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中地膜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2-06-01汪润生

种子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分植株土壤

汪润生

摘    要:近年来地膜技术日渐推广,如果把保温增湿、配方施肥融入到这项技术中,就能科学管理与种植玉米,让玉米种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文章详细探索了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地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为地膜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玉米;地膜技术;种植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03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伤害,而地膜技术能隔绝外部的直接伤害,为植物营造较好的生长环境。这项技术对种植户的要求不高,在很多地区都可以推广应用。农业科技部门要积极推广这项技术,种植户也要积极学习,以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1 玉米地膜种植的益处

1.1 提高肥料利用率

覆盖在地面上的地膜能分隔土地和空气,当种植户在玉米的植株根部撒一些肥料时,能快速被玉米根系吸收。地膜的下方形成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有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还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能够加快微生物、生物的活动速度,能够快速分解土壤中的无机盐、营养物质等。微生物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因此在应用地膜技术后,肥料的养分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

1.2 优化水分循环

土壤会受到光照、风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土壤外部覆盖地膜后能减少以上因素的影响,也能减缓地表水分的蒸发速度,即使一部分水分被蒸发,也会形成水蒸氣附着在地膜上,之后重新滴落到土壤中,被植株根部吸收。有降水时,雨水会顺着土地流到薄膜下,为玉米植株根部提供充足的水分[2]。

1.3 平衡地表温度

覆盖地膜后,土壤的湿度及水分会有所提高。相对于直接裸露在外表的土壤来说,被覆盖地膜的土壤温度更高一些,二者的温度差在3 ℃左右,玉米种子在更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能快速发育生长。理想的状态下,春播时间能够提前15 d左右。地膜的类型比较多,大多为白色或黑色。白色用于反射太阳光,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在保温的同时又能保湿。黑色可以吸收太阳光,吸收的热量可以直接输送给玉米植株,保持地表温度,甚至是提升地表温度,即使种植温度比较低,植株也不容易冻伤[3]。

1.4 改善耕种层土壤性状

覆盖地膜后,带着氧气的雨水会逐步渗入土地,能够加快微生物和一些生物的活动速度,疏松土质,避免土壤出现结块的情况,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也能降低玉米植株的死亡率,提升整体的种植产量。

1.5 缩短玉米成熟周期

地膜能够为玉米植株提供一个较适宜的生长空间,让玉米植株在温度适宜、营养物质充足的状态下生长,使其生长速度加快,及早成熟,提高产量。

1.6 改善土壤盐碱化

覆盖地膜后,土壤中的水分可能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但不会离开地膜,最终滴落到土壤中,因此土壤表面的含水量会更高。一些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比较高,也会随着水分的蒸发一起附着到薄膜的表面,可能会形成一层结晶,使土壤的盐碱化情况得到缓解,也更有利于植株快速吸收养分。

1.7 控制病虫害

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抑制玉米的生长空间,如果覆盖地膜就可以限制杂草生长。地表上的爬虫、飞虫可能会啃食植株的根系部位,如果覆盖地膜就可以隔绝害虫,之后适当喷洒农药,就可以消灭害虫,保护植株叶片的安全。在使用地膜后既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数量,又能降低害虫的发生率。

2 玉米地膜种植的现状分析

2.1 优势明显

地膜技术在具体种植时优势比较明显,包含了抑制杂草生长、提升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促肥促苗等优势。这些优势有利于植株生长,会提高玉米植株的产量,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

2.2 缺少宣传

地膜技术有较多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在一些山区没有明显的种植优势。这是因为很多农民没有真正地掌握地膜技术,没有系统性学习相关的种植方法,对这种技术了解还不够全面。在偏远地区,政府没有针对地膜技术统一宣讲,导致很多农民认识不到位。应当针对当地的玉米种植户开设技术讲座,为其示范具体的种植操作方法。

2.3 机械化利用率低

很多玉米种植在山坳和山脊中,这些地方土质疏松、种植坡度比较大,要想利用机器耕种困难较大。但采取牲口拉犁的方式很难提升种植效率,也无法大范围推广地膜技术。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风力比较强,风沙大,如果不用机械铺设地膜,很难把薄膜的边缘压实,只要出现大风天气,薄膜就容易被刮走。

2.4 干旱时使用效果差

年降水量比较少、风沙天气比较多、土壤水分比较少,即使应用了地膜技术,也无法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

3 玉米地膜种植的重点技术

3.1 选种

海禾2号、海禾1号、白玉2号、长城799以及保玉7号都是玉米种植首选品种。无论选择哪个品种,都要重视挑选种子,要以个头均匀以及饱满一致为主。在晴天集中晾晒种子,在播种前要选择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药剂,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种子混合在一起。这样种子的发芽率会更高一些,质量和产量也能得到保障。

3.2 整地

在覆盖地膜时,要做到精细化整地,确保表面的土壤没有板结、没有大的硬块,覆盖的地膜才会紧贴地面,才能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可以采取间套种植、规格化种植的方式,把控玉米种植的行距和间距。以定向移栽的方式撒播育苗。覆盖地膜前,可以先采取一定的除草措施,清除芽前的杂草。

3.3 播种

在播种前,要确保地膜内的温度在8 ℃左右,必须高于地面的温度,才可以提早播种,幼苗才能正常生长,保障后期的质量与产量。0152F56E-B45D-4C7E-B0DC-A5A675461CF9

3.4 地膜选择与盖膜

在选择地膜以及盖膜方式时,要参考玉米的品种、土壤面积以及种植规格等。盖膜方式分为两种。第一,如果是晚播玉米地,可以先覆盖地膜之后播种。在播种前,要深翻土地,确保没有大的土块以及土壤板结的情况,还要完成施肥、浇水等多项工作,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在药剂中浸泡。之后便可以覆盖上地膜。播种前要把地膜戳破,撒上种子,盖上土壤,这是为了保住种子的水分。第二,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锁住水分,可以先播种之后覆盖上地膜,最好是在雨天过后完成盖膜工作。无论是哪种盖膜方式,在覆盖地膜时,都要确保边缘紧贴地面。在地膜的周围覆盖上一些土壤,可以避免大风天气地膜破裂或是被吹起。

3.5 日常管理

玉米的生长阶段也要做好管理工作。在早晚和阴雨天气都要查看地膜,如果地膜出现破损,可以使用一些细土覆盖在地膜的表面。如果地膜温度比较高,必要的时候可以破膜降温。如果不采取措施,幼苗很容易因为温度过高死亡或是烧伤。3叶期,要采取间苗措施清除弱苗。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定苗,帮助玉米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成分。5叶期,要及时追肥。可以每隔5 cm打出一个深10 cm的空洞,追肥提苗。10叶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追肥,玉米植株才会更加粗壮。抽雄吐丝阶段,也要及时追肥、及早浇水。可以用水溶解化肥,及时补水抗旱保苗。在追肥时,要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追肥工作结束后,用细土封口,保护薄膜。要监测玉米植株的病虫害生长情况。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为害范围。可以选择低残留、污染比较小的杀虫剂或农药。

3.6 收割

如果在种植玉米时应用了地膜技术,玉米的成熟期可能会提前15 d左右。在成熟后要立刻收割,因为如果遭遇大雨天气,玉米的籽粒可能会发霉。收获玉米后,要在第一时间清除地膜。如清除不及时,在后期种植作物时作物的根系很难下扎,无法正常生长。收割工作结束后,要在第一时间消除残膜。

4 提高玉米地膜技术的措施

4.1 科学指导

一些农业节目会分享最新的种植技术、种植知识,政府要引导农民积极观看。同时,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种植区,向种植户普及最新的种植技术、种植知识。可以在当地设立试验田,直接为种植户进行技术示范,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使其了解该技术的优势,更加主动地应用地膜技术。

4.2 推进机械化

一些地区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当地的科技部门可以与机械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小型的玉米播种机,如手推式播种机等,解决机械种植难的问题,帮助种植户减少劳动量。

4.3 选种优良

要积极研究地膜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选出配套的良种良法。不同的玉米品种有不同的种植特性,适合种植于不同的区域。农业科技部门要对此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确保每个种植区域的种植户都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种子,提高种植产量。

4.4 合理整地

要大力整理山坳和山脊,把坡度较大的地方整理得平缓一些,才可以正常铺设地膜。上级部门要提供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则配合种植户平整土地。因为平整的土地更方便覆盖地膜,也更容易收集雨水,植株在生长时能更好地吸收、利用营养物质以及水分。在选择玉米播种方法以及盖膜方法时,需要参考土壤墒情。盖膜时要选择质量较好的地膜,确保地膜紧紧贴住地面。用一些细土平铺在地膜周围,压实压平。压土带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否则无法防风沙。

5 项目案例

1) 项目概况。来宾市农科研究所向普洱市农业农村局提交的“可回收地膜覆盖种植玉米”项目可行性报告已经获得批准。

2) 实施规模。1.87 hm2示范面积,共有13户农户参与,后期带动了周边100多户种植户参与到该项目中来。

3) 关键技术。选用玉米品种北玉1521,特点是高产高抗耐密。示范区使用的是统一型号的拖拉机,耕作时深度必须超过25 cm,要把前一季种植过程中留存的秸秆以及土壤中的石塊等杂物清除干净,确保土壤的土质疏松、没有板结。避免杂物划破地膜。在耕种时,每667 m2的地块至少使用1 000 kg的有机肥和40 kg左右的农家二号玉米专用肥料作为底肥。每667 m2的土地使用7.5 kg左右的地膜,宽度为120 cm,厚度为0.012 mm左右。相对来说,与普通地膜相比,可回收地膜要更厚一些,但在覆盖栽培时,具体的顺序是一致的。选择银黑双面地膜,黑色能够遮盖除草,银色可以增加反光。如果土地已经整好,在雨后就可以覆盖地膜。地膜边缘5 cm要压入模沟。要在表面覆盖上一层细土,防止大风吹起地膜。地膜之间不能留下缝隙,才能得到理想的保墒增湿效果。

4) 播种。播种工作是在5月1日之前完成,玉米种植比较整齐,方便后期管理。每一棵植株的距离在0.29 m,采取人工打孔的方式直接破膜播种。每个孔的深度在4.5 cm左右,孔的直径在2.3 cm左右。每一个孔穴中放置两粒种子,在表面覆盖一层细土,每一个孔覆盖的细土厚度基本一致,种子发芽出苗后才是均匀整齐的。

5) 田间管理。播种结束后的10 d,可以到示范区查看,观察出苗情况。如果存在不对孔出苗的情况,要采取一定的引苗出膜措施。在5叶期,要完成间苗、定苗等多项工作,确保每一个孔中有一棵比较粗壮的苗。要保证每667 m2出苗数在3 832苗。在大喇叭口期,要第一时间追加尿素15 kg/667 m2。日常要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可以使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同时要开展至少两次的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

6) 收残膜。收获后在第一时间清除残膜,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要把回收的残膜冲洗干净,如果比较完整,可以回收利用;如果比较细碎,可以直接回收再加工依然用作农业地膜。

7) 测产。抽查了两家农户,一家覆盖的是可回收地膜,一家采取无覆膜种植的方法。针对这两种模式采取实收测产的方式。在测试后发现,覆盖可回收地膜的种植户产量更高一些,与无覆膜种植的种植户产量差距为130.2 kg/667 m2。

8) 地膜回收情况。调查了一块0.07 hm2的地膜覆盖种植地。该地方使用的可回收地膜韧性比较好,所以在收获之后快速回收,回收地膜的重量在7.8 kg,实际使用量是7.5 kg,回收率达到了104%。

9) 效益分析。应用可回收地膜的种植户产量在819.2 kg/667 m2左右,没有覆盖地膜的种植户产量比其多130.2 kg/667 m2。当年的玉米价格2.4元/kg。应用可回收地膜的种植户可以多获得312.48元/667 m2。每1 kg的地膜价格是16元左右,每667 m2地大概需要7.5 kg的地膜,所以地膜成本投入约120元。如果不覆盖地膜,那么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至少两次的化学除草工作,每667 m2大概需要25元的除草剂,用工成本每天在100元左右,仅用药成本就达到了100元。每667 m2能增收332.48元左右,如果大范围推广,能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普通地膜很容易破碎,在后期收集时难度比较大。如果收集工作不到位,就会有一些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导致产生污染。仅宜宾市,每667 m2地的地膜残留量就已经达到了1.27 kg。如果每年都使用不可回收的地膜,残留量就会越来越高,因此推广可回收地膜优势较大。

10) 科技普及率提高。在推广此项目时,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了技术,还在现场完成了实际操作展示,能够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6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在播种前,要把种子浸泡在一定比例的药剂中,减少后期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在选择地膜时,要考虑到玉米种类,降低地膜覆盖的难度,提高种植效率。在玉米成熟收获后,要把土壤中的残膜清理干净,避免影响下一次种植,提高后续种植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周烽.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方向[J].种子科技,2020(17):111-112.

[2]吴发安.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初探[J].农家参谋,2020(12):83.

[3]李向前.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9(22):27.

(编辑:郝焕霞)0152F56E-B45D-4C7E-B0DC-A5A675461CF9

猜你喜欢

水分植株土壤
苯中水分的检验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土壤的平行宇宙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完形填空Ⅳ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