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2022-05-31李昕肖潇
□李昕 肖潇
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中重要的一环,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它的教学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于该专业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对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从未止步,不断地在探索与钻研。其改革的思路要适应新时代的脚步,不仅要基于学科的历史性规律,也要着眼于学科建设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目前,播音主持艺术院校紧扣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把教育创新和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播音主持专业的深入研究。为此,传媒教育工作者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教学,推陈出新,以“单一转向多元、从内到外”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主导,以学生需求为主体,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一代代播音员主持人都致力于有声语言的传播与发展。作为时代的发言人,播音员主持人要始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舆论,传递有价值、有意义、有温度的内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介因素的影响也在扩张,因此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制定相应的方向,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专业知识,重视语言功底,夯实基础,提高不同节目类型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提高主持人的“深度”;另一方面,要顺应融媒体发展的趋势创新,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拓展,培养出能适应复杂媒介环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高主持人的“广度“,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媒介格局今非昔比,媒体形态日新月异,打破了传统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流程,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这些变化都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此,加深理论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培养专业人才,是播音主持专业向前发展的目标,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广播电视事业蒸蒸日上,播音主持实践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播音主持教育事业。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虽然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与风险,但同时遇上了千年难逢的机遇。融媒体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在互联网中发挥信息集纳的功能,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相融合,发挥出最大效益,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和多样化,给传递信息的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自由与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将声音传递得更加响亮和有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契合当下的环境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提升,进行了教程创新与改革,提高了教学标准。具体来讲,从教学模式的单向转换为多元,聘请各地高校老师,相互交流学习;在理论基础上提供更多实操训练,在专业赛事中积累经验,储备实操型人才,同时在采编摄的能力培养中加大投入,以培养全能型人才。培养品牌型主持人和复合型主持人是当前大势所趋,创新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才能掌握流量密码,才能够与广播电视事业共进退,才能在媒介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被淘汰。近几年,国家也十分重视播音理论的深化和播音实践的发展,因此它的教学改革十分关键。
当前,如何推动媒体的融合与转型,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是传媒教育工作者首要需要思考的问题。改变原有传播思维,打造出一批强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及媒体人,加强创新与文化意识十分关键。同时,中央、地方、县级广播电视协同发展,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主持人要立足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成为品牌型主持人。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转变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都离不开播音主持学的建设,播音与主持学立足于广播电视大众传播的语境,充分汲取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的优势,在创作过程中引领和提升语言的品质,围绕有声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锤炼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有声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开展学科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中国播音学课程、传播学教程、实用播音教程的设置都为播音主持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基础,除了基本的主干课程外,还加强了特色主干课程,由内向外延伸。教材方面不断更新,为学生提供最新最优质的内容,加强了该学科的理论研究。除了在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尤为重要,各校也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个性化教学、情感化教学、综合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相融合。
教学内容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围绕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多元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实训过程中不能仅开展个别基础的节目类型课程。如今电竞行业、体育赛事、短视频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可以增加相应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培养更多类型的专业主持人。
教学模式由内到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束缚在已有的观念中,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高校可以开展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与广播电视专业媒体相互合作,创办专业实习基地,在学校通过实训夯实基础能力,在外部的培训及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掌握社会真正所需的专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补足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缺失的空白。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好的学生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强有力的师资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目前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各校的师资力量略显不足。因此,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讨论会,互相学习,开拓视野,共同推进专业教育的深入和学科建设的深化,为培养优秀老师做好准备。同时加强国内外论坛的交流,引进新鲜内容,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填补知识体系,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准。
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人,甚至伴随着AI智能主持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主持发展的模式,给主持人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播音主持语言传递着语言的温情,承载着精神内核,这些都是要靠“人”发声。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传播者与受众的角度,结合“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等理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要。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做好媒体把关人。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于是人们处在一种被构建的环境中,称之为“拟态环境”。日本传播学者滕竹晓曾指出,许多“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很快会变成社会现实,也就意味着受众很难区分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如今的人们被各种信息包围,对信息重要性的选择,不得不让人们再次审视“议程设置理论”,将问题引向媒介内部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把关”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为传播者也应担任起“把关者”的责任,传播正确价值观。
要想提高主持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增强专业能力,在有效时间内选择最具有价值的信息,首先要遵循媒介的宗旨,引领正确舆论方向;其次依据文化修养,做好节目把关人,广播电视的发展呼唤文化底蕴丰富的传播者,作为与受众直接联系的主持人,要做到“渊”与“博”的结合,做到“专家”与“杂家”相结合,否则在融媒体时代下基于传播的特点很容易将缺点无限放大,所出现的错误不仅影响自身,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从受众的角度看,构造多元化人才。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撑点,也是播音主持人的交流对象。在编码的过程中,受众作为解码者能够解读信息、反馈信息,在与主持人互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明确受众的地位及作用能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导向。受众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他们的选择间接影响着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构成,从而影响着主持人形象的塑造。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组织者、传播者,是一档节目的台柱子。面对融媒体快速席卷各大行业,各种声音相互交杂的复杂环境,给主持人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是否顺应时代潮流,为广播电视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教学的重大目标。这就需要主持人因时而变,适时而动,找准自身定位,随时准备以变应变,绝不能一成不变。
一、构造多元形象,丰富主持人类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容的多样化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及接受。融媒体依托互联网使受众能迅速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接收信息更容易,而在接受方面受众有选择的权利,更倾向于丰富的形式,不再简单地依靠有声语言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如今,多媒体渠道的发展为主持人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当前,主流媒体主持人打破了之前存在的距离感,借助多种媒体方式走进生活,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又凸显了个性化的风格特征,主持人的符号化特质减弱,人格化形象愈发丰满。例如,央视“boys”的集体亮相改变了以往对主持人严肃刻板的印象,伴随着央视主持人形象的转变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可塑性,撒贝宁的综艺感活泼有趣,康辉的“小猪佩奇”搞笑新奇,央视新闻通过抖音播放,让观众看到了主流媒体的转变以及主持人形象的多元化,为众多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可行的方向,众多高校打破对传统主持人形象构建的认知,促进全面化发展,以构建主持人的多元形象。
二、提高专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主持人。对于主持人来说,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提高专业能力都是第一位的。面对多种媒体的融合甚至数字主持人的挑战,人们看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集采编播能力为一体以发挥主持人的最大优势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另外,要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各种设备的应用技巧。相较于AI主持人,人是主持人的“情怀”;对比冷酷的机器,人有温热的内心,有自我意识,能够拆分稿件把控节奏,明确文字所表达的色彩,将其赋予独特的感情色彩。对专业主持人来说,不仅要掌握发音技巧,更要着重强调情感的运用,加强对象感,要把握情感,做到心中有景、景中有情,才能胜于智能。
三、创新节目形式,打造品牌型主持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唯有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多种需求。随着受众细分后,很多节目开始根据受众的不同喜好改变原有的节目样态,创新了多种形式。其中《主持人大赛》的创新形式就非常成功,最突出的就是主持人群的创建。节目的创新最突出的就是主持人之间的灵活互动,与以往的严肃紧张的赛事风格不同,更加活泼、亲切。央视主持人的阵容再加上各自的主持风格,为整个节目增添了亮点。再如《朗读者》的节目形式,郎朗的深情演奏、精美的舞美效果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持人,为一档朗读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和亮点。主持人形象的转变和节目独特的风格,让不少年轻人回归主流媒体。因此,创新节目形式,打造品牌节目,打造出一批品牌型主持人十分关键。
结语
融媒体的发展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传媒教育工作者也正逐步规划教学改革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推进不同主持人形象的构建,从而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此外,要掌握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切实分析传播环境,注重实践应用,发挥人才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播音主持教育改革注入力量,以应对融媒体带来的挑战,让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传媒教育迎来了对有声语言的重视,补上了该学科的空白。播音主持语言把握了有声语言的本质:传递时代的声音,这终归需要“人”来实现。能否培养既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职业素养又具备把握时代潮流的高端人才,是播音主持专业能否凸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多元化、复合型和品牌型的播音主持人才,坚守我国的有声语言发展事业。向大众传递人民的声音,传递文化价值,培养对外宣传和世界华语传播的高端人才,提高世界华语传播品质,是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目前,培养高端人才是我们国家一直致力发展的方向,面对多种媒体融合发展、媒介环境的变化,传媒教育工作者应顺势而变,抓住机会,创新发展,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