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2022-05-30林璇林鸿冯健文等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化信息技术

林璇 林鸿 冯健文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法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要发展智能教育,随后2018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则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在当今“智能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新”的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教育的普及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中小学教师必须主动提升信息素养和能力,迎接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和挑战,實现向智慧教师转型。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确保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师要贯彻“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融合创新为目标、以智慧教育为先导”的理念,同时具备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获取和学习能力、信息化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网络社群协作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素养以及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等综合素养。如何评测智慧教师综合素养,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出发,提出智慧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并进行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调研,分析当前智慧教师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智慧教师培养提升路径。

1智慧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由美国人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其具体指利用现有的信息工具和知识等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的技能。1999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提出:“在今后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而教育部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正式定义了信息素养。如图1所示,信息素养分为四个方面,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勇于创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意识的提高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前提;信息知识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信息能力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表现;信息伦理道德是立德树人和师德的基本要求。智慧教师信息素养应是智慧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信息素养内涵一致,并有所侧重。综上所述,智慧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可以在信息素养框架上,融入对智慧教育的意识、智慧教学的知识、运用智能技术融合教学的能力以及正当使用智慧教育技术的规范。

2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调研

2.1问卷设计

以评测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为手段,以改进培养路径为目标,本文设计了《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调研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问卷设计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主要围绕调查者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信息素养特征以及学校智慧环境特征指标,共22道题目,如表1所示。指标则采用李克特量表,从“非常同意”到“不同意”五级,总体反映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基本状况。另外,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允许调查者发表建议。问卷分析采用SPSS软件。

2.2调查者特征

调研以广东省潮州市中小学教师为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90%)。调查者主要特征如下:(1)性别:女教师占总人数的74.07%;(2)年龄:31~40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37.96%,41~50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50.93%;(3)教龄:6~15年教龄占总人数的30.56%,16~25年教龄占总人数的49.07%;(4)任教学段:小学学段占总人数的25%,初中学段占总人数的42.59%,高中学段占总人数的31.48%,并且覆盖全部学科;(5)学历: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91.67%,专科学历占总人数的4.63%,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2.78%;(6)学校类别: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占总人数的14.81%,省一级学校占总人数的27.78%,市一级学校占总人数的25%,区一级学校占总人数的17.59%。

可见,调查者多为中青年教师、任教学段分布平均、学校层次覆盖全面,教师性别特征符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因此调查者群体具备较强代的表性,从而能客观反映潮州市当前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2.3智慧教师信息意识特征

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十分积极,对新兴的智慧教学手段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开放式问题结果表明:中小学多媒体课堂教学已常态化。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价值主要有: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设计,促进教研,支持新课程标准改革,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过程实施等。

对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影响因素:80%的教师表示制作课件和视频等资源耗时过多;38%的教师表示制作教学资源技术不过关,质量偏差;57.41%的教师表示寻找教学资源能力有限。另外,只有18名教师(占比16.67%)表示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而超过80%的教师却偶尔或者从没有想过自主通过其他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还有12.96%的教师提倡粉笔板书教学。

智慧教师信息意识特征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清晰;使用信息技术的动机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高。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能还有待提高,自主发展意识较为薄弱。

2.4智慧教师

信息知识特征信息知识作为信息素养的基底,在整个信息素养框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小学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尤其是智慧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进一步来加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

调研发现:关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学科整合、工具使用等指标,达到熟悉程度的不超过20%;40%的教师在常规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会录像、录音、拍摄等)知识方面处于一般水平。大部分教师表示对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对于主流智慧教学知识,多数教师表示听过“课堂逐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趋势”“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等知识,但不大清楚具体如何实施。

智慧教师信息知识特征为:各方面知识的熟悉度不高;理论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对智慧教学实施不清楚。

2.5智慧教师信息能力特征

2.5.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

教师常用信息工具的操作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本次调查涉及的工具包括:教学中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处理软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子白板、一体式电脑、云平台、虚拟现实VR等智慧教学设备,office软件,主题资料搜索整理工具等。调查显示:仅30.56%的教师会经常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对信息(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处理;不足40%的教师表示能熟练地使用智慧教学设备;80%的教师表示会使用办公软件协助备课、教研。

2.5.2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想要全方面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获得的能力。对于通过什么形式来收集教学参考资料:90.74%的教师表示会通过互联网搜索教学信息资源;60%的教师还会借助教学一体机提供的同步课程资源;60%的教师采用教材配套电子版资源。

2.5.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在获取教学资源后,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加工、编辑等),使它们能成为应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通过调查得知:只有24.07%的教师具备熟练使用本学科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能力(如几何画板、虚拟软件等);只有30.56%的教师表示经常运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技術针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加工整理;有42.59%的教师会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教学。

智慧教师信息能力特征为: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总体一般;信息获取能力较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

2.6学校智慧教学环境特征

2.6.1智慧教学软硬件

90%的教师表示每天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教研活动等的时间低于2个小时;84.26%的教师希望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现网络办公;约70%的教师期待每个班配备多媒体一体机(如希沃一体机),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2.6.2信息化教学培训

约50%的教师表示只参加过1~3次信息化培训;6.48%的老师表示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信息化培训过。对于培训效果:9.9%的教师表示非常显著;约60%的教师表示效果一般甚至没有效果。对于培训存在的问题:70.37%的教师表示培训后期缺乏持续指导;57.41%的教师表示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50%的教师表示培训未考虑教师的教学经验水平和所在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另外时间安排也存在不合理,有做表面功夫、应付教育局或者上级要求的情况等。

2.6.3教育信息化评比

67.59%的教师表示参加过教案、课件、微课等评比;40.74%的教师表示参加过课堂实录和教学基本功比赛;59.26%的教师表示参加过教研论文参评;而12.04%的教师表示从未参加过教育教学成果评比。

学校智慧教学环境特征为:智慧教学软硬件投入还不够,各校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教师呼声较高;信息化教学培训仍未全覆盖、效果一般、缺乏持续性和实用性;教育信息化评比和指导需加强,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7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调研

分析从智慧教师信息素养指标调研分析,发现潮州市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特征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高;智慧教学技能薄弱;理论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缺乏智慧教学实施认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差;学校智慧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改革推进慢;信息化培训效果有待加强;教育信息化评比导向需强化等。

主要原因如下:(1)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及自身能力影响,同时缺乏外部驱动力,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2)当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流于形式,信息化培养效果不明显,培训质量不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不明显。(3)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不到位,一定程度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缺乏良好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不利于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4)教师相关信息理论欠缺,学科整合能力仍需加强。

3中小学智慧教师培养提升路径

3.1加强宣传引导,重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是终身学习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拥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信息化意识,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明确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才能推进课改,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日常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敢于挑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不断探索适用当今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校也应该及时给予教师大力支持与鼓励,这样有助于给教师灌输新的教学思想、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输送新的力量。

3.2开展实效培训,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仅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简单的应用,他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成的能力较差。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学校应该广泛收集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培训,制定适当的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确保培训获得显著效果。

3.3完善智慧教学环境,搭建智慧教育平台

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是学校实施智慧教育的系统工程,智慧教育平台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信息化资源,当地教育局或者学校应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各类教学竞赛,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融合教学能力,以教风促学风,努力建立一支业务完善、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3.4强化教师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

从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到混合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软硬件的使用等相关信息知识,着力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并大胆开展教学改革,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切实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普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将得以进一步扩充和提升。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涌现了许多信息技术创新技术和应用,智慧教育的实现既要持续推进,也要从育人根本出发,在运用技术工具的同时,深刻思考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则必须创新教育改革举措,做好教育改革引导、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和教学成果培育,达成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作者简介:

林璇(1977—),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师范教育等;

林鸿(1980—),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冯健文(1976—),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信息协同等(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