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廷宝: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

2022-05-31苏克勤陈泓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

苏克勤 陈泓

2021年,是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廷宝诞辰120周年。为了更好地缅怀杨廷宝先生对祖国的建筑事业和建筑教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东南大学、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多家机构,于11月20日举办了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及大型展览。纪念会和研讨会过后,笔者又参观了“杨廷宝(1901-1982):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一个世纪”大型展览,漫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徘徊在杨先生设计并居住的“成贤小筑”,回眸杨先生的生命历程,作为杨先生的南阳同乡,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想为这位前辈乡贤写点纪念的文字——

名门长子,抱负不凡

在河南省南阳市城东南七里地的赵营村,有一家与冯友兰家族齐名的文化世家,这便是本文所要介绍的杨氏家族。杨氏家族书香传家,与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的冯家齐名,都是文化世家。杨氏家族中的杨廷宝、杨士莪父子荣膺两院院士,父亲杨廷宝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儿子杨士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故人们又称杨氏家族为“院士世家”。

杨氏家族世居南阳城东南,后迁居城内老东厢,是集耕、读、商、宦于一体的大户人家。特别是杨家传承到杨鹤汀这一辈时,因他领导南阳的革命党人起义并成功光复南阳,因此被推为辛亥革命后的首任南阳知府。民国时期,性情耿直的杨鹤汀因与同乡袁世凯政见相左,于是主动退出政界并致力于实业、文化和教育事业。杨鹤汀的元配米氏,是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后裔;继配李氏,是知书达理的贤内助,他们共同育有廷宝、廷宾、廷宜、廷宁、廷寓和廷寊6个子女,子女在成年后相继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其中,长子廷宝是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与梁思成并称为中国建筑学界的“南杨北梁”;次子廷宾是著名书画艺术家,曾参加中央研究院的第十三次殷墟考古发掘,后赴延安并在解放后担任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其他4个子女也都在文化教育战线上工作,成绩斐然。

杨鹤汀共有14个孙子、孙女,基本上都在文教科技战线上工作或任职,其中尤以杨廷宝的长子士莪、长女士英和幼子士萱成就最大。杨廷宝的夫人陈法青,出身于驻马店一个书香之家,夫妇共育有5个子女,分别是士英、士华、士莪、士芹和士萱。杨士莪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杨士英是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高济宇先生的得意门生,退休前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士萱继承父业,师从梁思成先生,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赴美国担任贝聿铭建筑事务所设计师。

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1901年10月2日),杨廷宝(字仁辉)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南七里地的赵营村。杨廷宝出生时,他的母亲米氏因产褥热大出血去世。母亲去世后,小廷宝因缺奶吃而极其瘦弱,一向迷信的爷爷、奶奶为使长孙能够平安长大,便抱着小孙子跑到城东关的一座庙里,让住持给长孙请了个“和尚”的乳名。所以,成年后的杨廷宝便养成了沉默寡言、不露锋芒和待人和善的性格,这与他从小失去亲生母亲也是很有关系的。

打从记事起,杨廷宝就常听奶奶对他说:“你是吃百家奶长大的,以后可不能忘了人家的恩德!”杨廷宝听了,总是默默地点点头。

杨廷宝4岁时,父亲杨鹤汀开始教他识字读书。小廷宝很用功,记性也好,还爱上了书画并画得有模有样,一家人都为他高兴。6岁时,父亲从京师法政学堂毕业回乡,将小廷宝送到杨氏私塾读书。10岁那年,杨鹤汀与罗飞声等人在南阳城创办了南阳公学,将儿子廷宝也送到南阳城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父亲见儿子读书用功,成绩也好,还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请来文武兼备的王可亭(号圜白)先生,专门教授儿子攻习诗词歌赋和武术功夫。

小廷宝从小就很懂事,在可亭先生的谆谆教导下,他学什么像什么,读书上一笔一画,绘画上花鸟禽兽,武术上一招一式,他不但学得认真,成绩出色,而且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

在杨廷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家乡民不聊生的惨状,心中很不是滋味。在读书、练功之余,王可亭先生还常带着杨廷宝几兄弟,到南阳城西的卧龙岗、城北的医圣祠和张衡墓,瞻仰家乡的先賢名圣,杨廷宝决心以前贤们为榜样,学好一技之长,成为有用之才,报效国家,造福桑梓。

问学中西,终成大才

1912年6月,杨廷宝到省会开封参加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试并中榜。此后,他在这所学校读了近3年,补修了英语一课,于1915年以河南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在清华上学期间,杨廷宝与梁思成是同班同学,但他因外语成绩优异,连跳两级并得与早他入校的闻一多结识,因两人都爱好绘画而成为好友。在勤奋读书之余,杨廷宝还与闻一多、梁思成等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研究“艺术及人生关系”的团体——“缪斯”美术社,并在美籍教师斯达尔女士的悉心指导下,既加强了对绘画、书法的认识与研修,同时还对机械、哲学、物理和天文等课也产生了很深的爱好。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闻一多邀请杨廷宝为《清华周刊》《清华学报》担任美术策划。当时,正值清华大礼堂的建造时期,礼堂由美国人墨菲·亨利·基拉姆(Murphy Henry killam)设计,并由刚从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庄俊老师担任监造。杨廷宝经常去庄俊工作的地方看他的画图,同时也了解到了不少关于基础工程施工的知识。因此,他对将应用科学和美术爱好完美结合起来的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坚定了杨廷宝后来到美国学习建筑的决心。

1921年8月,杨廷宝告别未婚妻陈法青和家人,离开老家南阳,又经襄阳、武汉转赴上海,并在上海与赴美留学的同学聚齐后远渡重洋,进入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早在杨廷宝进入宾大建筑系之前,中国留学生朱彬、范文照、赵深曾在此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宾大美籍教师的器重;在杨廷宝之后,先后又有孙思明、梁思成、童寯、陈植、林徽因等中国学生陆续到宾大留学。在宾大的日子里,杨廷宝刻苦学习建筑学的基础课如素描、水彩、绘画史、雕塑史等课,对建筑专业的应用课诸如力学、结构、木工、手工等课,他更是潜心钻研,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

在宾大读书期间,杨廷宝与赵深合租于费城第38街226号的二楼,房东是一户美国的母女,住在楼下,她们对杨廷宝这些中国留学生很热情,中国留学生对房东母女也有很好的印象。后赵深因与孙熙明谈恋爱而迁居他处,陈植便与杨廷宝同住。后来,赵深、孙熙明夫妇邀请杨廷宝与他们一同归国,陈植便邀梁思成、童寯过来同住。所以,费城38街226号这幢美国民居中,先后就有杨廷宝、赵深、陈植、童寯和梁思成等入住于此,这几位中国留学生后来都成了中国建筑界的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与房东母女此后还保持了数十年的友谊。所以,有人便说,与其说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是培养中国建筑师的摇篮,倒不如说杨廷宝他们所住的这幢美国民居才真正是“中国现代建筑师的摇篮”。抗战胜利后,杨廷宝在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赴美考察团赴美考察时,他还再次来到费城38街226号的居所怀旧,看望当年热情的房东。

在宾大读书的几年中,杨廷宝师从名扬建筑界的法国导师保尔·菲利浦·克芮(Paul Philippe Gret)先生,他虽然是班上唯一的中国籍学生,但他学习认真,从未缺过一节课,更不放过一个所学的难题,尤其是对恩师克芮教授布置下的设计图作业,他总是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那些条件优越的欧美学生,见杨廷宝学习成绩这样优秀,无不对他刮目相看。

1924年2月,杨廷宝在恩师克芮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只用了不到两年半就完成了所学专业的学分,被宾大授予学士学位,该校建筑系主任赖尔德还褒奖杨廷宝是本校才华最出众的学生,并授予他最高荣誉奖——Senior Honors奖,当时的《费城晚报》还专门刊发了《中国留学生获得宾大殊荣——杨廷宝不到三年就完成了建筑课程》一文并配图予以报道。

在宾大本科毕业后,杨廷宝顺利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仅用1年时间就又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拿到硕士学位。当时,美国每年都要举办全国规模的建筑系大学生设计竞赛,杨廷宝参加竞赛并多次荣获一等金奖——美國政府艺术社团奖(美国大学生比赛的最高奖项)、爱默生奖和全美科技最高荣誉奖Sigma Xi金钥匙。此外,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还入选欧美建筑界重要参考书《建筑设计习作》,他是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人。

杨廷宝在研究生毕业后,被克芮教授邀入他的建筑事务所并担任设计师。此后,从担任绘图员到参与设计,再到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杨廷宝逐渐能够独当一面,并相继参与了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城博物馆、底特律美术学院、富兰克林大桥桥头堡、罗丹艺术馆展览大厅、亨利大桥、费城港务局办公大楼等知名建筑的设计,并以精美的设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926年秋,杨廷宝与好友赵深、孙熙明夫妇一同绕道欧洲,开始了他们所谓的“圣迹之旅”。他们沿途参观了许多精美的古典建筑,这些美仑美奂的欧式建筑,不仅让杨廷宝大饱眼福,他还与赵深将这些建筑现场描绘下来,这些经历对他们归国以后的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杨北梁,名列四杰

1927年春,杨廷宝归国;4月12日,他与陈法青结婚。婚后第12天,中国当时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的创办人关颂声先生,在从妹夫朱彬那里得知杨廷宝堪称建筑奇才时,便热情地向杨廷宝伸出了橄榄枝,诚恳地邀他加入该司并担任主设计师。

归国的当年,27岁的杨廷宝就应邀设计了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京奉铁路沈阳总站。他将设计交稿后,张学良对他大加称赞。从此,杨廷宝一炮走红。当时,国内的建筑市场基本上被西方建筑师垄断,大型建筑鲜有国人设计者,杨廷宝自从设计了沈阳总站后,紧接着又参与了东北大学总体规划、清华大学总体规划、北京交通银行办公楼的设计及北京古建筑的修复等工作,从此更是名声大噪。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杨廷宝随基泰工程司总部迁到南京,从此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南京城的建设上面,并先后为这座古城设计了50余幅建筑佳构,为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十年黄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扬。从1927到1937年这十年,既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建设的黄金十年,也是杨廷宝建筑设计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先后在沈阳、北京、南京、天津、上海等地参与设计和修缮的工程达50余项,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地位,并与梁思成并称为“南杨北梁”,又与刘敦桢、童寯、梁思成并称为“中国建筑四杰”。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内迁入川,关颂声也带着基泰总部迁到了重庆,杨廷宝则因回老家而滞留在了南阳。后来,由于日寇占领南阳,杨廷宝被迫携家眷转移到了伏牛深山的西峡小镇隐居下来。1939年春,杨廷宝应国民政府之邀前往重庆。他重新担任基泰工程司总工职务,重启建筑设计工作,并先后设计了刘湘墓园(1940年)、重庆美丰银行(1940年)、林森墓园(1943年)和青年会电影院(1944年)等知名建筑。另一方面,他又受聘于位于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建筑系,开始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双重生涯。从此,杨廷宝一边兼顾建筑设计的实践工作,设计了众多的建筑精品;一边在中央大学从事建筑教学工作,是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建筑大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筑界栋梁英才,其中诸如吴良镛、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等院士,可谓“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抗战胜利后,杨廷宝于1946年携家眷从重庆回到了南京,并在南京城中央大学东侧成贤街104号二层小楼定居下来,并命名为“成贤小筑”,从此进入他一生中设计生涯的第二个辉煌阶段。此后,他又为南京相继设计建造了20余项重大建筑工程。与此同时,他还继续在中央大学建筑系担任教学工作。

杨廷宝先生不但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从事古建筑修缮的专业建筑师。1935年3月,基泰工程司承接了北平重要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程,基泰创办人关颂声将这一重要工作交由杨廷宝负责。施工中,杨廷宝亲自担任总建筑师,主持修缮天坛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北平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香山碧云寺罗汉堂计8地共10处古建筑重要工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受杨廷宝之邀参与其事,在中国古建维修与保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杨廷宝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及遗产保护、建筑教育、专业组织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国内、国际的建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立足教育,兼顾创作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杨廷宝谢绝了基泰创办人关颂声再三邀他共同赴台湾的请求,坚持留在了南京。南京解放后,原国民政府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原建筑系也易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杨廷宝被任命为建筑系主任。在此后的教学当中,杨廷宝以育人为重,忠于职守,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艺术修养培养,并经常鼓励学子们平时要多动手、多动脑、勤画图,并告诫学子说:“一个理想的建筑师应该是一个熟悉建筑历史、富于想象力、善于分析事物、掌握绘图技巧、了解工程技术、具有广泛常识的综合协调者,既是一位应用科学家,又是一位应用美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相继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工学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第一至第四届副理事长和第五届理事长,并于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为世界建筑协会副理事长,这也是中国建筑师在建筑业界荣获的最高职位。杨廷宝代表中国人参与国际建协的组织和领导,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实属首例,也代表了国际建筑界对杨廷宝丰厚学识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高度认可。在建筑设计上,杨廷宝先后参与、指导或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950年)、北京和平宾馆(1951年)、王府井百货大楼(1952年)、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校区规划与建设(1954—1957年)、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1958年)、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1959年)、南京机场民航候机楼(1972年)、毛主席纪念堂和北京图书馆(1975年)等建筑工程,成绩斐然,好评如潮。

在近60年的建筑执业和建筑教育生涯中,杨廷宝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西方现代先進的建筑设计理念之中。1955年,杨廷宝凭借自己在建筑界的卓越业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1982年,他还兼任江苏省副省长等职。

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南京度过,因而在南京留下的建筑设计作品也是最多的。大到恢弘壮观的公共建筑,小到数百平方的私人住宅,他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古城南京可以说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其中诸如: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中央通讯社办公楼、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国际联欢社扩建工程、大华大戏院、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金陵大学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宿舍、公教新村、宋子文公馆、孙科公馆、翁文灏公馆、成贤小筑、中央大学校门、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办公楼、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新生俱乐部、祁家桥俱乐部、谭延闿墓、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红领巾广场……所以,有人说民国时期的半个南京城都是杨廷宝打造的,这话一点儿都不为过。除南京城内的建筑设计作品外,在辽宁、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四川、武夷山、徐州、新乡等省、市,他也都留下了许多的设计佳构。

魂安祖堂,遗爱金陵

1982年12月23日,一代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因病逝于南京,享年82岁。杨廷宝去世后,安葬在南唐二陵东侧的祖堂山公墓,其墓与曾昭燏、谢海燕和张嘉言夫妇等文化界名人之墓相邻。

杨廷宝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的建筑事业、建筑教育事业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他一生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近60年的执业生涯中留下了约130部建筑佳构。在40余年的建筑教育生涯中,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既注重建筑设计实践,也重视建筑设计理论,并与刘敦桢、童寯一同开创了被誉为我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史上早期蓝本的“老中大传统”或“中大体系”,由此也掀起了我国高等建筑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高潮。

在近6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杨廷宝先生主笔设计的建筑作品种类较多,其风格也有古有今,或古今结合;或有中有西,又或中西合璧。在82年的生涯中,他与吕彦直、梁思成、刘敦桢、童寯等第一代杰出的建筑大家一样,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严谨的现实主义探索精神,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服务国家建筑的需要。杨廷宝先生对我国的建筑事业和建筑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熟知他的人都有目共睹,无不叹服!

回眸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建筑历史,杨廷宝与吕彦直、梁思成、刘敦桢、童寯等建筑大师设计的很多建筑依然屹立于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放眼南京的近现代知名建筑,民国时期的半个南京城的建筑可以说是杨廷宝打造的。这里众多的民国建筑精品,很多都是出自于杨廷宝的手笔。当人们从杨先生设计的高楼大厦前走过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对祖国的建筑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这些建筑杰作不但开启了历史,更见证了历史。对于杨廷宝先生在建筑方面所做的贡献,曾荣获世界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知名建筑师王澍先生是唯一的中国籍得主,他在评论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时曾说:“我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系指齐康先生)算半个!”也许,这便是对杨廷宝先生最恰当的评价和赞誉。

作者简介:

苏克勤,原籍南阳,现居南京,出身农家,曾服军役,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做过记者、编辑、大学教师,曾在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做文化讲座并担任江苏省高校摄影学会驻会负责人,现从事专业写作,间或研究文化艺术专题,曾出版《南京名人旧居》等33部专著,字逾千万,另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及地方奖项。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筑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建筑与数学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