精神的需求,得到游戏的满足感。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刻板地将幼儿园游戏禁锢在班级中,忽视班级幼儿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主体性与主动性开发的认知存在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要想开发幼儿的活动主体性,就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权利与活动空间,并不需要教师的干涉和引导。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错误的,教师应发挥好自己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支持作用,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展示运动技巧与畫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不断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其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活动自由,同时保障幼儿的活动安全。幼儿园不乏多人参与的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幼儿展示合作竞争的基本形式,尊重幼儿对不同主题游戏的选择,并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游戏,在这样的游戏形式中,幼儿能认识更多的人,锻炼自己的社交组织能力。幼儿对亲身经历画面的感知更深,不知不觉就能理解运动的规则,同时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幼儿在多人游戏中能实现相互帮助,共同合作,从而加强对集体以及自我的认知,进一步锻炼自身的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二、主题背景下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困境

(一)幼儿主体性不足

尽管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模式已经得到大多数幼儿教师的认可,但教师并未重视幼儿自身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开发,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年龄比较小,对事物无法产生全面的认知,因此在游戏选择以及参与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其中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的干预较多,呈现出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这样一来,幼儿的主体性就会被削弱,而教师作为成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阻碍幼儿自由参与区域游戏。具体来说,很多教师在确定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的时候并未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以及实际兴趣,只是想当然地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去考虑以上问题,很多设计与规划在开学前就已经完成,后续也并未进行调整与优化。教师主导的区域游戏环境以及主题并不完全符合幼儿发展的特征与需求。另外,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参与指导过多,甚至在游戏的推进中完全由教师独立完成,这样就很难发挥出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将幼儿放在被动与被支配的地位中。

(二)活动主题不突出

在区域游戏主题设置方面,很多教师对幼儿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很多活动的主题性不够突出,甚至存在区域游戏主题与教育内容脱节的问题。课程统整化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统整课程观,通过主题设置的方法设计课程内容,落实实践教学,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区域游戏设计中,更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发展的特征,将教育主题与游戏主题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当前,很多主题区域游戏却存在主题与形式偏离的问题,导致游戏内容与游戏主体割裂,因此区域游戏无法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只能作为传统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内容。幼儿始终无法通过有目的且结构良好的学习活动来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这就违背了主题区域游戏活动教育的初衷。

(三)幼儿经验构建不足

幼儿教师对幼儿自身经验建构过程以及规律认知不足,导致区域游戏的内容与幼儿经验构建之间缺乏内在关联,无法培养幼儿的认知思维方式,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主题活动以及区域游戏,分别从内容以及形式两个层面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区域创设工作中教师却很少考虑到主题活动的要求,并未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融合,导致区域游戏的创设缺乏合理性。比如,教师为了构建主题游戏,往往只是在区域游戏中投放了部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样的支持并不能构建主题区域游戏活动。

(四)游戏教学理念不足

无论是主题活动还是区域游戏,教师在设计构思的时候都应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从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发展观角度,看待幼儿的主题区域游戏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本质,合理开展主题区域游戏实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幼儿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教育能力,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但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却做不到以上基本要求,其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忽略幼儿的主体性、构建性,不知不觉地干涉幼儿的独立思维过程,主导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将自己的知识与思维灌输给幼儿,影响幼儿独立自主地发展,导致幼儿丧失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自主构建的过程。92A3BC87-AD0F-4243-BC79-3E3FF4B32073

三、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优化路径

(一)合理选择主题,精心设计游戏

主题教学就是由教师确立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游戏教学,这样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多个感官,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将主题不断地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并且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进而锻炼幼儿的能力。这样生活化主题游戏教学的形式得到了较多教师的青睐,能使游戏课程更加生动和形象。对幼儿来说,生活内容就是一种实践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体验。因此,游戏课程应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教师应该将幼儿感兴趣并符合幼儿生活需求的内容纳入游戏设计中,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开展“开心小伙伴”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动物伙伴,并在班级中介绍自己的动物伙伴,这样就能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同理心。

(二)遵循认知规律,创设游戏环境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应明确其独特的认知特征以及思维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幼儿区域游戏相应的主题,实现多学科知識融合教学,打破各领域的界线,充分体现游戏主题,并且从主题活动的实际要求出发构建游戏活动目标,合理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另外,教师在进行区域规划的时候应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将区域创设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探索自己的活动空间。在明确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之后,教师应带领幼儿了解游戏活动的目标,共同规划游戏活动的空间,同时明确空间中的同伴关系。期间,教师可以采取对话、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正确认知游戏活动的主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完成环境创设。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把握幼儿学习的整体性特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加深幼儿对游戏主题的认知,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游戏活动的主题联系起来,不断鼓励幼儿回忆生活情境,观察当下游戏环境,并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互动,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验证,进而完成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活动的主动参与。只有鼓励幼儿参与到主题游戏环境创设以及活动内容实践中去,才能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使其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经验构建,进而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学习品质方面的发展。

(三)合理选择材料,完成游戏构建

根据主题区域游戏活动的不同主题要求,不同的游戏活动需要不同的游戏材料进行支持,教师应根据不同游戏主题合理选择环境构建以及游戏活动材料,同时增加低结构性以及多功能性材料的使用,完成游戏内容的构建。其中低结构性的材料体现出探索性、开放性的特征,能发挥出不同的功能,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求,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与想象力,可以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作用的各种想象。另外,加工程度较低的材料具有超强的可变化性,且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方式更是展示出不同的功能,能有效拓展材料的教育功能。比如,教师可以将落叶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而这样的材料可以归为科学区活动材料,供幼儿进行观察与学习;可以归为美工区材料,供幼儿制作树叶粘贴画;可以归为表演区材料,供幼儿制作装饰草裙等。以上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能支持主题区域游戏活动的构建,同时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与想象能力。此外,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还应体现出生活性、便利性及关联性等基本特征,这样才能将游戏活动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际生活。最后,教师还应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家园共育,同时提升游戏活动材料的丰富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游戏形式

针对主题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戏的形式,创建趣味游戏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发挥体育游戏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沟通,注意观察幼儿平时的游戏行为与习惯,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增加幼儿感兴趣的元素,为其创建趣味性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参与锻炼的同时获得乐趣,实现快乐学习与成长。比如,在开展“障碍跑”活动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单一重复的障碍跑训练方式,必定会让幼儿感到枯燥,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幼儿的兴趣明显降低,不愿意再参与障碍跑活动。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障碍跑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趣味游戏的情境,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展示障碍跑的画面,让幼儿理解障碍跑的基本规则与目标,同时将障碍跑活动转化为“拯救小动物”的游戏。教师可以在障碍跑的终点放置一只玩具动物,告诉幼儿只有完成障碍跑,才能解救小动物。如果有小朋友成功解救小动物,小动物就会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这样就能鼓励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同时还能使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五)优化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

幼儿主题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与形式不应该是固定的,而应体现出动态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活动评价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活动现状,强化活动过程、评价内容,实现对区域活动的动态化评价,为主题选择以及形式优化提供依据。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该观察幼儿参与主题游戏的兴趣以及坚持程度,明确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参与游戏时的情绪状态,判断幼儿对该活动的印象。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交情况,观察幼儿是否能利用同伴资源开展游戏活动。最后,教师还要观察幼儿是否具备自主性意识,在主题区域游戏中能否通过自己的思考开展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认知能力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如幼儿对材料的选择情况、游戏过程等,都能体现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完成自主意义构建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应发挥幼儿主体教育思想,合理选择游戏主题,指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左毓红)92A3BC87-AD0F-4243-BC79-3E3FF4B32073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分割区域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擦桌子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