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生长点
2022-05-31张猛
科教新报 2022年15期
张猛
落实“双减”功夫在课内。课内不高效,课外就可能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那么,要打造高效课堂,其生长点在哪里?
“教学习关系”重构。“教学习关系”的重构意味着学不仅仅是学生的责任,教师也要从学的角度体验、思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意味着学要发生在自然对话里、合作探究里、展示反馈里,教要发生在学生的疑问处、需要处和点拨处。“教学习关系”的重构不仅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还有“顺学而教,不学不教”;不仅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还有“教中有习,学中有习”。
厘清学习起点。学习是有起点的。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教师的教就要从哪里开始。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开展教学,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才能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备学情,而非仅仅备教材,要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即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等进行分析,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
深化课堂展示。高效课堂中“展示”的另一个解读就是“费曼学习法”,即将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展示中,可以让学生内化自己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展示不仅是思维的暴露,观点的质疑、补充,方法的创新,思维的归纳优化等才是高效课堂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设计大单元教学。高效课堂必然绕不过去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当前比较热门的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既可以促进课程改革从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也可以促進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需要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单元结束还可以安排单元反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