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点:宫部美雪的超能力
2022-05-30李闻怡
李闻怡
借着刊登“日本推理女王”宫部美雪的超能力相关短篇作品的机会,我们邀请了几位读者来聊一聊他们眼中的超能力。阅读过后,我们或许会对作品有更深刻的感受,也或许会意识到,原来超能力和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
Q:同名作《鸠笛草》已刊登在今年的九月刊中,讲述了一个具有读心术的女警察的故事。故事并非从获得能力,而是从能力走向衰竭开始。大家阅读过后感觉如何呢?
迟与缓:
很独特。明明不是第一次看宫部老师讲述异能者的故事,却每次都被她选取的角度惊艳到。提起超能力题材,率先浮现脑海的一般是异能者乱杀的画面。超能力很方便,这份方便能带来很多快乐,然而老师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将异能者置于众生皆苦的社会,以日常、平常的视线对他们进行观测,聚焦于超能力带来的痛苦:异能者是拥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他们不是超人,人生不會因此变成Easy Mode,说了会被怀疑,被嘲弄,甚至被孤立,不说就会在心底一天天累积成压力。非但如此,这份超能力的状态还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随着发育渐强,也可能随着衰老渐弱,飞跃期或许会失控暴走,消退时原本的便利则成了不便,《鸠笛草》选取的视角正是后者。“一旦学会了使用工具,就再也无法赤手空拳地战斗了,不是吗?”宫部老师用最简单的比喻让我理解了这份恐惧(停水停电时的哀号瞬间在脑内回响)。“鸠笛草”的譬喻也很美,会唱歌的花,植物中的异类,只能在夜深人静孤独地悄声歌唱。
无机客:
首先,《鸠笛草》中的几位刑警角色写得跃然纸上,一班同事之间的友谊真挚感人,也很让读者期望读到本田贵子与大木明男的后续故事,但好像作家并未创作过续作,这点叫人扼腕。小说主要涉及三桩案件,但故事的重心始终放在贵子这个角色的超能力走向衰竭的情节设置上,这些情节虽然是虚构幻想,但有不可思议的逼真度,大概可以称其为现实主义派的幻想推理小说?虽然贵子只是一个虚构角色,等看到小说末尾,却真心地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结局。
Q:宫部美雪曾多次选择超能力作为小说题材,您有印象较为深刻的作品吗?或者请说一说您最喜欢的宫部美雪的作品。
山涵凝紫:
我印象深刻的是宫部老师早期的一部类似题材的长篇小说《龙眠》,里面很出彩的两位少年角色拥有的是读心/读物或者说对他人强烈感情和经历回溯的通灵能力。不同之处在于,那部讲的是超能力的从无到有,从布朗运动一样的不受控,到被有经验的前辈引导,得以跌跌撞撞成长的经历。但很遗憾结局催泪,其中一个少年选择了做燃灯者来帮助他人。所以我还挺期待这次的短篇集《鸠笛草》,毕竟若干年过去了,宫部老师下笔更老辣的同时还越来越温柔,孤勇少年的脆弱易碎固然是她最会写的,但我其实还是想看更光明、结尾比较有希望一点的作品。
章小赖:
我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宫部美雪怎么啥都能写!她是不是有十八个人格,个个都是作家!”既有《火车》这样描写现实入木三分的社会派推理,又有《谁?》《无名之毒》《圣彼得的葬礼》这种系列侦探小说,又有《怪谈百物语》这种江户风格的妖怪小说,跨度好大呀。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倒是《地下街的雨》这种相对轻松易读的微微灵异惊悚的短篇故事集。
迟与缓:
(日本)1996年出版的《蒲生邸事件》是我读的老师第一本超能力题材的作品,对“在时间轴上移动”的能力设定和限制都较完备。能够穿越时空的人是伪神,可以随自己的喜恶改写历史听起来很爽,但历史的自我修正却可能在原本的惨案被阻止后引发更大的悲剧,名为改写,实为赌博。真正的神没有罪恶感和使命感,但伪神有,改变历史的后果仅仅承担过三五次就可能让人崩溃,变得不敢去赌,又或变得麻木,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强迫自己不去在乎。但这并不意味着穿越时空没有任何意义:人或许不能改变世界,但却可以改变自身,即使不能改变过去,也可以改变未来。虽然老师对社会、对现实痛苦的书写常常读得我仿佛要流干血液而死,但她也总会温柔地抚平我的伤口,迄今读过的三十余作中最喜欢的《所罗门的伪证》可以说将这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每读一部老师的作品都是一场自省,短篇集《鸠笛草》的其他篇目会以何种角度切入令人期待。
Q:小说集所描述的预知未来、意念纵火、读心术这三种特殊能力,您想拥有哪种超能呢?为什么?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预知未来。
Q:那么,如果人人都拥有这种超能力的话,您觉得世界将会如何呢?
山涵凝紫:
不知怎的,我想到了刘慈欣《三体》里的一个设定:地球人类在某外星文明面前无法说谎,那外星的这种能力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种超能力的比喻?一旦人人拥有“超能力”不就意味着它随即失去了特异性。迎接我们的会是美丽新世界吗?一定不!只怕人性中暴虐、自私、利己的部分也会随之放大,我们的文明可能也会加速滑落入某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章小赖:
关于这点,我对人类社会还是蛮有信心的:人类看似脆弱易损,但如果突然有一天,人人都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的话,最初可能大家都会抢着去买卖股票、预知彩票号码、预言他人生死和命运,但是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一定又能重新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毕竟在商业上我们喜欢说一句话“人人都有,等于人人都没有”嘛。
Q:在这种设定下,如果您突然失去了自己的超能力,又会如何呢?
无机客:
假如突然失去超能力,变回一个普通人,会从一开始的不自在变得逐渐适应吧。毕竟人是有适应能力的生物。
迟与缓:
会被霸凌(笑)。要视原来的超能力是什么而定吧,如果太好用、日常一直在用,换句话说产生了依赖性的超能力,失去了会很不方便,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适应和振作起来。如果原来是基本不用或是不想要的超能力就好了,失去了反而轻松。另外希望是“无痛消失”,不要有身体或精神上的副作用(参考同名作《鸠笛草》),我承受病痛的能力很弱的。
Q:日本评论家大森望曾评论这本书“写的正是你,以及你身边人”。您相信现实中真的有人具有超能力吗?您觉得大森望为何做出这一评价?
无机客:
虽然我时而有似曾相识的感受,但我不认为世上存在超能力,顶多存在一些从科学角度而言,感受能力超越常人的人士。在下认为,大森望先生的这番话也不是针对超能力而说的,而是因为《鸠笛草》中的超能力人士本身受到限制(能力在逐渐衰退),我们或许没有超能力,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小说主角那样的困境。我们囿于身体、财力、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无法随心所欲,从而产生种种缺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贵子,贵子也就是我们。
山涵凝紫:
大森先生怎么这么会评论?我不但相信生活中有一小部分人具有超能力,甚至觉得我本人也多多少少有一点(笑)。我在少年时代读书可以一目十行,拥有类似人眼照相机的记忆力,这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里很容易占得先机,是不是也算某种意义上的超能力了?所以哪怕师长同学都赞我勤勉,我内心深处却坚信自己不过是靠小聪明考上的大学。可这个能力的衰退都不用等到这具肉身自然老化,只是在我成年后出国留学就不灵了,我悲伤地发现,一面对外语脑海里相机就按不下去快门,书,只得一字一句啃了。
上面这经历让我看到《鸠笛草》同名短篇非常感同身受,这可不就是“写的正是你,以及你身边人”吗?所以我觉得真正有超能力的应该是多面手宫部美雪和一众科幻、推理作家吧,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读者们绘就了一个可以内观自己,又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他人的镜像世界。
迟与缓:
看体育竞技时经常震惊,怎么能做出那样的动作?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反应速度?同学里也有记忆力惊人,或未经练习就拥有其他某项技能的人,对我来说他们就像拥有超能力,一种日常系的超能力,我觉得大森望老师的评语很贴切。至于“超日常”的,或者说“非日常”的,《龙眠》里说,超能力是一种天赋,一种才华,同时具备“能力”和表现这种“能力”的能力,就能使之开花。我很喜欢这个假设,也相信,或者说想去相信现实中是有人拥有这一类超能力的,如果能被我遇见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