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他懂得那片苦心
2022-05-30刘世河
刘世河
儿子大概一岁半时,有一次我和妻子正陪着远道而来的小妹吃饭,谁知一个人玩得挺好的儿子,突然哭着要找妈妈。于是,妻子赶紧放下碗筷,就要跑过去抱儿子。这时,小妹站起来阻止道:“我说嫂子,你先不要去管他,孩子哭一会儿没事的,等你吃饱饭后再去抱他,让他学会等待。”
具有博士学位,又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小妹,思维方式果然与众不同。不过小妹的建议,妻子明显有些接受不了。妻子认为:饭可以先不吃,必须要及时去管孩子,这本是身为人母天经地义的事。可小妹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她的想法稍稍发生了改变。
小妹不慌不忙地说:“让他等一会儿,其实也是为他好,让他慢慢懂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对谁生来就该天经地义地付出,他要找妈妈这件事情,和妈妈要吃饭同样重要。”
我和妻子仔细地揣摩,越发觉得小妹的话还真有一定的道理。我俩相视一笑,妻子便犹豫着重新坐下来继续吃饭,直到吃饱后才去安抚儿子。
后来,类似这样的状况又发生过几次,妻子依然如法炮制。头两次,儿子还因为没有及时实现愿望哭得挺凶,后来慢慢地也就自个消停了。因为他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等待。就像小妹所言:“你不要在孩子面前完全没有了自我。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是你,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
这事让我不由得想到我的一对同学夫妻。他们也有一个儿子,由于早些年两人收入微薄,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家里一日三餐鲜有鱼肉上桌。因为爱子心切,所以平日里偶有伙食改善时,他们便把仅有的一条鱼或几块肉留给儿子吃。他们天真的儿子有时候也会问:“你们怎么不吃呀?”每次女同学都笑着说:“儿子,好吃就都吃了吧。我们不吃鱼。”于是,她儿子便继续埋头大快朵颐。后来再吃鱼时,他就不再问了。
前不久,他们已读高三的儿子放学回家,看到饭桌上有一盘刚刚做好的红烧刀鱼,立马就坐下开吃起来。男同学见了,才不得不说:“儿子,你別一口气都吃了呀,给你妈留点。”没想到他儿子慢慢地抬起头,然后一脸疑惑地说:“给她留干啥?妈又不吃鱼。”
经过这事,同学夫妻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原来一直以来,舍不得吃在儿子那里已经变成了“你们根本不吃,既然不吃,不必问你。”当然,除了吃鱼,这个孩子在其他很多方面也表现得有些不太懂事。不光是父母,就连老师、同学以及亲戚朋友对他的关怀和帮助,他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从不言谢。
同学夫妻很是懊悔,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从小到大对这个宝贝儿子掏心掏肺地疼爱,到最后换来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纵观我们周围,像这对夫妻一样有过类似懊悔经历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之所以有此懊悔,除了孩子本身性格上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父母在言传身教上出了问题。父母一味地自我牺牲,日久天长,这种牺牲在孩子心里就变成了理所应当,而这种理所应当一旦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再想改变绝非易事了。
其实疼爱孩子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同样是一条鱼,母亲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爱吃鱼,爸爸妈妈也爱吃,但因为你现在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让你多吃一些,我们尝一点就行了。”这样一来,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慢慢知道,其实爸爸妈妈也是爱吃鱼肉的,绝对不是不吃。只有这样,等他有一天长大后,他才会真正读懂爸妈的一片苦心。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