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的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与财税政策的修正

2022-05-30陆易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科技创新

陆易

摘 要:双循环战略内在要求以科技创新深化供给侧改革,以打通堵点。科技创新绩效与相应的财税政策息息相关。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阐释科技创新中有效市场的边界,理清有为政府的施策空间和可行路径,克服双循环战略中科技创新遭遇的市场失灵。

关键词:双循环战略;科技创新;税收政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产品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主要生产制造低端和部分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伴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内社会出现近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促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结构升级,不再满足于对中低端产品的消费,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如果国内企业的生产结构仍然停滞在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阶段,那么产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无法破解,被大量排斥的中低端产品被迫需要出口外销,而在当前国际经济衰退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制约下,出口拉动型的生产结构无法得到持续性保障,只有主动升级产品结构,转向中高端产品生产,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企业自身的资本周转、助推国内大循环。企业行为受利润最大化动机驱使,能够带来更多利润的选项才可能得到企业的偏爱。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客观上迫使企业主动解决产品内需市场上的供需失衡。以往较顺利的外部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巨额利润的机会,在外销顺利的环境下,大量国内企业依靠从外部购入的机器设备和专利技术,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即使单纯生产低端产品带来的利润率低于中高端产品,但低端产品生产带来的总利润也可以满足大部分国内生产者的利润目标。这抑制了国内企业研发技术,生产高端产品的动力。市场机制驱使企业主动选择了低端产品的生产,在生产结构高端化进程中有效市场出现了边界,纯粹的市场机制无法突破“囚徒困境”的制约,在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无法实现个体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

最优化。

国内金融市场始终存在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商业银行通常采用的抵押担保贷款技术是导致多数中小企业遭遇金融排斥的直接原因。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商业银行要求客户提供足够的抵押品和担保品,抵押品担保品的匮乏直接导致在这一贷款技术下的信贷配给,商业银行在这一技术下自动偏爱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垄断型的银行业结构保障了在位银行的垄断型利润,这样即使抵押担保贷款技术会排斥大量中小企业,损失尾部市场的潜在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也会促使银行业集体性地放弃贷款技术的创新。国内大循环的顺利进行,需要深化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推进生产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完成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其中,中小企业是这类中高端产品技术革新的主体,如果无法得到金融行业的有效支持,突破广泛存在的信贷约束难题,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缺乏金融要素的支持,国内循环中的产品供需矛盾也就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推动金融行业开发更适合创新活动需要的贷款技术,放弃惯用的抵押担保贷款技术流程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现有垄断型的银行业结构在市场机制的加持下存在内卷化这种垄断利润的动力,对单个金融企业自有利益的追逐无法实现贷款技术的革新。在金融实践中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绩效更好的贷款技术,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用贷款技术、产业链贷款技术等,更多在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新型互联网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中,这类金融组织通常无法获得抵押担保技术相应的垄断利润,市场竞争压力下被迫寻找替代方案,以贷款技术的创新获取被大型商业银行主动放弃的国内贷款尾部市场,这印证了垄断因素对金融市场效率的抑制,金融市场上的垄断客观上已经表现出较明显的对贷款技术创新的抑制倾向,垄断型的市场结构招徕的市场失灵是我国金融行业偏离实体经济需要,导致金融供给与实业需求错位的重要原因,纯粹的市场机制在这一问题上又一次遇到有效边界,金融服务实体效率的改进,尤其是短期改进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非市场化力量的介入,这为有为政府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二、现有研究文献综述和论文框架设计

现有关于双循环战略的理论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要阐释双循环战略的内涵、形成背景和核心任务(余永定、黄群慧、钱学锋、斐婷、沈国兵、姚树杰等,2020),侧重从宏观总体上把握该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在2020年政府部门的各种专家访谈中更多从实务角度梳理双循环战略实施面临的主要困難,力图理清国内经济系统循环流程存在的主要堵点,为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方向。王一鸣认为,双循环重在循环,重在打通堵点;李增刚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视角阐释了我国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阻碍点;杨志明从生产企业角度梳理了双循环体系急需疏通的节点;胡志坚提出科技创新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林毅夫指出产品供需、金融与实体经济等问题构成了国内经济循环的主要堵点。

论文结构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主题的研究背景和在当前实施双循环战略中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理清已有研究成果的逻辑脉络和论文可能的边际贡献;第三部分构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优决策模型,解构其主要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从企业产权类型、企业规模、企业地理区位属性、金融组织类型等因素对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影响;第五部分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和隐含的政策建议。

三、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优决策机制

1.管理费用在不同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系统性差异

管理费用形成于企业内部为推进研发活动而出现的支出,主要来源于信息损耗和委托代理成本,如果把信息损耗理解为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物之一,那么就可以把技术研发的管理费用简约化为委托代理成本。技术研发活动中存在的委托代理成本的大小与企业规模正相关。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结构只能在增加管理环节和增加单位管理人数之间进行选择,前者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后者会遭遇管理员有限理性的限制,无论哪种管理形式都会导致内部研发的管理费用随公司规模扩大而系统性增加的局面。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额外的增益,超大型企业的自主研发动力和效率会显著低于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而现实中多数专利产品的提供者来源于中小个体,新型产业巨头也通常形成于传统产业巨头之外,这为论文的推测提供了部分证据,庞大的管理费用会抑制大型企业的自主研发动力。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管理费用。国有企业最终所有人的缺位,使管理人不需面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通常面临的股东问责机制或者股东用脚投票带来的潜在被收购威胁,因而国有企业在开展自主研发活动时通常需要负担较高的管理费用。但在预期收益的考量中,这种机制使国有企业可以具有更大弹性,可以接受更低的预期资本回报率的科研开发项目。

2.交易成本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差异

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同样受到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我国经济体系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经济带和主要产业间均存在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这意味着市场交易的安全性以及由此而催生的交易成本会存在较明显差别。在市场秩序较完善的北、上、广、深等地区,企业技术研发设计的市场交易活动相对安全,交易成本较低,只要交易成本低于企业内部研发形成的管理费用,那么技术研发就会采用市场化外包形式进行,技术创新分散在大量的市场主体中进行,这意味着这些地区技术创新的主体更多地表现为中小微企业,超大型企业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而在市场秩序相对滞后的地区,市场交易的安全性较低,分散的创新活动交易成本较高,这会抑制这些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更理性的创新活动通常会积聚在地区内大型企业内部,以逃避过高的交易成本。这意味着市场体系发育相对滞后的地区,无法在短期内通过适当的财税政策实现多点开花的创新目的,大型企业是该类型地区获得较快技术革新成果的更为可靠的选择。

3.机会成本的比较

机会成本的存在和大小与国内企业的产权属性存在联系。通常国有企业拥有所在行业的垄断优势。在抓大放小等多轮次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现存的国有企业通常具备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相伴随的垄断力量,因而通常可以获得相对较稳定的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构成了技术研发的机会成本。以国有银行为例,四大国有银行具备的垄断力量保障了其稳定的利润获取能力,其开发新型贷款技术,尤其是信用贷款技术的机会成本较大。与同样的资源投入到原有的抵押担保贷款市场中获得的稳定的垄断性利润相比,开发信用贷款,虽然可能帮助其进入中小企业等为代表的信贷尾部市场,但如果不能保证获得足够大的利润以平衡其隐含损失,那么开发信用贷款技术就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相对而言,需要面临更强生存危机的非垄断型企业,其开发新技术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这意味着民营企业通常会比大型国有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意愿。

4.预期收益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系统性差异

预期收益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更强烈的价值。在凯恩斯的投资函数中,重要而不可靠的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受制于类似有动物情节的主观心理,只有在有足够的企业家对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足够乐观时,大规模的企业家决策的创新活动才能出现。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投资活动主要的决定于相应的预期收益。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衰退和原有的低端生产结构都可能加剧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从而抑制在当前形势下对创新投资的预期收益,由此可以推测民营企业家大概率的会推迟创新投资活动,即使这种创新投资可以实际上带来可观利润,但对这种未来可观利润信息的缺失和匮乏会阻碍民营企业家做出实际有利的创新投资安排。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更可能促使民营企业家理性地推迟创新投资活动时间,等待情况变得乐观后再采取跟进行为。无疑这种创新投资的理性推迟会进一步削弱经济循环系统中的总需求,加重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的风险,进而强化企业家的悲观预期,使创新投资陷入自我证明式的螺旋式递减模式之中。国有企业管理决策模式中最终所有人的缺位可以有效避开这种悲观预期造成的创新投资缩减。行政式的国有企业管理人选拔机制保障了国家意志、整体利益和个人长远利益顺利进入企业的投资过程,使国有企业创新投资的决策过程不再依赖于个人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动机。

四、财税政策与不同企业的创新活动

1.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比较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创新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较缺乏弹性,可以在较低的回报率水平上开展创新投资活动,民营企业的理性创新投资依赖更高的预期收益率,这意味着国有企业不需要大规模的财税刺激就可以展开预定的创新投资活动。更多的财税资源可以向民营企业倾斜,以提高其预期投资回报率。

国有企业较严重的委托代理成本弱化了自身对创新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因此在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财税安排中不适合把科研投入作为监控重点,较严重的委托代理成本内在地抑制着国有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因此在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投資诱导中应把提升研发效率作为重点,监控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以产出效率为标准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奖励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民营企业相对而言委托代理成本较低,产出效率通常可以得到经济理性的保障,同时又具有谨慎型投资心理,因此相应的财税政策需要重点放在刺激创新投资的自主投入数量。

2.大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的财税安排比较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具有更低的管理费用和机会成本,因而通常具有显著高于大型企业的创新意愿。这意味着同样额度的财税支持分布在不同规模企业上,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会显著高于大型企业,从财税效率的角度,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财税资源向中小微创新主体倾斜。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投资中通常面临融资难题,经常遭遇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排斥,这使得经济体系中最具有创新意愿和活力的经济主体在创新活动开始之初面临资本不足的抑制,因此政府的财税政策应当以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投资的融资能力为主要目标之一。

3.不同经济带的财税政策比较

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市场机制尚有待完善,与创新活动相关的交易成本较高,存在较明显的垂直一体化现象,大量的创新活动发生在大型企业内部,因此这部分地区政府的财税政策短期内应以推动区域内大型企业创新投资为重点,长期内应以培育市场秩序为入手点,降低交易成本,进而诱发系统性的基于市场交易的创新投资活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市场化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市场化交易成本较低,创新活动的主体积聚在大量中小微型企业中,因此该类型地区政府财税政策应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要目标,引导其创新活动。

4.大型商业银行研发科技贷款技术的财税诱导

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间的供需错位是我国双循环战略面临的主要堵点之一。传统商业银行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不愿意开发使用更适合于实体经济的贷款技术,特别是实体经济需要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贷款技术遭到传统商业的自动排斥。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具有轻资产特征,缺乏物化的抵押品和担保品,从而无法通过抵押担保贷款技术的资格审查。

大型商业银行研发使用信用贷款等新型贷款技术面临较大成本壓力。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组织规模,资金雄厚,雇员众多,在管理体系内部从最高决策员到贷款决策者再到具体放贷员中间环节众多,造成了庞大的管理费用,每笔贷款的管理成本支出远高于PTP借贷模式,这意味着其投放的单笔贷款金额必须在理论上达到一定数量才能稀释其每单位贷款的管理成本,这导致这类银行必定排斥较小额度的贷款需求,在盈亏平衡点的压力下,大型商业银行缺失小额度贷款的投放能力。在面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市场时,大型商业银行只能为大型客户提供信贷服务才能满足经济合理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国内急需的高尖端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需要巨额的金融支持,其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规模可以满足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要求,但现实中存在的另一个难题是巨额资金的需求方大概率地缺乏足额的抵押品和担保品,如果大型商业银行不能研发更合适的贷款技术,那么这类科技创新项目仍然会遭遇传统贷款技术的金融排斥。

5.小型金融组织投放科技贷款的财税政策支持

中小型金融组织相对较小的经营规模赋予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贷款输出能力。更小的规模伴随着更低的管理费用损耗和更低的机会成本,但需要面对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金融组织规模体积与管理链条和相应的管理成本正相关,与可投放的抵押担保贷款能力正相关。小规模的金融组织在单笔贷款投放量约束政策的作用下无法有效满足大型企业的信贷要求,其有效客户更多被理性锁定在中小企业上,这意味着其开发应用科技贷款技术的机会成本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但小型金融组织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大型商业银行通常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偏爱,在涉及的交易纠纷中司法部门通常做出有利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判决。小型金融组织通常需要独自处理客户的事前事后信息隐匿行为造成的信贷损失,这加大了该类型金融组织投放科技贷款的交易成本。这意味着相应的财税政策需要专门性的应对其交易成本,为小型金融组织的科技贷款损失提供部分甚至全额保险,以消除交易成本对相关科技贷款的抑制。同时需要适当的财税政策安排稳定小型金融组织投放科技信贷的预期收益。抵押担保贷款技术通常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而科技信用贷款及其衍生模式通常隐含着更大

风险。

五、主要结论和建议

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急需克服众多堵点,在解决各种堵点的经济关联中创新活动居于重要位置,以创新实现产品生产结构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是顺利实现双循环战略的必然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受到理性动机的驱动,在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作用下,完全受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有限理性制约了有效创新活动投资的规模,这内在要求政府的有效干预。

国有企业对创新投资预期收益缺乏弹性,为有效拓展这部分企业的创新投资支出提供了空间,但内生于委托代理成本的较严重的管理费用抑制着国有企业在创新投资中的产出效率,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投资的财税政策应把重点放置在对产出效率的监控上。

相对较低的管理费用和机会成本激励出中小微企业更强烈的创新欲望,但传统商业银行对这部分企业的金融排斥抑制着创新投资的投入,因此相应的政府财税政策应与缓解金融部门的信贷配给相关。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9-16.

[2]钱学锋,裴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内生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4-26.

[3]沈国兵.疫情全球蔓延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经贸发展的困境及纾解举措[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13.

[4]姚树洁,房景.“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0-23.

[5]许亚岚.以“双循环”应对“持久战”——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J].经济,2020(09):26-27.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科技创新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