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品读 领略文本魅力

2022-06-01汪梦娇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潜心武松标点符号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阅读的数量,而应更加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以此助力学生追求阅读的质量以及阅读的深刻性。同时,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力求以更为适宜的品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文本阅读由浅入深的理解,使其在领略文本魅力的同时,获得思想、情感和观念上的升华。

一、品读标点 引导思考

在书面语言体系中,标点符号可能是分量较轻的组成部分,但实际却对语言解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标点符号,读者可以快速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甚至是作者难以直接言说的曲折心意。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果遇到特殊的标点符号,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品读,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符号背后的精妙。

例如,《穷人》一课第8—9自然段中,作者一连用了2个感叹号,5个省略号,4个问号。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作者这样运用标点符号,他想突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思考,从标点符号的作用入手,同时联系上下文,认为:通过这些标点符号,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同时也展现了非常复杂的情绪,有悔恨、有焦虑、有痛苦、有谴责,有忧伤、有同情、还有惊恐。但是,感叹号的运用,展现出桑娜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此外,如此复杂的标点符号,恰恰也凸显出人物身上强烈的感情,使读者轻而易举感受到桑娜的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特质。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品读,犹如给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使学生对文本的幽深之处体会得更加深刻。

二、品读词语 领悟内涵

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词语同样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部分。因为每一个词汇都带有特定的含义,尤其对于名家之作而言,更是如此。叶圣陶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品读文本时,每一个字都要认真揣摩、仔细分析、潜心钻研,不宜忽略。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军神》一课中,作者非常生动、详细地描写了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的过程,其词汇的运用让人拍案叫绝,非常值得深入品鉴。比如,针对沃克医生,有如下词语值得注意:双手颤抖、擦着汗、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俯下身子、注视……通过作者对其神态的生动描绘,即便学生未能亲眼看到这台手术的过程,但也能对其艰难程度感同身受,更对刘伯承惊人的意志力而赞叹。再比如,针对刘伯承,值得关注的词语有: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抓破、汗如雨下、脸色苍白等等。通过对刘伯承神态以及动作的生动描写,学生想象到刘伯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就是这样一个人,依然顽强地挺过了这一切,而且没有丝毫抱怨、没有喊痛。通过对词语的品读、分析,学生这才明白为什么将刘伯承称之为“军神”!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入手,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立足原文的语境品读以及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这篇文本的深刻内涵。

三、品读句子 激发共鸣

文章是由一个又一个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单独摘出来也许平常,但若是组合在一起,便会传递极其丰富的思想以及含义。想要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文本,对句子的赏析必不可少。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品读句子可谓核心所在,这不仅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基础,更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

例如,《父爱之舟》一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5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之情,体现了父爱的深刻和伟大。在原文中,有很多句子感人肺腑,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父亲心疼极了……父亲挣钱的艰难。”第四自然段中“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他就是不吃。”“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珍贵的玩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让学生尝试着换位思考,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比如,对于第一个句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以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从文本的细节入手,尝试着分析作者的用意。通过阅读原文,学生意识到父亲平时生活极其节省,一分冤枉钱都不舍得花,但是考虑到孩子晚上睡不踏实,被臭虫咬了很多疙瘩,所以即便挣钱艰难,也愿意给孩子加钱换一间房,可见父爱的深沉。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潜心品读的关键所在。在学习新课文时,教师应当从句子着眼,让学生反复阅读句子,同时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描写的用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四、抓住细节 品味精妙

为了使学生潜心品读文本,感受到文本的魅力,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应当是方方面面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入手。所谓细节,主要指的是看似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事物,但却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并不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意味着他们在阅读时更容易被重要情节所吸引,很少留意一些平淡的细节,而这恰恰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因为“魔鬼藏在细节里”“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从细节着眼,才能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精妙。

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教师组织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水浒传》,了解武松这个人物身上还发生了哪些故事,尝试着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塑造武松这个人物的。通过阅读《水浒传》,学生发现武松还有其他非常有名的故事,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同时将其和《景阳冈》进行对比,看看在细节上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学生发现,在《景阳冈》中,武松只是作为一个打虎形象出现,本身并未涉及多少其他层面的描写,作者更多是着眼于打虎的过程,旨在突出武松的勇猛。但是在《醉打蒋门神》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武松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一面。如,原文中提到:武松在寻找蒋门神时,他整个人處于喝酒的状态,而且明明只有五分酒,武松却刻意展现出了十成醉。通过这样一处细节可以看出,武松并不是一个莽汉,他非常聪明,懂得给敌人“下套”。通过阅读这些课外素材,学生梳理了大量的细节,而这为学生理解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细节的品读和把握非常重要。因为细节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容易被学生忽略,但这些细节却又极为关键,既关系着人物形象的解读,也关系着文章内涵的把握,因此教师务必留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潜心品读是学生领悟文章内涵、感悟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相关角度分析了潜心品读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旨在让学生读出语文真谛。

(汪梦娇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7013B65A-1102-43EF-B2D3-BA93F169C03E

猜你喜欢

潜心武松标点符号
潜心为国铸长剑 强国路上追梦人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我家里的武松
『潜心』三十载 为国铸重器
武松:喝酒好赚钱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武松的醉与不醉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