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研究

2022-05-30李勇赵新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跨区域精准扶贫

李勇 赵新军

摘要: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调研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发现,目前创业扶贫工作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从扶贫的质量和持续性来看仍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扶贫资源的高度碎片化,特别是相邻地区缺乏跨区域的横向扶贫开发机制,使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陷入困境。为突破此瓶颈,政府精准扶贫应重视横向布局。为此,基于比较优势和协同效应理论提出通过开创周边地区与贫困区域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建立新的横向跨区域协同创业扶贫开发机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构建跨区域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创业扶贫;跨区域;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16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扶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必须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前提下,保证脱贫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点,对于扶贫攻坚任务短板的民族地区来讲更是重中之重。尽管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投入和政策倾斜,但从分布来看,大部分民族地区仍处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经笔者调研发现,虽然国家现行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机制已显现成效,但从脱贫的质量和持续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凸现了高度碎片化的特点,特别是相邻地区缺乏跨区域扶贫开发机制,体现在贫困县、村资源资金和项目分散、信息难以共享等方面,甚至在部分贫困地区出现了资源竞争的现象。从单个贫困户脱贫的角度来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精准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从解决区域性贫困的角度看,则需要建立新的横向扶贫开发机制,通过相邻地区的资源对接与整合开创周边地区与贫困区域的双向互动模式。

因此,针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瓶颈问题,我们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基于比较优势和协同效应理论,提出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的扶贫模式,即将发达地区的资源要素与贫困地区的资源要素深度融合的共同创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持续性。为此,笔者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创业扶贫的现状及困境,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跨区域治理、跨区域创业、跨文化创业等已有研究,深度挖掘内在规律探索出扶贫攻坚阶段的“硬骨头”民族地区突破扶贫瓶颈的发展路径,分别从国家、贫困群众和企业的角度提出构建跨区域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建议,期望能为广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创业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助力。

1跨区域协同创业的研究现状

1.1跨区域创业研究现状及分析

跨区域创业这一概念源于硅谷的学者安娜李·萨克森尼安,指的是硅谷的留学生或移民企业家通过母国比较優势与硅谷产业的互补来取得价值链上竞争优势。学者王德禄认为跨区域创业者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所引入的创业精神、游戏规则、创业模式以及视角对被引入地极其重要。在跨区域创业投资方面,许晖等学者研究表明,创业知识的高知识位势是跨区域创业者知识溢出的重要条件。创业知识溢出需要从发展区域创业文化、完善区域创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出发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2跨文化创业研究现状及分析

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时,导致误解、矛盾发生的主要诱因在于价值观、信仰、思考方式及沟通模式的差异。霍夫斯泰德从权力距离、规避不确定性、个人或集体主义和男性化或女性化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对组织的重要影响。汪维勇认为跨区域创业的企业家在表达观点时较容易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发生冲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借助这种文化差异,更利于在创新方面取得成绩。

1.3创业扶贫研究现状及分析

莫光辉提出制约我国农村脱贫的因素已由物质层面转化到意识层面,包括贫困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创业扶贫工作中,国家应该重视农民创业主体性,增强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自我脱贫能力,但并未对如何实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吴军宏认为创业扶贫是传统扶贫理论的突破,是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更好更稳的最佳路径。王立娜从创业扶贫的问题着手剖析了当前创业扶贫模式的缺陷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创业扶贫政策、创业扶贫外部支撑体系和培育农民创业意识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民创业扶贫模式的路径。

综合来看,跨区域、跨文化创业扶贫研究的成果比较少,这为我们从跨区域、跨文化两个维度,多向互动探索深度贫困地区创业扶贫模式的机制、路径提供了契机。

2西部民族地区创业扶贫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2.1创业资金不足

创业资金的缺乏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创业脱贫的短板。政府虽大力支持村民创业脱贫,通过拨发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来提供创业资金,但大部分创业村民却因为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切实享受政府的金融帮扶。

2.2语言障碍

部分创业扶贫工作者因不懂当地语言而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率。

2.3创业村民自主创业能力较低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业村民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历史上长期采用以物换物、自给自足的交易、生产方式,所以创业村民缺乏创业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创业者从事的行业主要以养殖业、旅游业、餐饮业和小商品零售业为主,大部分行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同质化问题严重。正是因为文化层次的限制,使得创业者大部分选择技术含量不高、起点低、规模小的行业,并且仅借助以往经验来运营。创业者难以制定长远规划并且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推广商业信息。

2.4缺乏创业平台与企业指导

村民创业因自身能力受限,项目的具体运营管理需要引导扶持。如四川若尔盖县政府于2015年正式开通就业创业短信服务平台,主要免费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和法律法规等资讯,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但对于创业扶贫的引导作用是有限的。

2.5村民创业意识薄弱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主要关注于物质层面的扶贫而忽略对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觉悟、行为习惯的改善这给“造血型”的创业扶贫工作增加困难。一方面导致贫困者对外援助依赖性强,完全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援助而自身的生产管理能力并未真正提升,最终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使创业项目失败。另一方面也导致脱贫持续性低、返贫率高的问题,创业扶贫项目在短期内脱贫效果好,但从长期来看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3跨区域多要素协同创业扶贫的路径研究

笔者运用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法,从效用的意义上剖析、比较、评价参与主体各自的成本、收益,得到发展跨区域多要素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可行性及路径。

3.1跨区域多要素协同创业扶贫的收益分析

构建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直接收益主要是,能够整合资源,提高扶贫的工作效率。增强扶贫工作的横向布局,构建跨区域的资源对接体系,从微观层面看,可以提高贫困民族地区创业项目中扶贫对象和扶贫企业的经营效率,将自然资源、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劳动力等资源与周边较发达的城市的资金、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等要素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提高政府和社会的效益。

构建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间接收益主要是,可以补足扶贫体制横向布局短板,推动扶贫相关制度的深化改革。

3.2跨区域多要素协同创业扶贫的成本分析

构建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制定政策、监管项目进展的管理成本,收集对接各信息的信息成本,调研讨论扶贫合作的调查成本,扶贫制度改革、新扶貧组织建立的改革成本等。

由于相邻地区缺乏跨区域的横向扶贫开发机制,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陷入瓶颈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行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模式的间接成本会因涉及很多制度、政策的调整而增加。

3.3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目前,阻碍推动横向精准扶贫机制的相关制度、条件都得到了突破,许多扶贫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政府大力支持藏区青年到成都就业、创业,交通运输物流条件的改善,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商业意识的觉醒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这些使跨区域协同创业模式的制约因素的突破成本急剧下降,令发展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的横向扶贫机制成为一种具有较大可行性和较高收益的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新路径。特别的是相关扶贫体制、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结果收益并不仅是利于扶贫资源的优化,而是对于扶贫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所以,此机制带来的总成效和积极意义是无法揣度的。

3.4实证分析

为落实新时期扶贫协作工作的战略部署,湖北省孝感市委、市政府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精准支援恩施农村的跨区域扶贫机制,援助资金3200余万元,带动恩施市社会投资达5亿元,落实开展30多项民生项目。由政府牵头孝感市帮助恩施市推介招商项目并组织扶贫协作的对接工作,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并多次召开跨区域扶贫协作对接会议全面详细了解恩施市的产业特点、优势、规模和企业转型发展方向,提出“旅游+产业+品牌”的产业援助思路,以提升恩施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且深入探讨在恩施市投资涉及的股权结构、融资、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等问题。通过两地跨区域合作扶贫,一方面能够带动恩施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发展,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孝感市开拓恩施并辐射周边市场,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使两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4推进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机制的建议

4.1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脱贫协同发展

4.1.1继续加强补齐“短板”的力度

国家应从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着手补齐扶贫“短板”。在优惠政策方面,国家应针对民族贫困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如资源税费改革、增加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从而为民族贫困地区完善基础性的资金保障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扶贫地区抗灾能力。

4.1.2促进跨区域协同创业精准扶贫的组织耦合

实现跨区域协同创业需要有效的中介组织。国内跨区域合作组织多为临时性的,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而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通过研究西方国家跨区域治理经验,我们发现西方国家一般会设立专门的跨区域管理中介组织或机构,因此,针对跨区域协同创业扶贫机制的问题,我们的方案如下:

一是国家可以尝试设立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协同发展方案,协调两地合作的利益冲突等工作。比如成立地区协同发展委员会来统筹协调民族贫困地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二是健全区域合作的利益共享、分配与补偿机制。立足于社会发展大局,让民族贫困地区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与较发达地区政府间财税利益分配着手完善税收及利益结算的办法来协调跨区域合作过程中的纠纷,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4.1.3完善相关法律

国家应出台跨区域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跨区域协同创业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各主体的权责和利益,规范限制各主体的行为,防止恶性竞争、虚假合作等现象。构建跨区域治理平台。通过公布跨区域合作的相关信息,实现合作的透明化,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1.4完善市场化扶贫的动力机制,发挥市场扶贫的作用

除公益组织外,大部分企业或个人参与扶贫的目的是获利,但这与扶贫工作本身的公益性相悖,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市场化扶贫的动力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多赢的结果。

(1)构建合理的扶贫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一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甄选出真正具有实力和扶贫信心的企业或个人;二是真正落实扶贫优惠和奖励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使创业村民或投资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的福利。

(2)落实市场扶贫的保障机制。一是政府应对市场配置的扶贫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及时预防、严惩弄虚作假的扶贫行为,形成积极、良好的扶贫氛围。二是积极表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或个人,在精神激励方面促进市场化扶贫机制的完善。

4.2落实对贫困群众的保障

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业扶贫的困境,我们发现以往的创业扶贫由于缺乏对贫困群众脱贫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彻底脱贫。因此,跨区域协同创业扶贫的重点在于突出当地民族特色、提升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地区创业者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意识。思想脱贫是扶贫协作第一步。针对西部民族贫困区存在思想落后问题,一是地方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让扶贫对象深切地认识到脱贫不能依赖他人,应紧抓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学习机会,掌握谋生技能,主动参与协同创业精准扶贫活动中。二是丰富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渠道,帮助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摒弃小农思想。一方面政府应加快普及互联网,增加民族贫困地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是通過企业帮扶的方式,向贫困群众传授企业运营方法,培养创业村民的市场意识。

4.3企业应善用扶贫政策优惠,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通过企业参与扶贫模式,贫困地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贫困群众自身能力的限制,村民难以参与项目的核心运营活动中,使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因此构建协同创业精准扶贫模式应避开简单增能型企业扶贫的误区,重点培养扶贫对象管理运营技能。一是由企业直接面对扶贫对象,向创业农民提供真实化的企业生产运营场景,增强扶贫对象的创业动力和责任意识。二是由合作企业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分析出创业的方向,打好“民族牌”发展特色产业。

5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精准扶贫的展望

民族地区尤其是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问题的治理需要从长期规划着手,形成一套高质量、可持续扶贫机制,统筹兼顾扶贫政策的远期效益,借助周边较发达地区省市的力量,将西部民族地区作为贫困问题治理的试点,将横向扶贫机制的构建、运行以及绩效评价作为基础,制定阶段性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目标提上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日程,逐步实现新时代扶贫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彭华涛,彭贝贝,等.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5):77-84.

[2]邵翔,田甜.全球链接、跨区域创业与创新全球化[J].中国经贸,2011,(07):48-50.

[3]许晖,王琳.国际新创企业创业知识溢出及知识整合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5,(6).

[4]莫光辉.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与农村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5]吴军宏.创业扶贫:对传统扶贫理论和实践的突破[J].重庆行政,2016,(2).

[6]王立娜.农民创业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情势[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7,(2).

[7]葛本彪,董文峰.创建“全覆盖全方位”援建模式  打好跨区域精准扶贫攻坚战——湖北省孝感市对口支援恩施市纪实[J].民族大家庭,2016,(5):16-17.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跨区域多要素融合协同创业扶贫研究”(2019SYB68)。

作者简介:李勇(1970-),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赵新军(1974-),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为经济及金融。

猜你喜欢

跨区域精准扶贫
企业跨区域分布式一卡通系统方案
跨区域办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初探
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法律保护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房地产市场运行及跨区域协同发展
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中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研究
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