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提高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探讨
2022-05-30李志惠
摘要: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数学教学水平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突破这些困境,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除外部要加强质量督导外,更要从内涵上加强建设。名师引导,同事互商,自我反思等方式,将从内涵上提高民办高校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水平;内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90
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一直是党中央重点关注的事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过。高等教育要想变得强大,必须要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进入21世纪,各高校越发重视提高教学水平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回归大学的育人本源已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但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却饱受诟病,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提高教学水平面临多重困境,故研究一些策略来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非常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1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各种民办或独立院校应运而生。这些新建院校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1)能力层面:民办高校招聘大量毕业研究生,但研究生教师普遍教学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成立后需要大量师资补充,为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办学实力,大量的毕业研究生被招聘进高校,其中也有少量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尽管毕业研究生大多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由于他们大都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这就导致他们不一定有较好的传授管理能力。调查发现,新进教师虽然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工作热情强烈,但传授能力一般,表达沟通能力欠缺,管理学生的能力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造成课堂教学乏而无味,学生容易失去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也未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锻炼,老师的教学水平处于较长时间的摸索阶段。
(2)考核层面:教学科研双中心地位确立后,加之科研考核的需要,民办高校逐渐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
科技关乎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科研任务、科研目标和科研考核不断加码,教学相对而言受到了轻视。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跟科研成果密切相关,高校的排名多以科研作为导向,这就导致高校逐渐形成以科研为主的评价体系。高校院系向教师下达科研考核任务,而教师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或保住目前的职位,只得把科研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时间和精力上更多地向科研倾斜,教学被排挤到边缘位置。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忽视,故民办高校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3)架构层面:在校-院-系组织架构下,教研室的教研功能不断弱化。
曾经的教研室是一种教学研究的组织,教师在教研室里探讨如何备好课,上好课,课后习题中的难题如何解答,教学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有些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更易于接受理解,共同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等,其有效保障了教学的集体化与组织性,使教学包含了集体的智慧。而随着校-院-系组织架构的形成,教研室的教研功能逐渐消失或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办公室。教师的教学缺少有效约束,教师个体随心所欲的教学,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单打独斗,缺乏集体智慧和必要的信息交流,教学水平难以提高,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教师次要考虑的责任和义务。
2提高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创建一流高校和学科是党中央“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写在五年规划之中,写在党的重大文件之中,可见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2.1提高教学水平是强国兴邦的重要环节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许多方面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长期向好,但大而不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作为大规模培养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才会提高,经济社会才会进步。
2.2提高教学水平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质量关乎着高等教育的前途,教学是高校生存的本真,特別是民办高校,政府没有投入,全靠学生的学费作支撑,只有培养的人才质量过硬,社会口碑好,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进来,学校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所以民办高校要脚踏实地进行教与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才能发展得长远。
3内涵式提高民办高校数学教学水平的策略与措施
大学数学以其深奥、难懂、晦涩而闻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更是对大学数学望而却步。不想学,听不懂成为常态,而大学数学本身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专业课又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故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底层逻辑是要提高各专业基础课如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从内涵出发,即采用名师引导、同事互商、自我反思这三种形式,让教师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地提高教学水平。名师引导即由教育教学名师、专家、口碑好的资深教学专业人员,通过专题报告,辅导讲座,现场教学点评等方式,手把手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当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听取名师的报告和指导,虚心求教,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事互商是指教研室老师间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备课上课,集体探讨问题,集体处理难题等方式研究探讨,教学能力水平才能共同成长提高。听课和评课是常见的教研方式,它们对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专业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听好课与评好课,一是要建立健全听课与评课的制度;二是要保证全过程、全身心地听好课;三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好课。注意评课形式和参评对象的多样性。评课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要全面公正客观。可进行多种类型、多种方式、多种维度的评课,如直接式和间接式,口头式和书面式,个别式和集体式,专题式和全面式。自我反思是指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有道德、情感上的教育。好的课堂,既要清楚讲解知识,还要使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引和提高。不仅要反思上课,也要反思备课,对整个教学的流程进行仔细的反思梳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进行反思,如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业,还有阶段性测试成绩等,深入思考由学习效果反映出来的深层次的原因。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好的地方继续坚持,不足之处尽快改进完善,不断内化沉淀精进,做到教学相长。
3.1提高教研室的地位,重塑教研室的教研功能
教研室是目前高校组织架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置的初衷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的重要场所。教研室促进了教师进行教与学的交流探讨,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当前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的不坐班制度,无形中高校领导和教师忽视教学钻研与教研室在高校的作用被弱化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教研室要重新定位其功能,让其回归到本真上来,要改变过去作为教学任务执行单位的角色,将自身定位为教师教学研讨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教研室的结构功能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不能仅仅是组织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要跨课程、跨学科的交流探讨,要重视跨学科学习、“互联网+”学习、研究型学习。
3.2学院内建立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加强学院教学研究的管理与组织,成立教学研究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教学研讨、教学交流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成立若干个教研小组,以教研室为依托,教师通过集中对话、协作、观摩、帮助等方式,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并就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前沿教学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并鼓励和支持遇到教学困难与难题的教师主动向其它教师求助,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学氛围。名师引领方面,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一批教学名师、资深教授、教研人员,深入教师课堂听课,通过现场指导点评、课后反馈等方式,实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自我反思上,学院鼓励教师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与反思,规定教师每学期围绕教学情况,学生学业考核情况,学生评教情况撰写总结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每次教研室组织的教学交流研讨会,要求教师就自己最近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式的发言,教学培训后,组织教师集体交流,谈感受,讲想法;鼓励和要求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申报关于教学问题的研究课题。
3.3成立院校间的教学研究联盟
不同教师之间通过信息与教学经验的交流达到共享,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所以提高教师教學能力,需要不断引入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高校对内不断挖掘本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与外校同类型院系之间的交流,开展跨校的教学研究,成立校际间教学研究联盟。不同高校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学科,其教学也会存在不同。这些差异化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研究极其珍贵的资源,能够让不同高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启示与能力的提高。跨校在同类学院间成立教学研究联盟,能够利用各学院的合力节省教育资源,扩大信息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结论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高等教育上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俨然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当下,我们要由大到强搞好高等教育,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做强高等教育的关键,提高教育质量很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要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必须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才会落地生根发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才会更上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周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6,(8):35.
[2]龚晓林.走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困境的核心问题——基于目标管理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7):93-97.
[3]朱剑.科研体制与学术评价之关系——从“学术乱象”根源问题说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
[4]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3-70.
[5]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2-63.
[6]戚业国.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3,(9):69.
作者简介:李志惠(1978-),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