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链再突围,12城入选“双链”生态建设试点

2022-05-30

产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链集群产业链

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集聚了规上企业2.5万家。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不少中西部城市瞄准了产业链转移的新机遇。9月2日,《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印发,提出制定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计划。此外,打造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9月17日,中韩东盟跨境产业智造物流园区合作项目在南宁正式签约,南宁正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家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重大机遇,吸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驻足南宁。

2022年9月16日到22日,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议名单正式公示,拟确定的12个城市包括杭州、武汉、成都、宁德、南通、潍坊、合肥、株洲、广州、深圳、包头、齐齐哈尔。

如何实现产业链“再突围”?运用数字化对产业链进行升级,是重要途径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现在更需要以链式思维将其推进,摆脱以前孤立地针对几个重点企业的分散式转型。

产业链的“挑战”与“迎战”

近期,我国涉及产业链和供应链升级的讨论不断,背后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产业链挑战?“长期以来,生产要素低成本是支撑我国制造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弱化。与此同时,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加之其采取一系列产业扶助政策,在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对我国构成较大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表示,必须通过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加以应对,关键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创新链现代化的融通发展。

目前,供应链中断让全球产业面临严重挑战,企业迫切需要与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供应商建立紧密关系,加强协作。在这其中,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提高其制造质量、生产力和贸易能力,以便更好地进入全球市场。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格局进入到转折期,出现“圈子化”现象,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国家间、地区间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冲突风险增加,危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带来新挑战。

目前,我国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在回应这些挑战。

“就经济竞争因素而言,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多新兴领域其实是巩固了,而不是弱化了。”朱明皓指出,由于发展阶段变化、要素禀赋优势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对于吸引低附加值外资的吸引力虽有下降,但在高附加值投资方面仍然有较强吸引力。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在疫情不断反复的当下,生产能力的稳定和配套体系的完整,同样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从知识密集程度看,医药、机械设备、IT服务、电子及电脑、电气设备等行业可能为知识更密集、壁垒更高、人力资本积累较多的行业,也正是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的产业。

如何在高附加值产业链上发力?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是应对产业链转型的大势所趋。新一轮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也使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四大趋势的突破式技术创新下推动的。我国应更多地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推动,并依托新技术赋能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形成新的价值创造系统。

当前转型重点是要推进上下游产业的一體化发展。借助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补短板、强弱项,尽量减少外部依赖性,避免因一个环节受阻而导致产业链断裂的现象出现,提升全链路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尝试通过打造线上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集群在资源互补、产业协同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工信部拟确定杭州等12个城市入选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议名单。

制造业梯度转移与区域集群化

目前来看,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另外一条道路,是制造业的梯度转移。

目前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东部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58%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53%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位于东部地区。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工业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2-2021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7%,是四大板块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为19.21%,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多个中西部省份和城市正在积极吸引产业梯度转移。而在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不可或缺。“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在物流成本、人才、融资等生产要素方面优势较弱,城市群内部产业协同能力较弱。”朱明皓表示,中西部未来应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通过培育节点城市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投资意愿。

为有效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重庆市正在拓展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功能,优化市域开发区体系,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大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供给,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做得大。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引导各地区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差异化、集群化和提升式地承接产业转移,避免同质化、分散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除了梯度转移,今年以来,区域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工作仍在持续优化升级。过去产业链供应链相对比较分散,配置主体是地方政府,省市县每个地方都发展自己的产业,而现在正在试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划下重新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改变以前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低水平、重复各地方比较分散不协调的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制造业当中的高端环节正在向城市集中,目的在于利用大城市更好的配套资源、人才集聚优势来进行培优,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也正在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

相对之下,存在于县域的中小企业未来也将朝向新的集群化模式发展。为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目标,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上既要考虑如何培育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集群等关键节点,也要充分考虑使其带动其他协作区域、配套节点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能力的提升,既要考虑如何发挥超大城市、大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同时也要考虑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布局,实现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培育认定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示范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小镇等已超过600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作用在于补全“点线面结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方面可以加强在财政、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惠企政策宣贯落地,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可以打造覆盖广、专业强、服务优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不过,当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发展环境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

猜你喜欢

双链集群产业链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