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新路
2022-05-31杨晓琴
杨晓琴
〔摘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当前山西省L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组织形式不够成熟、发展内生力量不足、集体资产盘活不够、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力度不足等问题分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着力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创新运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统筹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支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以制度建设为突破,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规范管理。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2)02-009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32;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再次强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4〕。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面对如何防止返贫或产生新的贫困这一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统”的作用,在“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下,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此,本文以山西省L县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L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L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472个行政村32个社区,常住人口39.47万(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耕地面积154万亩,气候干旱少雨、山多地少,曾是首批国定贫困县、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过去一度存在吃返销粮多、上访告状多、妇女离婚改嫁多、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支持下,随着外出经商和打工人数的增多,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L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打造了全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采取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特色做法,于2020年2月正式脱贫摘帽,全县20.7万贫困人口、447个贫困村全部如期退出。近年来,L县农村集体经济也取得一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党建助推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
近年来,L县充分发挥下乡工作队、乡镇包联干部和农村第一书记等对农村发展的帮扶作用,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汇聚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通过完善规范“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村“两委”工作机制,为农村集体经济“破零”扫清思想障碍、奠定工作基础。通过县级领导包联、职能部门结对帮扶、工作队指导服务、乡镇党委深入实施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组织建设乏力、集体经济不规范的乡村,通过加强政策理论指导,破解政策落实和制度构建难题。对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乡村,通过技术指导、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二)开辟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创收渠道
L县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業”原则,鼓励各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多渠道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创收途径。一是盘活土地、以地生财。L县一些村以土地流转、荒地出租等形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引进项目、产业扶贫。L县各村实现了光伏扶贫全覆盖,累计建成光伏电站717座,装机规模达197MW,年收益达1.6亿元,开发公益岗位2.29万个,带动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三是整合资源、盘活资产。L县一些村将村集体闲置的学校、厂矿等土地资源出租,增加了收入,从而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四是发挥优势,发展“三产”。L县一些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以发展观光、度假、民俗旅游及开发本地小吃、土特产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三)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
L县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合作社为载体,借助“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形式,发展以红枣、小杂粮、中药材、蔬菜、油料等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牛、羊、猪、鸡等牲畜家禽为主的养殖业,逐步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销往内蒙、河北、太原及周边区域。其中,枣芽茶进入“山西药茶”名录后,辐射带动周边60余万枣农增收,使枣林成为“绿色银行”,有力夯实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十三五”期间,L县“种养加”合作社达到1060个,建成“种养加”基地160个,其中食用菌2000万棒、中药材面积9万亩、生猪存栏14.2万头,集体经济初具规模。
二、L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L县各村集体经济已全部实现“破零”并取得一定发展成效,但受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市场因素、管理机制等影响,仍呈现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根基不稳、项目成长缓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状况。
(一)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不够成熟
农业组织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L县农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创造集体收入,也有一些村探索建立“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有关制度架构及运行模式尚不够健全。有的由一方大包大揽,有的虽多方出力但权责不清,有的由村干部以传统方式支撑发展,集体经济优势发挥不够明显。同时,农户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了解和信任不够、参与意愿不足,且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多局限于本村范围,难以发挥村与村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尚未形成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力量不足
一方面,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力量不足。农村缺乏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尤其是缺乏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领军人才。同时,由于基层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与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普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承接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不足,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一些村集体依靠惠农贷款、农户入股资金等维持管理,在“喂养”中成长,“饱一餐饿一餐”,产业效益不佳;一些村级集体则完全依靠政府扶持,在“输血”中成立,但“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扶持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还有一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规模较小、配套技术支持不足,在“车间”里徘徊,无法形成产业链,为集体创收、带动农民增收的力量有限。
(三)集体资产资源盘活不够
多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要素流动性不强,盘活力度不够。一些村集体建立的资产资源台账不够完整,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清查、盘点不及时、不到位,或因权属认定标准模糊、资产统计标准不一等清产核资有关问题,导致了部分集体资产权属不清,甚至处于“沉睡”“僵化”的状态。一些村集体则受制于交通不便,或缺乏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因素,造成了“有资源、难开发”的局面。
(四)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力度不足
一方面,L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地少、旱地多,平原少、山地多,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农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較晚,农业生产设施、配套装备等科技化程度不高,物流、商贸、金融等公共服务环节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仍有滞后,难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基础环节,例如农产品加工多为粉皮、挂面、手工豆面等加工转化率较低的农产品。
(五)集体经济管理不够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一些村干部、财务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和底线思维不够强,导致一些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够规范,涉农项目资金作用发挥不到位,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强。
三、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需要,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党在农村的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土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通,打造产权清晰、收益稳定、分配合理、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多方参与。鼓励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谋篇布局、统筹规划、研究推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及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实绩考核。全面深化包联帮扶工作,支持企业以入股、联办等形式参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发挥村党支部对区域资源的整合作用。鼓励村党支部牵头,综合运用党建、社会、产业等区域资源,统筹发挥各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集体自办、招商引资、村企联营等形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保障和巩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择优选拔任用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治村能力、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先行者和带路人。要健全基层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村党支部书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干劲和活力。
(二)创新运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在明确产权主体中探索推进股权市场化运作。鼓励村集体将闲置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其在市场投资中持续保值增值。在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二是创新股权管理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实行“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并建立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管理制度〔5〕。引导农民以技术、资金、土地、设备等自愿入股,推动资源变资产,让农民做股东。三是实施更广泛的集体联结机制。鼓励村与村突破区域范围,建立健全村级抱团联合发展机制,共建项目、共谋发展,实现优势聚集、合作经营、利益共享。概括来说就是,在“支部(村委)+公司(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发展中,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利益联结中的作用。
(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产业带动型”经济。鼓励各村以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推行规模经营、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集群发展格局。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打造“资产经营型”经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拍卖、租赁、入股投资、承包经营、自主开发等方式,使资源资产在市场流通和运转中增值。鼓励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将集体积累资金、土地补偿费等闲置资本转为经营资本,在市场运作中使其持续保值增殖。三是开展有偿服务,打造“服务创收型”经济。鼓励村集体围绕村域产业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创办村级经营实体,通过为区域内产业提供原料运输、农机供应、技术指导、劳务输转、设施维护、项目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鼓励名胜风景区周边农村发挥商贸旅游传统优势,以农旅融合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四)统筹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支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注重培育懂经济、善管理、有思路、谋发展的农业领军人才。邀请专业技术团队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和技术指导;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引进制度,促进集体经济运营管理专业化、现代化;聘请技术、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专家,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二是以数字赋能集体经济。打造涉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生产规模、销售渠道等信息服务;推动电商平台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推进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分配、监督等“一网化”信息建设。三是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县发改、财政、农牧等部门将支农项目、涉农资金等向农村集体经济倾斜;鼓励农村集体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帮扶资金、项目资金等股权化确权、市场化运作;鼓励农村集体从实际出发选择有发展基础和长远发展预期的产业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以制度建設为突破,推进集体经济规范化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进行清产核算;在集体资产确权基础上,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二是落实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依法依规对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活动进行管理,确保运行规范、民主高效、公开透明,特别是要落实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完善民主理财;实施重大决策民主决定、重大问题民主评议、日常运营民主审计等。三是构建工商资本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村集体与工商资本合作有关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基础上,激发资本“积极性”,严防资本走偏带来“负效应”。对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工商企业进行资质、运营状况、社会信誉等方面的审查,确保经营活动合法有序、规范高效,防止给集体资产、农民权益造成损失。鼓励创新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质押贷款办法,积极探索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9-03-08(01).
〔3〕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N〕.人民日报,2020-07-25(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3(01).
〔5〕李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怎样让农民满意?〔N〕.中国妇女报,2019-11-01(05).
责任编辑燕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