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创新策略思考

2022-05-31田霄

声屏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跨文化群体

□田霄

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以国家和民族为主题而进行的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其传播目的是为了让各信息接受国了解到信息传输国对其展现出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以此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信息传输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实现与其他国高程度的支持和合作。可见跨文化新闻传播对于一个国家构建形象和宣传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一个历史产物,也是我国成立后在冷战国家封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地位,扩大对其他国家影响力的过程中形成的。

新时代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对内对外无区别传播。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对内对外无区别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存在的弊病。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文化时依然将对外报道当作是对内报道的延伸,采取的传播方式也是机械照搬,最终导致无效传播。在新闻内容的撰写上,很多新闻工作者多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新闻稿件的宣传上,在对外报道时依然习惯采用对国内报道的写法,新闻内容不仅冗长且节奏缓慢,虽然足够严肃却缺乏活泼,不利于与国际接轨。纵观我国的新闻传播历史,其一直受“左倾”思想影响,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新闻采取了对内无区别模式,将所谓的推动世界革命视作我国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宗旨,当时所有对外传播的新闻稿件均是采用的逐字照译国内中文稿件。对外新闻传播中充斥着政治性和宣传性口号,造成整个中国对外的新闻传播事业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版本走天下”的现象,对不同国家的新闻宣传内容不加以区分,也不管他国民众能否认同,更没有考虑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中国建设》杂志社总编爱珀斯坦就曾说过:中国新闻媒体喜欢说外国读者、外国听众以及外国观众这类话,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笼统的概念,中国和外国、外国和外国之间都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新闻的接收者有政治倾向、社会阶级、年龄阶段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新闻媒体向国外报道同一篇新闻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文稿和腔调,显然无视了这些差异的存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某些新闻报道是具有文化共性的,而某些新闻报道则只能引起特定人群的兴趣,比如在介绍一些具有地区环境特性的新闻报道时,可能也只会引起当地从商人士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注意。

此外,在对外新闻传播的时候没有仔细区分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以及其他国外受众群体之间的特性,比如像海外华侨、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这类受众群体,他们本身与我国受众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比较小,虽然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但其心理和感情上都是非常渴望寻求中华文化上的归属与认同。但我国媒体在对外新闻传播时,却没有注意将这类受众群体与国外受众群体进行区分,导致其无法寻求文化上的归属和认同。

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新闻媒体在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针对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不加以区分,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针对性,造成对外传播资源浪费,新闻传播成本提高。而所谓的针对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针对那些扭曲、丑化我国形象的西方传媒和舆论,我国新闻媒体首先要收集整理出与之相关的新闻材料,然后充分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利用确凿的事实和鲜活的事例来证明澄清,以此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国外一直有恶意宣扬我国无视人权问题的新闻报道,典型的新闻报道就是“新疆棉”事件。“新疆棉”事件很明显是西方媒体想要制造一顶假“集中营式的强制劳动高帽子”扣在我国头上,以此来抹黑我国。而国外媒体给出的所谓的“确凿证据”却是50万少数民族群众公认被强制性地进行季节性采棉工作。针对这一国外不实新闻报道,我国新闻媒体针对其中不合理的几个点进行了澄清,比如所谓的强制和剥削采摘是指新疆到了棉花采摘季节,而采棉人手不够,所以需要花钱聘请新疆本地劳动者和外地劳动者来帮忙采棉,而所谓的高强度劳动就是采棉工人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操作采棉机器。要抓住国外无良媒体选择性忽略的事实去反驳其所想要营造的虚假舆论方向,将事实充分展现在国内外受众群体眼中,这样才能赢得国外舆论的理解。

二是要针对国外受众群体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来选择新闻题材。由于国内外新闻受众群体所处的政治立场、文化层次等具有差异,因此他们所关心的新闻内容也呈现特定化和多元化。比如,国外受众可能会对我国某一省份了解不多,反而会对该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对外报道加以了解,以此来满足了解中国文化群体和文化历史背景的愿望。然而,我国大部分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往往并不符合国外受众群体的需求,比如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进行新闻传播时经常会发出希望和平的声音,但国外很多专家却表示其实国外很多民众认为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他们更希望了解中国对开放、外资引进以及特区建设等政策的态度。另外,中国新闻媒体也经常会在新闻传播时侧重宣传国内的大好河山,但国外却有电视委员会表示,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山水风光固然美丽,但这并不是他们特别想要关注的,他们更希望多了解普通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中国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中国是如何养活十几亿人口的等问题。因此,目前国内新闻传播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传播内容的方向并不是国外受众群体所感兴趣想要了解的,而国外受众群体最想要了解的都没有报道。

归根结底,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媒体对文化的漠视,也是目前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不够理想的关键所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就一定要先重视起文化在跨文化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受众群体文化需求。在既往的国际传媒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跨越文化障碍的新闻传播范例,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借鉴。

创新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的策略

寻求文化价值普遍性,报道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新闻。我国传统新闻媒体想要解决跨文化信息传播的问题,就需要从一个全新的发展角度,尤其需要关注人类的共同性而不是社会共同性,以此才能体现出新闻的真正价值。

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文化虽然不同,但其折射出的内涵却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所体现出的相通性,若没有这种文化相通性和共性,人类多元文化就难以得到认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也难以实现对话与交流。既往的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依据,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文化人类学,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各国民族在深层心理、潜意识以及心智结构上所展现出的思维类型都是一致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集体意识”理论,该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揭示了不同民族所展现出的不同心理趋势规律,该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无意识深层中都存在着集体无意识,这种意识与人类的心理特征恰恰相反,其具备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大致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相同的,这种意识超越了个人的心理基础并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类的身上。关于不同地区人类的兴趣也早有研究论述,一位美国新闻学家就在其研究中指出,人类本身的兴趣就是指对他人的生命活动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这也促使人类对一些其生活之外发生的生命财产损失新闻报道抱有兴趣及同情,因此一个人无论他多么自私刻薄、无情无义,其都会对他人的生活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因此新闻媒体应该肯定的是,各国不同民族的人群之间是存在共性的,无论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的人性中仍然会存在相通的部分,否则全球的人类社会之间将无法互相进行沟通和了解。

人类的兴趣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全球性的普遍兴趣、区域性的特殊兴趣以及时间性的热点兴趣,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口膨胀问题、人口贫富差距问题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且让世界各国受众群体所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报道的新闻更容易引发受众群体的兴趣。研究学家史蒂文就指出,虽然关于全球变暖、全球艾滋病预防以及全球经济运作等科学论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公众的理解能力范围,但新时代文化的内爆却使得这些科学论证成为各国人民所想要了解的文化,因此新闻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各国人民群众提供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指导。

此外我国新闻媒体还需要重点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尤其是西藏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我国新闻媒体对外进行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日益激烈,从卢旺卡、波黑、格鲁吉亚等地发生的冲突事件就不难看出。西藏不仅对我国而言是一个特殊地区,对世界各地来说也是如此,其长期受到各国各界的关注,而因为既往我国对西藏问题长期采取的封闭管理措施,因此在各国群众眼里西藏是一个陌生且神秘的区域。以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新闻媒体在报道关于西藏问题时,总是喜欢将公众舆论引向人权问题,妄图以此分裂我国领土。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新闻媒体应该在对外的报道中多从各个角度去反映当前西藏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对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报道。之前我国先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的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时举办的活动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轰动,也让世界各地人民对我国西藏地区现今的发展有了深刻了解,充分展现出我国藏族文化风情,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后续的传播活动也可以效仿借鉴。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诉求,展现新闻的人文关怀。传统新闻媒体在进行跨文化新闻传播过程时,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首先要充分对各国各民族受众群体的价值理念、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进行了解,然后将其充分体现在新闻当中,以此展现我国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在此基础上来关注更多人的生存环境和现状,以此寻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新闻媒体是整个社会正确舆论的引导者,有责任去维护社会良知和正义,不仅要关心每个群众的正当权利,还需要体现出新闻价值与受众群体心理上的接近性。比如在面对国外受众群体时,可以多传播一些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信息,由于普通人的身份接近,国外受众群体也会更感兴趣,此举不仅可以增加媒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信任感,还能使新闻传播在表达方式、特征以及利益需求上与受众群体更加接近。

其次,新闻题材尽量要选取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其中更深层次的文化进行挖掘,通过不断了解受众群体的文化诉求来进行传播。比如在前文中讲过,虽然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受众群体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但其内心深处是渴望故乡情和亲情的,因此可以通过对我国各省文化活动的报道,让这些受众群体增强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满足其情感诉求,以此提高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

最后,我们在对国外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国外受众群体的新闻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社会规则等因素,先了解新闻接受群体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再选择适合的报道方式进行报道。在新闻价值观选择上一定要体现出新闻的五要素,表现出新闻的及时、接近、显赫、重大以及趣味。在国外很多国家中新闻媒体被看作是社会信息需求的商品,其价值观是由市场取向所决定的,但我国新闻媒体是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取向决定的。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他国的新闻价值观取向来传播,要始终体现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点。

结语

跨文化新闻传播的本质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全人类都是通过语言交流维系着的。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进行传播时,一定要明确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诉求差异,努力寻找他国文化的共同点进行传播,从而求得顺利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跨文化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