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养成研究
2022-05-30
教育,离不开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建立在一般口语表达的基础之上,体现出独特的职业特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如果你想使你的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逐步达到“ 教学艺术化”的境界。由陈昕、屠国平共同编著的《教师口语艺术》一书,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准绳,以教师口语艺术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统一,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全书共五章,可概括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教师口语艺术,主要厘清口语与口语艺术、教师口语与教师口语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别,阐述了教师口语艺术的特征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教师口语发音和基础技能训练,包括教师口语的语音规则,发声技巧以及朗读、演讲、交流等基础技能,以及口语表达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和论述教师口语艺术的特征和风格,并强调教师口语艺术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和价值。
该书对教师教育语言艺术的养成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表达简洁清晰。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清晰简洁是教师所需具备的基础口语能力。简洁凝练的表达在使学生清楚明了课堂思路的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
二是描述具体流畅。作者指出,以具象化的语言向学生讲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前因后果,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领悟文本的内涵和深意。同时,使用具象化的教学语言说明事理、阐明观点,也可以提升教学表达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是突出沟通,重视互动。该书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穿插形式多样的互动,努力营造表达与接受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给出了一些具体实用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提问”作为沟通的桥梁,增强互动,促进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
四是语言表达注重逻辑性。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逻辑,教学语言也正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应特别强调其逻辑性。在“口語表达与思维能力”一节中,作者认为,要使学生认知、理解和掌握各项科学知识,教学语言必须具备严格的逻辑思维,遵循条理周详、科学严谨的基本规则。如此,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才能符合逻辑规律,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教师口语艺术》一书从翔实的教学语言艺术训练方法入手,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从语言特点、思维特点、文化知识背景等角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对促进教师教学口语艺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