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体”阅读,因“类”研习
2022-05-30胡高敏李娟
胡高敏 李娟
【摘 要】自然科学论著研习单元因其选文阅读难度大、研习要求高等原因,已成为当前选择性必修教学的难点之一。基于此,要准确把握该单元的教学定位,合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依据文本体式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得懂”这一篇提升到“懂得读”这一类;要根据单元研习任务因“类”组织研习,充分发挥自然科学论著独特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自然科学论著,文本体式,因体阅读,因类研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1]在整体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聚焦这些学习要求,并结合单元研习任务,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落实学习目标。“自然科学论著研习”作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一部分,安排在高中语文国家课程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被赋予了重要的教学任务。在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及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科学精神”的背景下,教师要高度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在形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然而,当前“自然科学论著研习”的教与学却存在着不愿教、简单教、惯性教、功利教,以及读不懂、不愿读、不会读等问题。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自然科学论著与在必修教材学过的实用性文本相比,具有两强(专业性、理论性强)、三多(专业概念及术语、背景知识、思维方法多)等特点,较难读懂;二是单元研习任务难度较高;三是考试评价对此类文本涉及不多。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该研习单元的教学定位,依据文本体式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根据研习任务类型因“类”组织研习,进而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准确把握单元教学定位
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里,自然科学论著研习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较高的,三篇选文的阅读难度也是较大的。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准确定位单元教学目标无疑是最重要的。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单元教学定位呢?由于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是贯通关系[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以下简称“选择性必修单元”)的“自然科学论著研习”是对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以下简称“必修單元”)“知识性读物”学习的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学生对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要基于学生必修学习的已有基础,同时基于必修“学习”与选择性必修“研习”的差异,重点对本单元的两个学习提示及单元研习任务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定位。
本单元两个学习提示是对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语要求的具体诠释。两个学习提示都有三段内容。第一段都有释义解难的作用:第一个学习提示是介绍《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第二个学习提示是介绍科学史的含义,表面看是释义,其实也是介绍文体和表达特征。第二段分别阐释了两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强调在分析文本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构建逻辑结构的。第三段各自表述有所不同:第一个学习提示强调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提示学生要注意比较;第二个学习提示阐述读科学史的作用,提示学生要主动辩证思考,不仅突出了思维训练,也强化了文化理解。
本单元的研习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语研习要求的具体体现。本单元共设计了三项大任务,每项大任务下设置两个子任务。第一项大任务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分别设计了把握概念间关系和理解复杂长句两个子任务,涉及如何掌握读懂这一篇的方法。第二项大任务从归类阅读方法的角度设计了写论文摘要和运用多种手段介绍论文内容两个子任务,深化了读懂这一类的方法。第三项大任务从拓展阅读和研习的角度设计了撰写读书报告和修改文章两个子任务,注重联系现实与延伸运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把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定位为:
第一,着力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带有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定性,也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材的使用要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3]本单元选文在观点表达上都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或语言凝练,或句式复杂,或语句意蕴丰富。教师要针对本单元选文特点,精心设计梳理概念和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及撰写论文提要等言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习,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经验,也能带动其他三方面素养的提升。
第二,着力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三者在本单元的选文里都有呈现,而且对这三者的理解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可在揭示概念间的关系、理清判断与推理的逻辑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第三,着力于阅读自然科学论著一般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本单元的文章都是自然科学论著的节选,都有着与原著一致的表达体式和逻辑结构。指导学生从基本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入手,用多种方式梳理文章内容,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一般方法与策略并运用于日常同类文本的学习中。
第四,着力于科学精神等人文主题的深化理解。针对本单元选文特点,教师须指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辩证分析各种科学活动或现象,自觉感受论著中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并内化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尤其为祖国科学进步而自豪的理想信念。
二、关注阅读方法,依“体”指导阅读
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三篇选文阅读难度都很大。如何读懂?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都强调,要抓住关键概念、理清逻辑关系。笔者认为,仅关注这些还不够。关键概念、逻辑关系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他们在文章中找不着、理不清。因此,阅读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准确抓住关键概念、理清逻辑关系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文本体式和阅读方法。
文本体式影响阅读方法的判断,古已有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提出文学鉴赏的“六观”说,将 “位体”放在首位,可知文体辨析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关于文本体式,王荣生教授认为:“文本体式即文本类型,包含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实用性文章、散 文、文言文。”[4]不同的文本体式都包含作者不同的表达目的,张志公先生认为文学作品“主要诉之于情”,实用性文章“主要诉之于理”。实用性文章诉之于理的“理”是指观点、原理、规则等需要人们接受、了解或应用的表达内容。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诉理”的立场。依据文本体式开展阅读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准确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解读文本内涵,把握作者的“诉理”立场。
本单元的三篇选文都是从自然科学论著里节选的,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诉之于理”,因此在文本体式上属于实用性文章,只是这三篇文章就不同的“理”采用不同的“诉”的方式罢了。《自然选择的证明》“立”“破”结合,是为了论证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驳斥特创论; 《宇宙的边疆》带有科普性,是为了介绍宇宙组成的相关知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叙评结合,是为了肯定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学术贡献和科学意义。通过上述梳理可以发现,这三篇文章在“诉理”方面都有一个立场,就是“劝说”大家相信作者的观点。
关于阅读方法,王荣生教授根据阅读取向、阅读目的将阅读方法区分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快速阅读,也就是跳读,目的是快速获取信息,了解字面意思;第二种是理解性阅读,也叫分析性阅读,目的是理解作者说了什么;第三种是批判性阅读,是用理性标准来评估阅读材料,多用于阅读议论性文章和媒体文章;第四种是操作性阅读,目的是把文本与自己关联起来;第五种是研究性阅读,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采用的阅读方式。”[5]基于本单元三篇文本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主要适合用前三种阅读方法。因为三篇选文都是论文,都有劝说阅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写作意图,所以需要通过跳读的方式,快速获取信息,了解字面意思,知道文章表达的大概意图;再通过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这两种阅读方法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结合跳读获得的信息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评估,以准确理解文意甚至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
比如,在教学《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时,教师可进行如下指导:第一步,跳读。提示学生从分析文章题目入手,可判定本文是就天文学方面的学术争议进行介绍。据此,指导学生围绕“文章是对哪些学术争议进行介绍的”,以勾画学术名词或介绍学术定义及内容的句子、体现时间发展脉络的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同时初步了解文章表达特点并印证对题目的分析。第二步,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设计“把握相关学术争议的内容及意义”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跳读基础上,结合文章表达特点对相关学说进行梳理,概括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分析作者对这些学说内容的评点,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三、根据学习任务,因“类”组织研习
由于本单元的文本基本概念、学术术语多,内容逻辑性强,阅读难度大,为了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教材在单元研习任务里设置了六个比较具体的任务作为开展专题研习活动的示例。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逐一按照任务顺序带领学生完成,那么这个学习过程很可能是肤浅的,成果是碎片化的,这与本单元的研习初衷也不相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习目标对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归类,使之具有统整性,让学生在研习过程中实现核心主干知识结构化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分类呢?笔者认为应有效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单元导读及学习提示的相关表述,将本单元学习的大概念确定为“科学概念的链条与逻辑推理的脉络”;再结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类型,将单元研习任务分为阅读类、表达类和探究类三种。这样,本单元的六个学习任务就整合为三项:把握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撰写自然科学论文提要和介绍交流,進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读书报告。这三项任务就是三个专题,各有侧重点,但都由“如何理清科学概念的链条与逻辑推理的脉络”这条主线串联。这样就形成一条清晰的学习链,并力求学习结果互为验证、可以检测,最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到。在明确单元研习任务分类的基础上,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如何有效因“类”指导呢?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两方面。
第一,关注任务的共性要求。这三项任务的共性要求有四个。一是关注“阅读”,都把阅读作为基础。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根据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任务一的第一个环节是初步获取文章信息,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文本体式合理选择跳读。上文提到《自然选择的证明》 《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都是“劝说”大家相信作者的观点,那么在这个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跳读的方式在文中勾画能证明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二是关注“活动”。只有在研习中设计适切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素养,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任务二是通过尝试自主提取关键概念、总结内容并撰写提要和笔记等。这项学习任务的难度较大,教师应根据学情,精心设计能激发竞赛意愿的学习活动来促使学生完成此项任务。三是关注学习任务群的基本要求,即要注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前面举的两个例子都体现了以上要求。这样的整合便于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四是要注意总结归纳并联系现实进行拓展练习。选择性必修的研习单元就是专题研习,这样的学习是由“面”到“点”,由“个别”到“类别”,是某一项内容的深度学习。因此,归纳总结形成一般规律并在现实中拓展运用,是专题研习的必然要求。
第二,关注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研习方法。三项任务有不同的目标,因此要准确界定学习重难点,选取适切的研习方法。比如,任务二是表达类,其中一个子任务是要求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自然科学论著的内容进行概要式介绍。在本单元的三篇选文里,《自然选择的证明》因为太抽象,理论性太强,显然不适合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另外两篇则比较适合。任务三是探究类,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内所学,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话题进行拓展性研究或探讨。任务的设计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符合选择性必修课程专题研习的特征。在这项任务上,教师可提供多种选题,尤其要选取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发展成绩作为研习的专题,让学生充分搜索文献资料,探究祖国科学进步的动因,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下面以阅读类任务(任务一)为例,对如何运用个性研习方法作简单诠释。
方法名称:巧借时机,给学生搭建文本阅读的台阶。
背景说明:这类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这是本单元的基础性任务。它不仅要求厘清概念之间及概念与观点、判断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思路,明白作者建构文本内部逻辑结构的方法,还要求从这几篇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中提炼自己的阅读经验,并归纳、整合成阅读这一类论著的阅读策略,甚至还要比较自然科学论著与社会科学论著阅读方法的异同。因此,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是做好阅读引导,指导学生适时用好适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一提到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法,教师就习惯性地让学生梳理归纳把握文意。这种方法较好,但得用在合适的时机才会见效。本单元的选文概念多、逻辑性强,学生对这些概念也是陌生的,而且往往会因此存在阅读障碍。教师要变换思路,不是先对文章的概念进行梳理,而是给学生的梳理归纳搭建一个帮助阅读的台阶,即帮助学生先弄清楚概念是什么、作用是什么。以《自然选择的证明》为例设计任务如下:
任务1:要求学生用跳读方式阅读课文,尽可能把文中的概念词标注出来,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任务2:学习赵占良的《概念教学刍议(一)——对概念及其属性的认识》和《概念教学刍议(五)——概念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了解概念是什么及概念有什么作用,先自主研习,再小组交流确定答案。
任务3:带着从第二个任务了解到的关于概念的知识精读课文,厘清概念之间及概念与观点、判断之间的关系,并在小组内交流。
这项任务设计充分运用了中国经典的教育经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任务1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任务2是给学生提供走出“愤、悱”状态的“及时雨”,任务3既是给学生提供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对整个学习任务完成效果的检测。
搭建这样的阅读台阶,看似增加了学习内容和任务,但有利于解决学生心中长存的困惑,让学生因疑而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5.
[2]王本华. 以“研习”为主,打通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介绍[J]. 课程·教材·教法,2021(11).
[3]温儒敏.“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2020(8).
[4][5]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22.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務群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CHE21012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