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脉主义历史建筑保护与提升设计研究
2022-06-01张硕张砾丹
张硕 张砾丹
摘 要:现代主义提倡的纯粹主义设计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然而,纯粹主义设计造成的城市规划千篇一律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城市规划与古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如何在城市现代化中实现建筑文脉的延续,是保护建筑多样性的重要课题。保定西大街作为历史文化名街,历史建筑众多,文化资源丰富,基于此,从文脉主义设计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将文脉主义设计方法应用于历史建筑的提升与保护。
关键词:文脉主义;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保定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文脉主义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保护与提升设计研究”(2021096)阶段性成果。
一、保定西大街与文脉主义
保定西大街全长846米,西至恒祥大街,东至莲池大街,是全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城街道。保定西大街的建筑以商业用途为主,兼有文化等公共功能。保定西大街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建筑的装饰样式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清末民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西大街的建筑文脉展现了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未来城市的更新中,保定需要重视并延续多元与融合的建筑文脉,因为这是建造品质生活之城、保存城市历史、突出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保定西大街两侧现存历史建筑共11处,其中省级历史建筑1处、市级历史建筑10处。
城市文脉包含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城市特有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建筑样式、文化传统都是城市文脉风貌的具体体现。城市文脉展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印记,比如城市规划、街区布置、公共建筑、景观小品等。历史建筑更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气质,也体现了居民的精神面貌与审美标准。保定市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书院文化昌盛,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保定的经济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主义的纯粹主义设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与心理需求,后现代主义的文脉主义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城市文脉与建筑符号为增强居民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提供了设计方法与思路。
(一)建筑文脉
保定西大街的建筑文脉实质上就是隐藏在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制度。建筑文脉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继承建筑文脉就是继承建筑文化传统,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与落后的状态。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和西方建筑理念的传播,新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一时期,属于西方建筑语言的古典建筑技术被大量使用在近代商業建筑中。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如保定西大街贤良祠。然而,与古典建筑对立的现代建筑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正在西方逐渐发展。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改革开放与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飞速发展。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主义建筑的纯粹化弊端凸显,理性的建筑失去了必要性,感性的要素逐渐出现。
(二)文脉主义与城市有机更新
文脉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一部分。文脉主义主张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提倡人文主义思想。文脉主义重新确立了历史传统的价值,承认建筑形式在技术与功能之外存在联想及象征的含义。同时,文脉主义恢复了装饰在建筑中的合理地位,并树立了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这从根本上弥补了现代建筑的一些不足。
文脉主义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文脉主义提倡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并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与更新。文脉主义的目标是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脉的延续是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文脉主义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文脉主义强调历史传承,避免出现文化断层。面对传统,我们应该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避免“一刀切”与“运动式”的大拆大建。
文脉主义与有机更新理论相辅相成,有机更新理论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秩序和规律进行建设,顺应城市的肌理。城市更新应该在文脉主义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开发。因此,在处理历史建筑与街区的规划与保护关系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文脉主义设计理念,也要贯彻有机更新理念。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反思与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
现阶段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的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在以往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历史建筑常常被孤立性地保护起来。这样虽然保住了历史建筑的主体,但是历史建筑曾经的背景环境与周边生态不复存在。这种片面与单一形式下的保护不利于城市文脉与建筑文脉的延续。人们曾经真实生活的痕迹不该像博物馆中的物品一样被封存起来并陈列,城市肌理和文化生态应被真实地展现出来、延续下去。
(二)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意义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建筑保留着过往建筑的文化属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历史建筑,在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中被夷为平地。推倒重建式的建造使具有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历史建筑被破坏,原有建筑秩序的破坏导致社区关系结构解体,人际疏远、人情冷漠等种种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
文化遗产被历史建筑与街区环境真实、完整地记录与保存下来。历史建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曾有建筑师说过,一个城市的建筑艺术水平是庸俗的,那么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将是庸俗的。可想而知,建筑的文化价值是其他文化遗产无法替代的。
(三)历史建筑与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随着老旧建筑失去原有的用途,搁置与弃用的历史建筑需要扩建与重新利用。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历史建筑与街区的长远发展。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并使其重焕生机,如何发挥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都是历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商业的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元素,将文脉元素植入商业经济、升级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后现代主义的文脉主义提倡文化与商业发展相融合,用商业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信息的交换。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三、文脉主义的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
首先,文脉主义设计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主张保存历史,充分利用古典建筑元素。在对抗现代主义的潮流中,文脉主义主张古典语汇再利用,用象征意义来对抗功能逻辑。
其次,符号学应用的设计原则。将符号学应用于建筑领域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借用其方法来研究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即符号所包含的信息、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符号之间的构成关系;二是用这种系统的理论,使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建筑传播学等精神范畴的研究系统化和科学化。
最后,尊重地域的原则。尊重本土环境,重建地域特征。后现代主义的文脉主义以地方传统的造型为基础,满足人们对于感情的需求。由于文脉主义设计对地域文化的巧妙回应,其发展出了丰富的地域主义建筑语汇。因此,强化文脉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建筑文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哈尔滨市道外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
哈尔滨道外区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与保定西大街历史街区大致处于同一时期,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保护经验,在加强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经验。哈尔滨道外街区建筑风格保留着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商业建筑与住宅的特征。这些历史建筑风格被称为中华巴洛克,中华巴洛克具有典型的中西建筑样式相结合的特征。其建筑的外立面是西方柱式与拱券结合的样式,内部空间形式为中式四合院的典型空间布局。西式装饰的外立面能够有效吸引人们的眼球,内部的空间更符合使用者的经营与生活习惯。根据原有装饰样式对历史建筑进行复原,丰富和完善了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了历史建筑的商业价值。
(二)杭州市南宋御街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
杭州南宋御街是历史文化名街。南宋御街的改造与提升并不局限于对历史建筑立面的改造,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也为城市更新与新旧建筑的并存提供了范例。由于南宋御街至今已有800多年,因此大部分南宋历史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现存较多是近代历史建筑。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设计团队主张保留历史与真实的生活痕迹,不能用简单的风格和概念将其简化。因此,在项目改造的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建造“假古董”,要坚持创新原则,将城市的空间结构保存下来。在改造过程中,团队着力构建水乡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不仅包括修复,更包括大量创新建筑的建造。如今街区恢复了传统江南水乡的街区景观,对地域自然环境与人文居住环境的巧妙回应,使古老的南宋御街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三)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
北京前门大街的历史建筑改造,结合北京地域环境特征与传统北方四合院的建造方式,使前门大街尽显北方院落式建筑特征。设计者新建了灰色砖体建筑,使其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统一,不仅复原了传统历史建筑样式,同时将商业业态汇聚其中。北京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商铺,在复兴历史街区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北京前门大街的夜景也为首都增添了地域特征。
四、文脉主义设计在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
保护与提升中的应用
(一)运用符号恢复装饰
以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稻香村为例。整体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可分为两部分:一层为西方柱式的装饰风格:二层为传统的中式木构式装饰风格。稻香村建筑的建筑文脉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美学特征。稻香村建筑的外立面从左至右装饰了“含英咀华”四字。其匾额和楹联用文学手段介入建筑装饰,体现了文学意象与建筑意象的有机融合,对建筑意境的客体结构和主体鉴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历史建筑装饰样式的应用,展现了中国建筑兼容并蓄的传统美学思想。
(二)尊重地域,改善环境
保定西大街地处华北平原地区,当地的民居建筑多以灰色砖砌而成。尊重地域就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到文脉、从地形到材料都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本土化与在地性。保定西大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提升,不仅要修复与保护历史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街区的自然生态,使建筑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在保定西大街街区改造的过程中,景观植物与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同样应该被重视。
(三)利用商业重塑业态
文脉主义提倡尊重历史,重塑建筑原有的生活场景。历史真实存在的商业模式与生活痕迹不能用简单的风格和概念简化掉。本次保定西大街的改造,将杜绝旅游步行街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深入研究保定老字号、非遗文化背景,厘清发展脉络,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串联起来。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线上线下同步开街,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感受和科技体验。通过街区改造,真正做到传承与发扬保定特色文化。
五、结语
建筑具有不定性,而这种不定性同时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它没有某种统一而既定的模式。我们对其的追求只能是试图有限度地去解决并接受这些矛盾。研究思潮就是回顾它们在成长历程中主观与客观的互动,并发现不同思潮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建筑的风格演变也是如此。研究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见未来。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建筑的变革也处在一个过渡时期。现代主义过分夸大了功能和技术的作用,导致建筑形式变得枯燥乏味。研究文脉主义有助于保护历史建筑,保障建筑的延续性和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优秀建筑传统文化,有助于建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参考文献:
[1]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李亦炜.文化·事件·图像:试论1979-2009中国建筑文化之变迁[D].郑州:郑州大学,2010.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郭江泳.保定古城在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曹迎春.保定古城中心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卜颐,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7]汝军红,杨晓琳.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7-122.
[8]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陈伯涛.古城保定老字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张硕,硕士,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张砾丹,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