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通道转兵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2-05-30毛运鸿
毛运鸿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通道转兵作为我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道是一方红色沃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党的历史上曾有三支红军路过通道,村村寨寨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孕育了代代相传的“对党忠诚、独立自主、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通道转兵精神。近年来,通道侗乡儿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通道转兵精神,团结一心“闯创干”,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通道转兵 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历经一个多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突围的中央红军冲破了敌军的四道封锁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湖南和广西交界处强渡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湘江战役后,从过老山界起,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路开会,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等问题。此时,蒋介石发觉中央红军将去往湘西与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提前在中央红军去往湘西途中的靖州、会同、洪江和绥宁、芷江等地集结了二十万兵力,布置了几条封锁线,形成一个“大口袋”。如果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湘西,必然落入敌人的包围圈,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中央红军必须改变行军方向。
1934年12月9日起,红军从湘桂边界的龙胜、城步分左中右三路开始向通道进发,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德等人。在会上,博古、李德仍然坚持要按原计划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结合前期对战局的分析把握以及与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充分酝酿探讨,在会上深刻分析继续北上和西进贵州的利弊,提出红军必须西进贵州,到敌人力量薄弱地方去的主张。他形象地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促成了中央红军改变北上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贵州进军。当天19时半,中革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电令,命令:“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第一师如今天已抵洪洲司,则应相机进占黎平”。
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分两路转兵西进。这次在危急关口紧急调整进军方向,使红军避开敌人重兵包围圈的重大军事转移,史称“通道转兵”。“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的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这样写道。
中央红军进入黎平之后,12月18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继续讨论了毛泽东在通道提出的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正式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标志着通道转兵取得了完全胜利。
回顾党的历史,通道转兵开创了“四个开端”:是长征中党中央实现军事战略转向的开端,是长征中党中央恢复民主集中制的开端,是长征中党中央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开端,是长征中毛泽东走向红军和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开端。
通道转兵,是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通道转兵不仅为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向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军民鱼水 书写侗乡儿女与红军情深
通道是一片红色沃土,承载着深刻的红色记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和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是侗乡儿女与红军鱼水情深的最有力见证。
红色遗址遗迹丰富。有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通道转兵纪念馆;有李仲真和杨保来接受革命真理洗礼,在中共黔东南特委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的黄土苏维埃政府旧址;有纪念小水大坡界阻击战斗中英勇跳崖的八壮士英雄事迹的小水战斗遗址,以及萧克将军题词“红军精神永存”的小水战斗纪念碑;还有红军桥、红军亭、梨子界红军合葬墓等388处烈士纪念设施及遗址遗迹。
红色故事流传颇丰。1934年9月15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红军首长率领的红六军团一路西征,从湘赣苏区向红三军活动的湘西革命根据地进军,从绥宁县进入通道县杉木桥地区,经溪口、临口、下乡,到达菁芜洲地界老王脚村时已人困马乏,在村前河边宿营。傍晚时分,村寨中一茅草棚子突然失火,并迅速蔓延,尚未来得及休整的红军兵分三路,挑水,扑火,抢救民财。经过红军的奋力抢救,十几户侗家茅草屋免遭灾害。红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村民相信,这是穷人的队伍,更是一支从未见过的队伍,他们面容和善,说话亲切。次日,在村民的帮助下,红军用树藤、绳索和村民找来的木排、卸下的门板等扎成浮桥渡河。临行前,红军不仅把财物分发给村民,又给每户一些银圆作为救济。三位红军首长更是跟侗民说,等到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会帮助侗民建好家园,为老王脚村修建一座桥。198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开国上将王震批示拨款为老王脚村修桥,并题名“民族团结桥”。
“一担皮箩”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冬季,11岁的杨昌彬和父亲救治了一名紅军伤员,后来得知,这名红军名叫邱显达,在湘江战役中腿部被子弹打穿,伤口已经感染。父子便收留了他,每天为邱显达上山采药,清洗伤口。痊愈后,邱显达对杨家父子说:“老乡,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我是红军,也是共产党员,还得去追赶部队。我没什么好报答你们的,参军之前是个篾匠,就织一担皮箩送给你们吧。”
还有体现侗族同胞信守承诺的“一副担架”的故事。红军长征路过通道时,两位掉队的战士将一副担架交给村民粟再金保管。此后,粟再金家人经受住国民党民团的严刑拷打和文物贩子的诱惑,将担架视为“传家宝”,舍命保护,后来无偿捐献给通道转兵纪念馆。
还有“阿公的红军梦”“红军林”“一盏马灯”“一杆红军秤”等许多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见证着通道侗乡儿女和红军“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
接续奋斗 奋发有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回望过往历程,通道转兵精神历久弥新;眺望前方征途,时代号角催人奋进。通道县委、县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县干群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市委奋力建设“三城一区”目标,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奋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立足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工程,以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优势,构建通道旅游集散中心、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以及红色文化旅游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原生态侗族文化保护体验区于一体的“一心一廊三区”旅游空间布局。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红色旅游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通道段)建设,突出抓好通道转兵红色文化研学中心建设,大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持续擦亮“红色通道 好运侗乡”镏金名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对接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加快推进以“两茶一药”为重点的山地精细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五好园区”建设,完善落实“以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重点塑造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园区格局,全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战场、重要增长极。
坚持生态优先,聚焦聚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用途管制,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承载力。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全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康养产业,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践行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在做大经济体量、做实发展增量、做优发展质量的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繁荣社会事业。积极围绕“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以及住房保障、城乡交通、生态治理等普惠性领域,强化公共供给、优化公共服务。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侗族款约与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实施城市“微更新”,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全面优化群防群治、联防聯治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