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首都治理
2022-05-30张晓萌周鼎
张晓萌 周鼎
[摘要]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推进新时代首都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接诉即办制度的构建与实施是以基层服务精细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中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接诉即办; 超大城市治理; 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 D616; C9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5-0078-0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映照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京华大地不断涌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为民的使命担当。为深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推动接诉即办改革向纵深发展,运用制度优势有效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制度基础日益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内涵的理解和追求也日益多元和广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伟大的思想指引时代前进的步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性实践,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价值追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崇高信仰和深沉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取向的生动展示,高度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这一鲜明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所指明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真理光芒。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实践。伟大的理论激发实践创造的活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只有把理论蕴含的普遍真理与一定时代和地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理论落地生根,转化为群众性实践的磅礴力量。新时代的北京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战略定位,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民族复兴前景紧密相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具有重要典型意义。作为大国首都,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引领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理应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领跑者、示范者,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市域治理实践,有利于为国际社会提供超大城市治理和首都治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和强大生机。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2守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要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险象环生中顽强挺立,在无数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牢记初心、肩负使命,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3新的征程上,要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善之区,北京践行党的宗旨精神和初心使命,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超大城市治理,围绕“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为抓手,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凝聚起参与和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群众伟力。
在为人民服务中推进新时代首都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党中央对首都工作尤其是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新时代首都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向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引领下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推进新时代首都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当前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演变,北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深化把握首都建设规律、超大城市运行规律和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出发,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更加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各项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现代化首都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北京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人们对城市治理的需求水平更高、内涵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这就要求进行一场深刻的超大城市治理变革,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加快培育和锻造更加强大的治理能力。接诉即办改革正是这场治理革命的前沿阵地。2019年以来,北京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开展接诉即办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向主动治理进一步深化,主动发现问题,集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接诉即办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接诉即办改革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把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命题贯穿其中,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建立闻风而动、快速响应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深层次联动、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切实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接诉即办改革以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遵循和发展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哨声源”,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求得到快速响应,其合理诉求在街道、部门的协调联动中得到妥善处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密切回应疫情防控相关诉求,有效发挥了确保疫情防控大局稳定的作用。“3年来,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反映超3134万件,其中诉求1301万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89%,满意率从65%提升到92%”,1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强化使命担当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探索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创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首都的重重落地,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有力彰显,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不断绽放出耀眼光辉。
探索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对超大城市治理规律的认识只有在实际治理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进入深刻转型期的北京在城市治理方面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主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把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接诉即办基层治理机制把人民实际需求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首都基层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作为“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的中枢,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生建设的“一号工程”,未来将进一步成为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出台实施是接诉即办制度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要围绕该条例加快形成系统、科学的治理体系和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引领社会治理,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依法保护诉求人隐私权,健全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机制,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活力。
以基层服务精细化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城市大,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加强超大城市治理能力,不仅要有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枝叶关情的民生关怀,还要有“绣花功夫”的落实做细、主动治理的主体自觉。一是精准定位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群众诉求就是“下针”定位,在城区规划、住房保障、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各方面,只要“哨声”一响,相关的街道、部门接诉即办,激发基层治理的内在动能。二是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求背后的社会矛盾出现的可能,把“绣花功夫”落到实处。三是着力增强破解治理难题的本领,从小切口研究复杂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充分挖掘和运用接诉即办平台掌握的数据资源,辅助市政决策和民生保障,更好发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首都优势,推动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担当,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更大了,党的队伍更大了,党的事业更大了,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大了,人民对党的要求也更大了、更高了、更嚴了。”1作为迈向民族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要坚持首善标准,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全方位各领域,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优势,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北京样本。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接诉即办改革中的主体责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市民诉求作为送到身边的群众工作,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要持续改进全程追踪督办机制,完善群众反馈考核机制,使接诉即办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成为群众满不满意的硬杠杠,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只有让百姓的获得感与治理者的成就感同频共振,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在新时代得到更深入贯彻,党执政的群众根基才能不断夯实巩固。
(本文是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重大课题《〈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项目编号:2021BJDJ007〉、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逻辑演进”〈项目编号:19XNH020〉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张晓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周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