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与推广发展探索

2022-06-01马晋

种子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种植技术马铃薯

马晋

摘    要:马铃薯作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经济作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需求量都较大。分析马铃薯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完善种植技术,可以为我国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章主要分析与探讨了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发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各地区对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各地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种植产量,但是种植过程中存在种植技术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对种植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其种植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先进栽培种植技术。

1 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择种植地块

马铃薯种植对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因此,种植户在大面积种植前,必须按照要求做好种植区域土壤营养成分的检测工作,保证该种植区域满足马铃薯生长的营养需求。为了保证正常生长,种植户必须在选择种植地时,做好种植地点的土壤疏松工作,提高土壤的排水性与透气性,为根系、块茎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种植户在测量土壤营养成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则可以优先在该地块种植,提高出苗速度,降低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等对其产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为顺利实现其丰产高产的种植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 选择马铃薯品种

种植户在种植前,必须严格按照马铃薯种植要求,做好种植区域周边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等各方面数据的监测工作后,根据实际数据选择适配度最高的品种并有效开展种植活动。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和要求选择符合种植要求的马铃薯品种,是有效提升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种植户在种植前,应对品种前期种植资料开展调查和分析。如果发现品种存在病毒侵害的情况,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侵害对马铃薯种植产生的影响。

催芽工作的质量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状态和情况的关键。为了保证种植产量达到预期目标,种植户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开展催芽工作。在切块过程中,种植户应该先消毒杀菌刀具,避免由于细菌残留导致块茎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影响后期的种植。切块工作结束后,种植户应及时完成种植工作,避免由于马铃薯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马铃薯块体出现腐烂的情况,影响后期的发芽率[2]。

1.3 适时播种

马铃薯播种时间选择的合理与否,对种植产量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在我国甘肃省,种植户在种植时,必须严格按照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温度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才能有效提升其成活率。一般情况下,甘肃省在每年春季的第一个月为播种的最佳时间。马铃薯耐热度较差,因此种植户在播种前,必须保证当地的温度达到10 ℃左右才可开展播种工作。种植户在播种过程中,应该按照高产丰产的原则,将田间播种数量控制在150 kg/667 m2之内。如果播种储量超出种植范围,不但会影响到种植区域的实际产能,而且加重了土壤的负担。如果种植户种植的品种为早熟品种,则应按照相关要求将株行距固定在30 cm×55 cm。反之如果种植类型为中晚熟品种,则应该将株行距控制在30 cm×58 cm,将播种深度控制在6 cm左右。种植完成后,种植户应该及时开展施肥作业,才能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前提下,为其正常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3]。

1.4 田间管理分析

1.4.1 间苗管理

第一,为了满足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吸收要求,种植户必须切实做好间苗工作。严格按照种植高产丰产的要求,保留优质薯苗,去除多余薯苗,避免田间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影响快速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第二,做好生长过程中的培土工作,在幼苗生长整齐后,及时开展种植区域的中耕、除草、松土等工作,严格控制培土厚度,避免因为培土过深影响种薯出苗质量。此外,种植户在开展留苗工作时,种植户应仔细检查育苗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

第三,做好马铃薯幼苗损坏情况的记录工作,为后续马铃薯田间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数据依据[4]。

1.4.2 除草和除虫

针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杂草,种植户应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开展除草工作。目前常见的田间除草药物主要有广灭灵乳油、乙草胺乳油、赛克津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农户在使用药物除草时,必须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在药剂兑水后均匀喷施,才能將田间杂草彻底清除干净。

病虫害问题也是影响马铃薯种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常见的马铃薯虫害主要包括蚜虫等。种植户在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应该从农业、理化、生态等几方面着手,运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按照预防为主、治病除根的原则和要求开展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拔除影响正常生长的病株,避免因病虫害防治不彻底或不及时导致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影响种植产量和质量。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不论是开展除草还是除虫工作,都必须仔细观察生长的实际情况。在虫害高发期来临前,仔细观察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田间营养被杂草吸收导致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成分不足的情况,必须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为马铃薯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营养。种植户在开展除虫工作时,应该全面分析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提高虫害防治的效果。

马铃薯在生长发育初期以及中期是病虫害发生最频繁的阶段,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采取的杀虫措施也不相同。所以,种植户必须在开展除虫除草工作时,严格按照生长的实际情况和生长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与化学肥料,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止因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合理导致生长环境与周围土壤发生不可逆的情况,影响种植的产量和质量[5]。962ACA82-A8D9-4C00-8F11-E4BC4F5B4E12

1.4.3 水分管理

充足的水分是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的关键。种植户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除了正常的降水、灌溉以外,还应密切关注土壤的湿度情况。一旦发现雨水灌溉无法满足土壤湿度要求时,应立即开展灌溉工作,确保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度,以满足马铃薯的水分吸收要求。种植户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本地区未来天气变化的详细情况。如果确定本地区3 d内会出现雨水天气,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人工灌溉量。反之,如果发现未来5 d内没有雨水天气出现,种植户应采取人工灌溉的方式为其提供水分。严格按照马铃薯各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灌溉方式,保证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同时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出现烂根的问题,影响种植产量与质量。

种植户在开展人工灌溉工作前,应该在充分考虑植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植株生长的环境、土壤湿度以及空气湿度等数据,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工灌溉策略。另外,马铃薯进入到水分需求较大的结薯期后,一旦发现土壤出现干旱的情况,种植户必须立即采取人工灌溉的方式补水,以满足结薯期对水分的需求[6]。

1.4.4 施肥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对肥力的需求相对较大,在出苗后,除了要保证基础肥料的供应外,种植户还应根据生长的实际情况适时追肥,为茎叶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从而提升品质。在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的施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种植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因施肥过多或过少导致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问题,影响种植产量与质量[7]。

1.5 及时收获

马铃薯生长至一定阶段后,随着茎叶开始干枯,植株不再继续生长,说明已经进入到收获期。如果种植户没有及时收获,就有可能导致马铃薯出现表皮破损的情况,影响品质。对此,种植户必须在进入到收获成熟期后,及时收获,然后放置于阳光充足的区域晾晒,烘干表皮,杀灭表皮的细菌,为后续储藏做好准备。此外,种植户在收获时,工作人员还应做好大小和质量的分类工作后,将其放置于阴凉干燥的仓库内,同时做好仓库的保暖工作,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马铃薯出现冻伤的情况,影响后期的销售和食用[8]。

2 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

2.1 优化种业服务体系

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加大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为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大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培育投入的力度,为农业生产企业商业化育种、新品种引进、种薯生产等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完善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构建新品种引育、种薯生产一体化产业体系,加快种植产业发展的速度。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种薯生产、种薯推广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马铃薯良种培育和推广氛围。构建“公司+农户+乡村种子”销售模式,在各个区域培育种薯扩繁供种基地,加快马铃薯薯种销售门店的认证速度,在区域内形成完善的种薯产业终端网络群,扩大各个区域种植产业的辐射范围,提高种植的产量和质量[9]。

2.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植基地

根据各地区种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规范化、网络化种薯扩繁基地,满足马铃薯种植的种薯用量需求,降低各地区种植的成本,提高农户的种植经济效益。此外,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不同海拔、不同产业区域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专业化种薯生产基地,为本地区种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10]。

2.3 优化种薯质量检验机构

制订和实施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为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种薯质量检测是马铃薯种植产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种植户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种薯质量的检测工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区种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種薯质量检测鉴定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为种植户申报和登记新品种提供服务工作,切实做好优质良种的保护工作。此外,各地区政府部门还应做好协调工作,加大现有品种培育和推广监管工作的力度,严格按照有利发展与有效使用的原则,开展种薯经营配置工作,才能在保证种薯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种薯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国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4 制订相关技术标准

为了保证种薯的质量,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种薯繁殖基地认证、种薯生产规程、供种流程以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认证标志,促进种薯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提升,为现代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严格按照高标准、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原则和要求,加大种薯繁育基地、生产经营以及质量控制等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规范种薯生产的流程,提高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提高马铃薯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2.5 增强创新与发展动力

针对马铃薯品种的持续创新是保证种薯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品种的创新研究工作时,必须以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做好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大优质种源研究和利用的力度,通过对种薯繁育技术的创新和优化,为我国种薯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时,应该充分重视种薯繁育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根据各个生产阶段的实际要求研究种薯生产的技术,在保证种薯质量的前提下,为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降低种植户的马铃薯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2.6 加强保障措施

第一,各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种薯繁育网络的建设纳入到财政列支项目中,为种薯繁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已经达到标准的种薯繁育和储运基地,政府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充分发挥“公司+农户+种子”销售模式的优势,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种薯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本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成立项目发展基金,为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所有通过农业管理部门审查种薯生产项目,相关部门都应该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962ACA82-A8D9-4C00-8F11-E4BC4F5B4E12

第三,加大种薯市场引导和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在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时,应该根据本地区种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营造宽松、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种薯生产环境,规范优质种薯推广的流程,放宽种薯经营的许可,打击劣质商品种薯销售的行为,保证进入市场的种薯质量符合高产丰产种植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为马铃薯种植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助力。

3 结束语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种植面积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对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栽培种植产业的过程中,加大先进栽培种植技术推广和研究的力度,扩大栽培种植技术应用的范围,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种植产量和质量有效提升。农业部门在推广栽培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种植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优质栽培种植技术的优势,推动我国种植向产业化方向不断发展,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振华.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推广探讨[J].河南农业,2021(5):20-21.

[2]赵明,贾兰.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与推广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2020(3):29-30.

[3]张晶.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1):56-57.

[4]茌良艳.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81,184.

[5]格茸都吉.淺谈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19):79.

[6]石建芳.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与推广发展分析[J].新农业,2018(23):18-19.

[7]刘玉荣,贾双勤,强生军,等.钾肥在旱地马铃薯栽培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2):121-126.

[8]高权.山东地区有机马铃薯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71-72.

[9]毛彦芝,牛若超,孙继英,等.马铃薯田线虫病害发生及防治[J].土壤与作物,2022,11(1):104-114.

[10]陈一君.浙江省马铃薯主栽品种种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蔬菜,2022(1):86-88.

(编辑:郝焕霞)962ACA82-A8D9-4C00-8F11-E4BC4F5B4E12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种植技术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