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魅力源自突破极限
2022-05-30方正宇
方正宇
感伤与怀旧,在2022年9月成为了网坛的主基调。继小威廉姆斯宣布退役之后,费德勒随后也发出了告别的宣言。在职业生涯画上句号之后,肯定有人会问,他/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男子/女子网球选手吗?
对这个问题,相信会有很多见仁见智的答案,进而伴随着对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和格拉芙等多人历史地位的比较,甚至为此列出一长串的数据表格。實际上,这些选手之所以被冠以“优秀”,不只是数字高低的比较占优,更因其在角逐冠军过程中展现出突破极限的精神。
以费德勒为例,2009年以15冠超越桑普拉斯登顶大满贯冠军榜时,充分展现了建立在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强大。但更配得上“优秀”“杰出”之称的战绩是2017年在澳网赢得的第18冠。那个冠军的价值不仅代表了数据上再度刷新纪录,更见证了一位老将的不离不弃。
当时的费德勒已是35岁高龄,而且前一年刚刚经历过严重伤病。2012年之后,他再无问鼎大满贯记录,完全有资格用一句“廉颇老矣”作为放弃的理由,带着“第一人”的荣耀和大笔财富潇洒离去。但是这种在常人看来理所当然的选择,却在费德勒那里遭到了彻底否决。拖着看似老迈的身躯,他依然在赛场上不断争胜,在澳网决赛中以3比2力克宿敌纳达尔登顶。那一刻,为之感动的相信不只是网球迷,所有曾经遭遇逆境的人都能从中获取永不言弃的勇气和信心。
类似现象也曾出现在小威廉姆斯身上。早在二十几年前,她就已经展现出对女子网坛的优势。她在大满贯决赛中遭遇过的对手,从70后的达文波特一直到00后的安德雷斯库,包括辛吉斯、莎拉波娃、海宁、大坂直美等强敌,还有她最熟悉的姐姐大威廉姆斯。要是谈起与几代球员轮战的心得,小威廉姆斯完全有资格与世界乒坛的常青树瓦尔德内尔相互分享。
坦率地说,小威廉姆斯在刚出道时并非媒体的宠儿。尽管姐妹二人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但在有些人眼中,她们那种崇尚力量的击球风格有悖女子网球本应具备的优雅与美感。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里,始终有人断言威廉姆斯姐妹的巅峰期不会太长,马上就会因为年龄增长和力量下降而沦为平庸。正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小威不断以老而弥坚的佳绩予以回应,直到创纪录地获得23冠。
反过来说,可能正是来自外界的种种质疑,激起了小威廉姆斯不断突破个人极限的斗志,不满足于躺在以往的成绩上。同样的道理,在有些人看来,如果费德勒职业生涯后期不曾遭遇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这样的劲敌,或许他的大满贯夺冠次数会远远多于20。可是,如果真的失去了来自强大对手的刺激,费德勒也可能早就因为失去奋斗目标而选择退出。同样是磨难与挫折,在有些人那里是逃避的理由,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突破的目标,后者往往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迈出这一步着实不简单,有些时候,甚至可能意味着要违背趋利避害的本能。有人还记得库尔尼科娃这个名字吗?一名与小威廉姆斯同龄的俄罗斯选手,刚出道时也被冠以“天才少女”之名,16岁时已经打入温网半决赛。但在那之后,相比依靠成绩突破登上体育新闻,她更热衷于靠美貌出现在娱乐版面,以及靠流量拿下大笔商业赞助,最终只给网坛留下了近似于“花瓶”的印象。
库尔尼科娃把网球当成了人生的一块敲门砖,选择了一条既轻松又多金的道路。当然,人们没必要因此苛责库尔尼科娃,她曾经的成功其实非常令人羡慕,只不过大多数人根本没资格做出那样的选择而已。但无论如何成功,库尔尼科娃都不会与“优秀”扯上关系,只因她不具备那种由突破极限来震撼无数人的魅力。
进一步思考,人们关注与自身利益毫不相干的体育比赛,希望看到的往往就是各种对于极限的突破,进而感受体育精神散发出来的那种独特魅力。费德勒和小威廉姆斯正是用他们的传奇生涯,为这个世界注入了值得珍惜的精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