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家长应该“搭把手”
2022-06-01马金鱼
马金鱼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重点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然而,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数学时因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导致他们面对数学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甚至会产生讨厌学数学的情绪。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关键是建立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的建立离不开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不能光靠教师的努力,如果家长参与其中“搭把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堂效率节节高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都没有预习新课的习惯与意识,甚至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也会应付甚至视而不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动笔写的作业才算作业,不用动笔写的作业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家长在检查孩子当天作业完成情况时,往往只关注纸质的作业,而忽略了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预习作业和写纸质作业同等重要,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孩子的预习作业一般在家中完成,这就离不开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很多孩子不喜欢或不重视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预习,面对新课内容往往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怎样才算预习,也不知道在预习中自己应该干什么。
这时,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分三步进行预习。首先,应陪伴并监督孩子通读新课内容。接着,家长应监督并辅导孩子完成课本上的例题以及课后的“做一做”习题。最后,家长要就新课的重点内容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转天上课时,孩子便可以带着问题听课,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课前预习能帮助孩子避免机械化学习,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的情况,也能帮助孩子在脑海中搭建课程内容的数学模型,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检验功能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佳是许多小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意识到家庭作业是对当天所学课程的巩固,而不是学习的压力。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意识:家庭作业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以下是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完成作业过于依赖家长,甚至由家长代笔。学生在写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够独立,一直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很多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不去认真思考,而是立刻求助家长或上网搜索,从家长或网上得出答案后,便立刻誊写在本上,根本不去探究答案是怎么来的。还有些家长觉得作业太多,担心孩子作业正确率不高或担心孩子写作业时间长影响睡眠,于是直接帮孩子完成。如此一来,孩子完成作业的效果几乎等于零。
其实,面对作业,家长既不能过于纵容,也不用过于紧张。当孩子拿着不会的题询问家长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思路,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即使是孩子思考无果,家长也要清清楚楚地把题目给孩子讲解一遍,万万不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家长给孩子完整地讲完一道题目之后,过一段时间可以再问孩子一遍,确保孩子真正掌握了解题思路。家庭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上存在的不足,老师不会因为学生作业写得不好便对其另眼相看,家长只需要展示孩子完成作业的真实情况即可,切莫“好心”帮孩子完成。
写作业不够认真,存在书写与计算错误。很多家长都有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但是家长不应当只关注结果的对与错,更应当关注作业的整体情况。
很多孩子为了早点完成作业,写作业时往往应付,字迹潦草。这在家长眼里可能是个小问题,却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大问题。潦草的字迹是数学考试的“大敌”,不仅有可能让判卷老师看错造成误判,还有可能让孩子在计算过程中出错。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写字潦草,把“7”写成了“1”,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写作业时的书写情况,纠正写字潦草、不认真的毛病,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让孩子重写。
此外,家长还应特别关注孩子在作业中所犯的“粗心”错误,如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明明是会的,可就是“算错了”“看错了”,无伤大雅,可是一旦这种粗心与马虎的毛病成了习惯,考试时便很难改掉。因此,家长要提醒孩子适当放慢写题速度,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一次考试对待。
加强作业自查,发现并重視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很多孩子都觉得检查作业是浪费时间,写完作业便认为是完成了“任务”,于是便当起了“甩手掌柜”。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这一错误认识,引导并培养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有利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与易错点。所以,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之美
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数学,是因为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很多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却无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于是便觉得学数学是“纸上谈兵”,将来用处不大。
数学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去发掘和运用。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给同学包装生日礼物时,让孩子思考一下如何包装才能更省纸;去银行存钱时,与孩子探讨不同的利率下如何存款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散步时路过多边形的花坛,都可以向孩子询问:“如果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把它分成哪几个图形更加便捷呢?”
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做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例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直观且可操作的游戏,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和趣味所在。
通过引导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可以提升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快地构建数学思维,使孩子意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不再抵触数学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孩子逐渐构建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建立离不开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老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只有家校双方齐心协力,才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甘肃省张家川县新建小学教师)
(宋行军)0C8F979E-3E7C-4A25-A472-F0136F5A16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