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

2022-05-30任晓刚

学习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摘要] 北京是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为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北京立足首都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提升牵引力,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以迸发原创力,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以注入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增强吸引力,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以扩大影响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16; G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3-0061-03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者”,是北京融入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1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北京要继续发挥好高端引领、关键支撑、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必须要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使命担当。

科技自立自强的几个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深入研究,作出系列新论述、新判断、新要求、新部署,具体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新型举国体制问题。要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需集全国资源、举全国之力推进战略高技术稳步发展。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最重要最关键的组织者,能够决定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成功与否,是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的最可靠力量。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是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科学合理遴选重大任务,在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关于基础研究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但仍存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科研人员不能沉下心来等问题。基础研究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向高端芯片、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斜。同时,做好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素养培养和心态鼓励工作,培育真正静心的科研工作者,以更好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

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布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深入布局,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布局领域不断布新局、开新篇,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推进,搭建起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布局的“四梁八柱”。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布局的着力点在于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打造联合创新体,打造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赢得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不断优化完善人才环境,不断探索高质量、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培训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完善与科技人才相关的政策配套。同时,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在世界范围吸引、留住、用好高端人才、专业人才。近年来科技人才体制改革的任务就围绕“人”展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就是要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科创实践

近年来,北京聚焦科技创新,在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作出了巨大努力。

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北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紧要处落子,“五子”联动,率先探索有效路径,为全国科技创新提供北京样板。如,北京持续发挥“两区”政策优势,不断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又如,发布《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等科创政策,极大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基础研究引领实现加速突破。北京积极推进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技术先发优势持续凸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落實,以此为支撑,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等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以怀柔为例,到2025年5个大科学装置将全部建成,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落地实施提供硬件保障。加大科技攻关要求补短板与锻长板并重,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长板领域,同时发展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短板领域,北京积极推动全面布局、综合发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北京布局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近2.9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独角兽企业,有助于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创新加速。

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快速聚集。目前,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的国际引领能力继续增强,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突飞猛进,在区块链、先进计算、信息内容消费等产业领域持续向深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量子装备、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2021年,为更好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北京发布九大新政,包括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等。围绕“五子”联动,北京正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和加大高质量投资,着力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之间的通道。从发展目标来看,北京力争在2025年实现高精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超过60%。

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壮大向优。北京拥有90多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28家,每天设立的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为更好吸引人才,北京充分依托“五子”联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从程序简化等方面为科研人员解绑纾困,并在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人才队伍的创新热情进一步被激发,科技创新产出、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更好彰显北京担当的实现路径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科技创新连接枢纽,应发挥好自身的排头兵、领航员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立足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坚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牢固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经验智慧,将党对科技创新的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融入到新一轮科技创新实践中。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谋划力、领导力。另一方面,坚持大局意识、全局视野。深刻认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发展新格局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创新方式方法,积极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依托和运用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合作框架,以全球视野谋篇布局北京的科技创新,提升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引领力。

坚持强化基础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导其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抵押无形资产等相关业务,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搭建针对科创企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实验室、科研机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等数据公开化透明化。加强知识产权法院建设以及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样有利于为加快国家实验室落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布局提供资金、制度的保障和支撑。

坚持合理布局产业实现高效联动。“五子”布局要求将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消费升级、要素流动、治理优化等统筹起来,坚持用动态性、发展性、适用性和协同性眼光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布局优化,集纳各类有利要素,形成多元参与、配置合理、齐头并进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多主体、跨领域、跨区域、跨国家联动。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提升牵引力,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以迸发原创力,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以注入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增强吸引力,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以扩大影响力,北京“五子”联动的效能将进一步提升。

坚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更好吸引人才,坚决落实好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坚持以“包干制”“工时制”“一揽子”的经费支持方式赋予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更加自主的科研權。另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措施优先解决科创人员子女入学、住房需求等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此外,建立北京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心,设立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专项基金,增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使北京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及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LLGLB04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

(作者简介:任晓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