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过程中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审计优化研究

2022-05-30武扬

中国内部审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动态化集团化内部审计

武扬

[摘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去正外部性是集团化的内因和目的,结合内部审计新趋势,通过对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审计问题的分析与优化,提出动态化和全过程审计链的内部审计优化研究新思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内部审计   集团化   动态化   全过程

一、引言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从建设走向运营及开发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开展如何消减正外部性研究,使企业能够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降低政府对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投入资金压力,使内部审计能够顺利实现在企业治理中的增值作用。

二、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化的内因机理及发展现状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化的内因机理

由于地铁建设投入及运营成本较高,国内地铁票价制定按照居民可承受力而非市场化确定,票务收入不足,开发收入较少,地铁建设及运营基本依靠财政投入,从而给地方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如何通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去正外部性,即如何使企业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去正外部性的关键是将相关收益转化为内部化,体现在轨道交通企业通过建立成熟合理的轨道交通企业经营模式,获得经营效益,减少政府财政投入,从而实现企业独立自主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相关研究指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成本仅占地铁辐射区域地产商业物业价值增加值的几分之一,如深圳地铁一期投资总额115亿元仅占地铁拉动的房地产增加值的34%。由此看来,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经营企业能将沿线房地产增值和商业物业增值部分收益内部化,就可支撑起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的巨额投资,从而使轨道交通企业获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开发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化的过程即去正外部性的过程,是进行合理的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选择正确合理的企业经营模式能够使企业经营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从而获得经营效益和利润,使得企业具备一定程度的投资融资能力,减少对政府资金投入的依赖。

(二)集团化的发展现状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快速扩展,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也随之飞速发展,企业经营业务逐步延伸拓展成为涵盖设计、施工、物流、开发、地产、物业等综合性全产业链,势必形成专业分工集团化整合的趋势,而集团化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对于企业战略模式的选择,即如何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益、优化组织机构和治理机构。

我国多数城轨企业只是设立了与公司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尚未形成协调运转、高效成熟的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合理完善的集团管控模式,实现企业集团化的平稳有序扩张,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企业的集团化战略转型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集团化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本文选取轨道交通企业从单线建设到线网初步形成的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化过程中,内部审计出现的四类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企业内部管理架构流程问题,如某分公司架构层级多,机构环节复杂,业务审批流程过长。主要原因是轨道交通企业远期战略规划经验不足,没有将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特点与企业架构建设相结合,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战略决策前瞻性不足,企业模式选择存在战略模糊性,从而对公司业务的经营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针对此类问题,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用审计链理念,从机构设置的设计源头进行梳理,针对机构设置流程问题进行研究,如从事业部制向子分公司架构转换以及集团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机构设计阶段开始审计,从2017—2021年对企业机构流程进行持续动态跟踪,按照压缩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架构设置(见图1),体现“专业化”“属地化”“精简化”管理原则,精简人员编制,强调“高效化”管理,把审计端口前移至企业各个管理层级,并持续跟踪,最终实现了企业职责明确、流程管理扁平化的审计效果。验证了受托责任理论中,內部审计具有对公司各个层级的企业管理框架的全系统服务性,以及审计链具有的完整性、动态性、持续性特征,同时也是对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审计角度的实践验证。

2.内部审计中的价值问题。内部审计价值包含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个层面。内部审计显性价值比较容易理解,通常指企业所开展的常规性审计,如对财务行为实施的审计,审计对象较明确,采用常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审计成果较直观容易实现;隐性价值如隐含在企业流程治理方面审计,其特点是依赖于开展更多高增值性、非常规性的审计业务,通过提供更高价值增值含量的内部审计来实现增值。

(1)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显性价值问题,如线路备品备件管理中存在滞库风险,具体表现为储备项目开项不合理,利用率低导致滞库,占用大量保管场地,增加了仓管成本。针对审计发现显性价值问题,公司对备件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优化,调整后续线路备件接管开项及管理办法,组织相关部门对备品备件清单进行梳理(见图2),降低了库管成本。

(2)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隐性价值类问题,如分公司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品牌变更制度缺失,无细化操作细则等问题。针对审计发现隐性价值类问题,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工程材料设备优质品牌名录管理办法》《工程设备、材料品牌变更报备与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品牌名录管理、品牌变更适用范围、变更原则、变更流程及监管措施等内容,有效控制设备和材料质量,避免舞弊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体现为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涵盖不到位、人员存在临时抽调等现象、专业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等。

对于审计人员的问题,贾云洁研究指出,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是战略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运行的核心,需要内审部门建立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的审计队伍。晏维龙指出,审计业务和管理应注重人才个体效应以及审计人才岗前和岗中教育效应。

优化措施可以采取扩大内部审计人员遴选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考核,安排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对其原来从事的工作项目进行审计等方法。通过完善审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在集团系统内深挖具备培养潜质的人才,为其提供跟岗实习、交流研讨等工作学习机会,锻炼了审计队伍,提升了审计能力,形成了审计人才的战略培养规划,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促进审计工作质效提升,可对审计研究成果进行褒奖鼓励,对做出成绩的相关单位进行物质奖励,并形成相关考核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4.审计流程设计问题。审计工作一般按照以下基本程序开展,即编制项目审计方案→组成审计组→实施现场审查→认定控制缺陷→汇总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6个基本步骤,是传统的“橄榄型”审计模型。

沈道位相关研究指出,“橄榄型”内部审计资源配备、实施模式、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现场审计和报告编制,审前准备和审计成果利用投入精力明显不足,需要重视审计全覆盖,从而实现从“橄榄型”审计向“哑铃型”审计转变。

雷宇相关研究指出,由于内部审计已经从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内部控制、管理效益等传统领域拓展到发展规划、战略决策等领域,所以审计流程需要随之拓展,流程设计需要包含且不限于基本程序的6个步骤,可从审计前置设计和审计报告动态跟踪两方面对基本程序进行完善和补充。具体到企业架构治理内部审计应用来说,即要将审计前置到企业机构设计阶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动态跟踪内部审计建议落实情况且不斷修正,从而实现企业架构的不断优化,更好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小结

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视角入手,通过对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企业架构、审计基本流程及显性隐性价值、审计人员等典型审计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提出了审计前置、动态跟踪的全过程审计链式审计优化方法,以期为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化过程中企业架构设置战略规划决策优化、审计人员配置优化以及审计增值实现起到借鉴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鲁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7):5

[2]刘敬桢.国有企业重组与要素整合机制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2015

[3]苗启虎,何小竹,费方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及其盈利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5):4

[4]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 2006(2):9

[5]张晓莉,张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兼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模式[J].开放导报, 2008(3):74-78

[6]郑捷奋.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房地产价值关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4

猜你喜欢

动态化集团化内部审计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