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反制裁的经验与启示
2022-05-30汤柳
汤柳
自2014年3月以来,由于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逐渐升级加码。截至2022年4月1日,俄罗斯受到的制裁高达8000多项,约3000亿美元的央行资产被冻结,部分商业银行与全球SWIFT系统中断。制裁措施重创了俄罗斯经济与银行体系,俄罗斯随之采取了全面的反制裁行动,俄罗斯银行体系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展望国际局势,俄乌冲突使得国际格局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了解俄罗斯维护银行稳定的反制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制裁冲击下的俄罗斯银行体系总体表现
俄罗斯银行体系自制裁以来经历了“触底反弹”,而金融制裁的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俄罗斯银行体系连续出现阶段性波动。总体而言,截至2022年5月,俄罗斯银行体系整体表现稳定、积极,银行各类主要指标未出现全局性的破坏。
在信贷方面,俄罗斯银行的信贷增速从2014年3月的20%一路下滑,直至2016年初增速几乎为零;随着俄罗斯反制政策的发力,信贷增长率在2019年上半年恢复至2014年制裁前的水平。由于抵押贷款和企业贷款增速的提升,信贷总增长率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上升势头。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信贷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企业贷款增长率从2021年以来的10%降至2022年5月的9.2%,零售贷款增长率2022年5月为14.8%,比2022年2月降低7%。在银行监管指标方面,俄罗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制裁措施实施之后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从2014年的7%左右增至2018年的11%,并逐渐下降至目前的9%左右。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底,俄罗斯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3%左右,尚未受到制裁的明显影响。在利润方面,银行受到金融制裁的冲击还是相当明显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从2014年1月的15%遭遇断崖式下降,直至2016年1月的零收益率,随后在波动中逐渐走高并在疫情前实现了超过20%的阶段性高点。
俄罗斯稳定银行体系的反制裁措施
宏观层面
加大财政支持银行的力度。一是向系统重要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除通过联邦预算和国家财富基金(NWF)为银行注资以外,俄罗斯还运用地区预算信贷、联邦信贷担保等方式支持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和机构。二是加强存款保障资金,以防止挤兑危机的出现。俄罗斯将国家存款保险机构(DIA)的资金注入受困银行,作为资本充足资金以及对储户的保险赔偿等,并通过政府债券(OFZ)置换银行的优先股、一级或者次级债,以保证银行资本充足要求。三是运用财政工具刺激信贷增长。俄罗斯通过各种财政支持手段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以达到稳定经济和银行体系的目的。例如,对系统重要性企业实施贷款优惠计划、对个人消费和房地产贷款以及大型基建贷款提供补贴等。
宏观金融稳定政策的相互协调。一方面,强调宽限策略、财政支持与强化监管相结合。除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外,在每次制裁沖击之后,俄罗斯均出台大量的监管宽限政策,以稳定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主要包括:暂停承认银行证券投资组合的负估值变化,允许使用固定汇率定价外汇资产和负债,允许贷款分类和拨备的灵活性,暂停评估贷款质量并相应不增加充足贷款可能出现的拨备损失,等等。与此同时,俄罗斯对银行也提出了强化监管的要求,例如,接受援助时银行必须完全符合央行的审慎监管要求;鼓励银行运用资本留存缓冲以及系统性银行的附加资本来弥补损失,承诺加强监管并确保提升信贷规模,以及禁止提高整体工资水平等。另一方面,强调货币政策与审慎政策的结合。俄罗斯央行以通胀目标制为导向,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对冲卢布贬值的影响并刺激经济增长;参与金融复兴机制,对遭受冲击的问题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对银行提供流动性等。在稳定价格和经济的同时,俄罗斯积极依照《巴塞尔协议Ⅲ》的国际标准建立金融监管要求,以提高银行体系的韧性与弹性,目前俄罗斯银行在资本充足要求、流动性覆盖率要求等方面已经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规定,总体进度与其他成员国基本保持一致。除此之外,俄罗斯央行通过提高外汇准备金率要求限制银行的对外杠杆率,银行在对外资产负债不断收缩的同时,外汇资产负债的差额从2017年的350亿美元下降至2019年的50亿美元。
推进银行重组与处置机制改革。首先,促进银行整合,改变银行碎片化格局。自2014年俄罗斯与西方冲突加剧以来,俄罗斯通过加强银行监管以及撤销破产银行的许可证,促进合并和收购银行等措施,银行数量由2014年的923家下降至2020年底的412家。其次,加强对破产银行和问题银行的处置。2014年12月,俄罗斯整合了《一般银行破产法》和《2008年银行破产清算暂行法》,对监管当局关于破产机构的的监督和协调、公共纾困的前提条件以及破产银行资产负债的投标程序等做出详细规定;对资本不足10亿卢布的银行转为限制性基本牌照,大范围禁止进行海外业务。最后,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2018年,俄罗斯通过向市场出售资产的方式公开处置不良资产,并采用了正式的标准来指导银行处置决策。
微观层面
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银行业自身也积极展开改革和经营转型。
投资贷款多元化。近年来,俄罗斯为了提振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化战略,以图改变其以能源和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与之相应,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外贸银行以及天然气工业银行等三大银行为代表的各大银行纷纷开拓零售贷款、扩大针对中小企业以及电信传媒等新兴产业的贷款力度,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大银行体系的发展和利润空间。
加强对国内大型基础设施和政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俄罗斯三大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积极实施国有企业支持政策,参与国家高科技产品与服务以及大型投资项目的贷款支持,在提升国家实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客户渠道。
金融数字化升级。近年来,俄罗斯三大银行均不同程度涉足数字经济,并加强了与通信领域企业的合作。例如,作为三大银行之一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建立了先进的IT基础设施,将银行业务转向远程工作模式;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移动应用程序——sberbank online,增加数字银行的便利性。
加速不良贷款处置。对于由西方制裁而导致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问题,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关于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例如,加强小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对贷款重组和抵押物处置的系统管理,加速“问题”贷款的回收效率等。
俄罗斯银行的预期表现与潜在问题
预期表现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一是美元与欧元在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银行体系的外汇资产负债将不断收缩。短期而言,制裁导致银行与非居民的外汇交易合同遭到破坏,外汇违约风险徒增,导致银行与非居民的交易规模急剧收缩。长期而言,俄罗斯与西方进出口贸易关系将大幅减弱,加之货币管制、支付清算风险,以及天然气供应的欧洲消费者过渡使用卢布结算等原因,银行和家庭部门持有美元和欧元的数量将迅速下降。二是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国际货币地位将不断增强。根据俄罗斯央行数据,自2022年3月,俄罗斯外汇交易所和场外交易活动中的人民币兑卢布交易规模开始上升,每日交易量达到100亿~300亿卢布。
银行整体盈利下降、中小银行数量持续减少。金融制裁对银行利润的影响非常明显,2014年的制裁曾导致银行体系整体资产收益率降至零。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制裁升级,对银行涉外资产的冻结以及支付系统的中止使用将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银行利润率将出现大幅回调,利润表现一直不佳的中型银行可能出现大幅亏损。俄罗斯央行的压力测试表明,冲击对大银行的偿付能力影响有限,而资本较少的小银行可能会遇到困难,众多中小银行在冲击之下势必会出现破产和重组的情况。
潜在问题
贷款质量恶化对监管宽容提出挑战。根据IMF预测,2022年俄罗斯经济将收缩8.5%,制裁的延续和战争的消耗将影响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了帮助银行应对这些外来冲击,俄罗斯对贷款分类和拨备采取监管宽容,这一做法可以暂时掩盖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潜在问题,但是并不能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的实际状况和放贷能力。不仅如此,监管宽限可能导致银行延缓处理坏账和严重依赖央行流动性。
抵押贷款市场的潜在风险凸显。随着制裁升级,房地产逐渐成为俄罗斯的“安全投资”领域,抵押贷款和家庭零售贷款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为了稳定经济,俄罗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对抵押和零售贷款采取了临时性的补贴政策,一直延续至今,抵押贷款风险权重的降低释放了吸收危机损失的资本。如果未来经济持续收缩,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抵押贷款市场大量违约的出现,将威胁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
银行体系结构失衡阻碍效率提升。随着反制裁措施的推进,国有大型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小银行地位的不断弱化将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实现。此外,财政持续对大银行实施保护政策,贷款优惠项目招标的信息不够透明,将阻碍竞争与效率的实现,也不利于大银行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
对中国的启示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应居安思危,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俄罗斯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建立系统的金融安全制度框架。在银行领域实现有效的反制裁,需要财政、货币、外汇与审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短期与长期考量并举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当前,我国已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基于当前国际格局的巨变,我国应将“大变局”下威胁金融安全的因素纳入考虑,完善相关协调机制,构建系统的金融安全框架。
增强金融稳定的财政基础。俄罗斯凭借石油、天然气和粮食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地位,财政收入支出相对平衡,为其反制裁措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当前,尽管我国在叠加的“三重压力”之下,国家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但总体保持在稳健、节制的中等水平。未来,我国需要推出更多的创新政策工具,以公共支出带动民间资本的投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分配关系,平衡财政支出与收入,为银行体系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
持续提高银行体系的韧性与弹性。俄罗斯银行体系在外部冲击下表现出较好的抵御能力与其长期推进监管改革相关。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新监管标准、全球系统重要性机构总吸收损失能力、个人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汇率市場化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放眼未来,我国在加强监管改革的同时,应进一步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银行处置法律的实施,加强银行体系的内部治理,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的韧性和弹性。
围绕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布局开展信贷支持。俄罗斯大力支持多元化产业,以刺激信贷减缓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我国,房地产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减弱,发展绿色产业、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布局不仅有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地缘危机形势下提高供应链安全的需要。银行应充分评估产业发展前景,了解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更替规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支持产业多元化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责任编辑: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