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探索
2022-05-30石建霞
“双减”政策的出台,既为学生全面减负提供了政策依据,又为教师作业设计提供了原则和导向。一线教师在稳步扎实推动“双减”政策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作业优化设计的方式方法。
英語学科的教学,最为主要的是给学生营造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当前教育现状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校情等不同,学校很难给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此时,作业作为教学环境的延伸和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就得以完全体现。具体来说,科学合理的作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堂知识。任何学科对课堂知识的巩固都是通过作业来完成的。在英语学科中,学生对单词、句子的掌握主要通过作业,个性化的作业更有助于学生自我成长,更有助于他们针对性地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二是帮助家长全面准确了解学生。英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有它的特殊之处。由于家长无法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家长只能通过作业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的具体情况。三是帮助教师精准查找存在的问题。作业有不同的类型,课前预习、当堂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属于作业的范畴,不同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业,优化后的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帮助教师精准、快速地发现问题。
“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明确减的是作业总量,而不是作业内容和知识体系。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能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一是以减提质。作业优化设计的首要前提是教师与家长必须明确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性。正因为有差异,才会有层次,当然差异与层次仅仅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较为快速,部分较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承认差异与差距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更为精准、更为合理的作业。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减量,特别在单词和句型的练习上,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要把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的控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是以少增多。作业既是学生对阶段性知识进行巩固的手段,又是对学习过程进行检测的方式。但这种巩固手段和检测方式只能针对学习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譬如,部分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已经足够熟练,如果再让他们书写单词类的书面作业,就失去实际意义了。这时候个性化作业的作用就完全体现出来,教师可让掌握了单词的学生书写句子,可让掌握了句子的学生朗读课文。个性化的作业针对性更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类型,甚至可以说是“一生一案”。在这种作业设计下,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支配方面的时间增加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就更具可能性。
三是补弱培优。减少作业总量是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但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情,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和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满足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量身设计作业,绝对不能因为作业设计问题导致学生偏科、弱科的现象发生。在优化作业时,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弱”在什么地方,“优”在什么地方,找准学困生成绩提升的突破口,找对学优生成绩提升的关键点,然后对症下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平等发展、同等竞争的机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也是培优补弱最为有效的方法。
(石建霞,静宁县南关小学,甘肃平凉 744000)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