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05-30潘玉灵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物框架信息化

摘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是甘肃省由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转变、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了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建设策略和技术路线,旨在为甘肃省文物信息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信息化;框架;研究中图法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AN Yuling

(Gansu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Gansu to transit from a big province in cultural relics to a strong one, and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undertaking. This paper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framework design,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technical rout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Gansu,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ated work.

Key words:cultural relic, informatization, framework, research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甘肃是文物大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宝库。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提升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和质量,是实现新时代甘肃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推进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的背景形势

近年来,甘肃省就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信息化特别是数字政府建设做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的冲锋号。

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对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进行安排部署。甘肃省持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全面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

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等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系统谋划部署推动信息化工作。甘肃省成立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大数据中心,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意见》《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等,高位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2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已具备一定基础。2002年6月,甘肃成为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试点省,迈开了文物事业信息化的步伐。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甘肃省相继开展了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石窟寺专项调查、革命文物调查等普查工作,初步建立了全省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库。

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安排,借助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登记、博物馆管理、安全数据管理、网上行政审批及信息发布等信息化手段,初步建立了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数据库。

甘肃省文物局组织建设了基于内网运行的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平台;部分市县文物行政部门按照同级政府要求部署应用了部分政务平台;重点文博单位结合开展文物安全防护工程、文物数字化以及从自身单位工作着手,建设了相关综合或专项信息平台。

省内部分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不同程度配备了网络基础设施,开通了门户网站,使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体。随着信息化不断进入工作领域,大多数文物从业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素养。

目前,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的现状与事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文物工作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全省近年来建立的各类文物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在建设机制、技术标准和应用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体系尚未形成;已有文物信息数据特别是基础数据,由于管理应用分割和缺乏必要的数据更新机制,其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不足;现有文物数据库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还没实现,已有应用系统关联度低,与其他政府部門共享协调不够,尚未形成贯穿省→市→县→文博单位的业务联动机制,面向社会的信息化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物部门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和存储等建设维护分散,存在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防护和监管能力需要全面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数据汇集、共享服务、业务协同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相关建设还有待完善。

3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需

求分析

为全面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基本方针,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信息化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全面支撑。按照甘肃省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职责兼及其他文物部门工作职能,通过梳理分析各项业务,形成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业务需求框架(图1)。

(1)文物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文物资源调查;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审核;文物保护有关审核、审批事务及资质、资格认定等。

(2)考古管理

考古及其出土文物管理;古遗址、古墓葬保护管理;考古有关审核、审批事务及资质、资格认定管理等。

(3)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纪念馆及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文物拍卖、鉴定、民间收藏文物管理;可移动文物有关审核、审批事务及资质、资格认定管理等。

(4)安全监管

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及隐患排查整治;文物和博物馆安全防范;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建设等。

(5)执法督察

文物行政执法督察;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查处督办等。

(6)展示利用

文物价值阐释、展示与利用;文物利用与旅游深度融合;公众考古等。

(7)传承弘扬

文物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文物领域国际传播等。

(8)应急处突

文物防灾减灾;文物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等。

(9)综合政务

文电、会务、档案、信访、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财务、基建、资产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和统计。

4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

(1)总体思路

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坚持全省一盘棋,按照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以文物资源、从业人员和文物工作为基本要素,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以统为主、统分结合、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畅通省、市、县三级的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大数据平台,连通各不可移动文物管护机构、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科研保管机构,适时延伸至有文物分布的街道乡镇、文物系统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条件的向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开放,全面优化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创新管理能力、科学决策分析能力、数据资源共享运用能力和信息公开服务公众能力,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水平。

(2)框架设计

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可

概括为“5+1”,即一张网、一张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以及一套灾备体系(图2)。

搭建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一张网”。依托“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建设覆盖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协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物保护利用“一张网”,实现文物保护、考古管理、博物馆管理、安全监管、执法督察、展示利用、传承弘扬、应急处突、综合政务等业务系统全覆盖,支撑文物综合管理、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等应用和协同共享。

建设文物保护利用“一张图”。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即“天地图”)为载体,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标准,整合规范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石窟寺专项调查和革命文物调查等生产的文物资源数据、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及“两线”等专题数据、不可移动文物管护机构、文物收藏单位和科研保管机构及有文物分布的街道乡镇等机构数据、文物工作者、文物执法人员、文物保护员和相关专家等人员数据,以及其他部门共享数据和既往工作中产生的其他数据,借助GIS等可视化分析手段,通过计算机端、移动端,建立文物保护利用“一张图”。

建设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大数据平台。以文物保护利用“一张图”大数据体系为支撑,建设统一的全省文物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文物保护利用业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覆盖文物保护、考古管理、博物馆管理、安全监管、执法督察、展示利用、传承弘扬、应急处突、综合政务等主要业务应用,建设三级联动、开放共享、安全高效的全省分布式文物保护利用大数据平台,为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和统一的身份认证、用户管理、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安全审计等技术支撑,实现与国家文物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平台的有效对接。对全省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管理方向的业务平台,通过技术改造纳入全省大数据平台统一运行;对各文博单位自有平台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与全省大数据平台连通。

建设全省文物保护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甘肃省政府统一部署,对甘肃省文物局门户网站进行改版,与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等相关平台进行对接,通过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和APP(原则上使用已有APP二次研发,如陇政钉)等,建立全省文物保护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文物数据信息发布、公众监督等服务,提升文物政务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1]。

建立甘肃省文物数据“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体系和容灾管理应急保障机制。选择一家在兰省直文博单位作为主数据中心,在甘肃省文物局机房建设私有云数据中心(第二中心,政务应用主中心),依托敦煌研究院建设甘肃省文物数据敦煌中心(第三中心,可考虑作为部分应用的主中心),共同构成全省文物数据容灾备份体系,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5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技术路线

(1)建设策略

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省级统筹,由甘肃省文物局统一领导,遵循“实用、可靠、先进、标准、开放”的基本方针,紧密结合文物保护利用实际,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要求以及国家和业界技术标准,采用先进的技术指标,建设内容完整、标准权威、动态更新的省级大数据体系、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和基础性通用应用系统;市县文物行政部门和其他应用主体承接使用省级统建的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开发部署特色应用,避免重复建设。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应努力实现方案科学、设计规范、操作友好、功能完备、界面简洁、可扩展性和安全保密性较强的目标。

(2)技术路线

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应严格贯彻落实省级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前期现状调研和需求调研,对国家文物局、地方相关部门和各用户群体等,以及全省政务网及数字政府建设网络传输及存储政策性要求、性能指标及覆盖情况等进行详尽调研[2]。

在全面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应以“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互联互通,推动共享开放;坚持需求导向,保利管研协同”为总体原则,紧密衔接国家级和专项规划,注重标准体系建设,充分考虑系统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按照总体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网络架构、云平台架构、安全体系架构和运维体系架构,开展系统设计研发。

具体步骤上,应集中精力优先完成省、市、县三级文物行政部门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主要业务应用上线,其次全面推进与各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对接,然后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积极推进与国家文物局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服务。

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应将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适时推进。全面梳理文物资源数据目录,科学确定数据保密等级和共享应用范围及服务方式,及时建立文物资源数據汇集和共享服务制度;建立重要业务系统应用管理规定,制定文物博物馆保护、管理、利用及政务服务等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各方工作任务、责任、权利和使用规范;制定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数据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资源安全保护,保障文物信息数据安全应用。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甘肃作为文物大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由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转变的重要一环。甘肃省文物系统应乘势而上,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茜.博物馆藏品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展望[J].中国港口,2018(S2):79?86.

[2]祝孔强.数字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分析[J].中国博物馆,2018(2):3?8.

作者简介:

潘玉灵(1981—),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办公信息化、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文物框架信息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框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