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

2022-05-31姜铭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摘  要:随着人民经济水平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使得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也将受到更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如果供应链企业不能有效地识别并防范这些风险,不仅会对食品质量带来极大的威胁,还会影响食品供应链企业的利益,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供应链风险、食品供应链来源及其运作模式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SCOR模型为基础,构建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模型,针对识别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SCOR模型;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1.供应链风险和SCOR模型的理论基础

1.1供应链风险含义

供应链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风险是很难界定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和研究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包括所有影响和破坏供应链顺利运行,使供应链管理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导致供应链系统失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

1.2食品供应链风险来源

1.2.1生产加工环节

农业生产者为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工业化的发展加速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很大程度影响食品原材料的品质。此外,食品企业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或提高食品卖相,往往采用加入食品添加剂的方法。这些都是食品供应链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

1.2.2配送环节

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十分重要,存储环境的通风情况、温度、湿度以及卫生等不符合要求,都有可能对食品的包装外观、内在品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食品的易腐性和运输配送环节上需要冷链环境却缺乏冷链设备,导致食品在配送环节中发生腐烂,进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这种具有保质期或时鲜期的产品,运输配送环节如果不能保证一定的速度,则会影响时鲜效果,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1.2.3销售环节

在销售环节中,部分食品还要再次经历流通、加工、储存等操作,若在这些二次操作中,出现作业不规范、储存环境不标准等状况,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品质与安全;甚至商家对食品的销售存在利益相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变质产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3SCOR模型的基本概念

按流程定义,SCOR模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定义层,分为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其中,计划流程是核心流程,对其他流程起到整体协调和控制的作用。SCOR模型的第二层是配置层,由二十六种核心流程组成。企业可选用该层中定义的标准流程单元构建他们的供应链。SCOR模型的第三层是流程元素层,定义了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流程元素的定义、流程元素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流程绩效指标等。

2.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模型的构建

2.1定义层构建

构建食品供应链的定义层,如图2-1。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将食品供应链的定义层分为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四个流程。对于食品供应链来说,计划流程对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配送流程起着指导作用。采购流程包括食品制造商向农业生产供应商的采购,食品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制造商的采购以及消费者向分销商、零售商的采购。配送存在于上下游采购的运输物流。退货一般出现在采购流程之后。

2.2配置层构建

对配置层进行模型构建,如图2-2。该层模型明确各流程计划层次的同时,还明确指出了食品供应链退货的方向。明晰这些计划流程层次和方向,有助于食品供应链的顺利有序地运行。

2.3流程元素层构建

图2-3为食品供应链流程元素层模型,包括采购计划、生产活动安排、销售战略、配送和退货机制的输入以及确定采购、按订单生产、实施销售计划、安排配送的输出等内容。这些流程的顺利进行能够为后续食品供应链运转奠定良好的基础。食品供应链可以根据构建出的的流程元素层模型对其运营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控制风险,将食品产品安全、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

3.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

3.1计划流程的风险识别

3.1.1信息不对称风险

当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只根据其相邻企业的需求信息做出生产供给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导致订货量逐级放大,到达供应商时,其获取的需求信息与实际市场中的需求信息就发生了极大偏差。由于需求放大效应,使得源头做出的需求计划过高,则会造成生产过剩、产品库存积压等问题[1]。尤其对于食品供应链来说,生产过剩、库存积压的产品,大概率长期积压在仓库,直至超过变质。

3.1.2企业文化风险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统一,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员工的交流沟通水平和素质水平,均会明显影响供应鏈的良好运作。从企业文化因素角度可以看出,食品供应链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文化冲突、员工的文化素养差距,都可能成为食品供应链企业的战略计划风险。

3.2采购流程的风险识别

3.2.1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是供应链采购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于采购方获取合适的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食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供应商的选择,要把其信誉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诚信是合作的基石。若选择的供应商信誉不过关,一切的业务合作都具有不确定性。

3.2.2供应商交货时间

对于现代化食品供应链来说,交货的时间和速度极其重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食品供应链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货源充足的供应商就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它能够在采购方预定的时间内及时高效地供应原材料。如果选择的供应商无法保证交货时间的及时性,那么食品供应链后续的一系列节点企业都不能正常运行。

3.3生产流程的风险识别

3.3.1生产卫生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食品生产部门在保证按时按量生产的情况下,要紧把安全卫生质量这一关。生产设备的维修清理是否合格,这关乎着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质量安全。负责人对生产流程是否严格把关,关乎着不合格食品是否流入市场。

3.3.2生产能力

许多食品是具有时效性的,例如月饼、汤圆等,这类食品过了特定的日子,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因此,计划追求订单数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部门在限定期限内的生产能力。生产要以订单需求为导向,订单也要以生产能力为基准。否则,出现违约、交货期延长等问题,不仅影响企业收益,还会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声誉。

3.3.3人员因素

食品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是食品生产的重要参与者,每一步操作有误都可能造成食品产品的安全隐患。所以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利他即利己的积极工作态度[3]。此外,由于大多数食品在生产加工时需要一定的条件,雇佣的员工则必须掌握食品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技能过关,懂得需求条件的把握。

3.4配送流程的风险识别

3.4.1运输管理不当

合理运输是整个物流学研究的重点,同时在食品供应链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食品供应链中运输的因素有运输时间、运输温度和运输距离,食品温度的掌控合理决定着食品到达终端的客户体验;运输距离与运输时间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着供应链运行的速度和效率。

3.4.2配送服务质量

配送服务涉及到配送人员与客户的交接,无论是配送时间及时与否,还是与客户交流沟通效果好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消费体验。配送流程的服务态度质量差,业务效率水平低,均可能无缘新客户,丢失老客户。

4.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节点企业信息共享

每个节点的需求预测都是上游节点企业计划决策的放大因素,具有积累性。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在自身需求中排除下游节点企业订单决策对上游企业的影响,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只能根据最终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自身的需求预测,此时市场的实际需求信息必须被供应链的各环节共享。

4.2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食品供应链企业为实现预期战略目标,从客观角度要求供应链节点之间保持合作关系,形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局面。针对上文提到的采购流程中存在供应商风险这一问题,如果供应商与食品制造商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就不会出现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战略合作关系也适用于其他相邻流程之间,有利于食品供应链信息透明化,帮助节点企业更好的做出战略计划[4]。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食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信任;其次要加强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最后建立制定正式的战略合作机制。

4.3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

企业引导员工高效保质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建立恰当的激励和惩罚机制[5]。对食品供应链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制定人员绩效水平标准和个人卫生标准,一方面,对于达到标准水平的员工给予奖励,鼓励其继续保持优良态度,并且积极拉动其他人;另一方面,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员工,首先采用提醒警示的方法,如若继续不达标,则考虑降薪查看,再不合格则裁掉。

4.4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食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优化配送流程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盈亏平衡法、重心法等仓库选址方法,选择恰当的地点设立食品配送仓库,缩短整体配送距离,提高整体配送速度;定期向配送人员开展“提高服务水平”的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配送人员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从而增强配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减少装卸搬运次数,尽量使用直达车进行配送,有利于减少包装磨损、食品碰撞冲击,避免装卸搬运期间受到不适宜温度的影响,保证食品送达顾客手中后,依然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4.5控制退货率

食品供应链是包含原料供应商、食品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有机的统一,上游企业的进展越接近完美,下游企业完成任务就会越顺利。所以前期战略计划制定得好、合作伙伴选得好、配送服务做得好,退货情况自然会在掌控之中。即便如此,企业仍然要建立退货应急防控机制,当退货率达到机制设定的应急防控值时,提醒工作人员启动该机制,以应对因某环节未防控到的风险导致的退货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负责退货的相关部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向不满意客户提供不同形式的合理补偿,做到尽量不要使客户的满意度降低。

5.结论

本文针对上述现状,首先从供应链风险出发,结合供应链分类和食品供应链的来源和运作模式,分析食品供应链风险,为识别食品供应链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依据SCOR模型,构建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模型,并从计划、采购、生产和配送四个流程,对其进行具体的风险识别,分别为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文化风险、供应商风险、生产能力、人员因素运输与配送水平等;最后,针对识别出的食品供应链风险,提出五点合理的解决措施:加强节点企业信息共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提高配送服务水平、控制退货率。

参考文献

[1]闫楷若.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5,10:43

[2]黄强.浅谈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J].风险管理,2019,380:46

[3]王荷丽.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物资学院,2018.

[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8.

[5]Xiaofan Lai,Yi Tao,Fan Wang,Zongbao Zou.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in maritime supply chain with risk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sha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9:16-29.

作者简介:姜铭,女,汉族  山东潍坊,1997年10月,在读硕士,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300387,研究方向:物流工程與管理。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