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支援全国抗战的“物资站”

2022-05-3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廖承志琼崖办事处

据不完全统计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后的两年半内共收到海外华侨220万元捐款和大量物资

1937年10月,延安。一天晚上,毛泽东把廖承志请到了他居住的窑洞。

毛泽东对廖承志说:“中国抗日面临生死存亡关键时刻,抗战的物资极为缺少,急需发动海外的华侨捐献物资,支援抗战,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同志知人善任,选择了你,我也举手同意,这是中央的决定!你在国民党那边有不少朋友,你要充分团结中间派,扩大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国运动。小廖,你到了南京,跟叶剑英同志先工作一段时间,熟悉‘行情后再去香港开个‘分号。”

建立时毛泽东亲自点将

卢沟桥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当局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沿海诸港口或沦陷或遭封锁,香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和联络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枢纽。经慎重考虑,党中央决定在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利用香港的特殊国际地位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对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的人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在延安的窑洞里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决定选择精通多国语言、统战工作经验丰富,被毛泽东称为“党内宝贝”的廖承志。

廖承志出发前,毛泽东特意叮嘱他,宋庆龄已撤至香港,他到香港后要尽可能到宋庆龄身边,配合她的工作,并担任宋庆龄与延安方面的直接联络人。

1937年12月18日,周恩来面晤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提出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事宜。经卡尔协调,得到港英政府应允。1938年1月初,廖承志、潘汉年、连贯等人成立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根据周恩来“不公开挂牌”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对外称粤华公司,一楼摆放商品,二楼是办事处会客办公之地。

办事处工作很快引起日本和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他们连续向港英政府提出“抗议”。1939年3月11日清晨,港英政府派出侦探包围粤华公司,逮捕了连贯等五人,廖承志马上急电周恩来。港英政府诡称不知道粤华公司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经周恩来与卡尔反复交涉,港英政府才释放连贯等人。

成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收到海外华侨220万元捐款及大量物资

香港是抗日的前哨据点,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后,较为迫切的任务是解决各地华侨捐款汇寄的问题。此前,南洋地区及海外侨胞支援抗战的捐款和物资,都是寄交国民党政府后,由国民党政府进行分配。实际上,这些物资、捐款几乎一分一毫都分不到八路军、新四军手中。

对此,毛泽东、周恩来提出过“分筹、分汇”的想法。然而当时香港处于港英政府的统治之下,香港的好几家华人银行也都处于国民党势力的控制之下,实现“分筹、分汇”绝非易事。于是廖承志把希望寄托在表妹夫邓文钊身上。

在廖承志到香港创办八路军办事处前,周恩来就提醒他:“邓文钊是可以信赖的爱国银行家,在香港是可以帮我们忙的。”不久,廖承志向邓文钊转达了周恩来的嘱托。邓文钊欣然应允,与哥哥邓文田在香港开办进出口公司——崇德行,以这里的名义接收海外华侨寄给八路军、新四军的捐款,一来手续简便,二来也能规避掉被国民党吞掉捐款的風险,“分筹、分汇”可以轻松实现。

随后,廖承志以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名义,在香港《大公报》刊登启事,通告各界侨胞,凡是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款项和物资,一律由“敝军驻港粤代表廖承志收转”。廖承志等人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显著的回报。

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感召下,东南亚华侨积极开展“援八(八路军)”“援四(新四军)”运动,积极筹措财物,所筹款项都送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旅居泰国的华侨、企业家蚁光炎把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当作最重要、最光荣的事。他曾前往香港面晤廖承志,商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蚁光炎在泰国资助创办进步学校——树人中学,并始终承担该校费用开支。该校毕业生多半前往中国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泰国华侨陈子谷继承家族财产后,连同募捐所得全部捐出,寄回祖国。这笔捐款解决了新四军两个月的粮饷及当年的寒衣。叶挺称赞他“真是富贵于我如浮云”。

旅居缅甸的华侨叶秋莲变卖全部家产支持祖国军民抗战。她说:“只要祖国战胜,自己饿死又何妨!”在“援八”“援四”运动时期,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后的两年半内,共收到海外华侨220万元捐款和大量物资。

参与筹建华南抗日武装,抗敌保港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是抗战初期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日军侵占广州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积极协助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建立和发展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相继在东江、珠江、琼崖等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地促进了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

为筹建珠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早在1938年春,廖承志就多次动员大革命时期佛山、南海地区农民运动的领导人吴勤回乡组建抗日武装。广州沦陷后,吴勤在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帮助下组建了抗日义勇队。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十分关注以红军改编为焦点的琼崖国共谈判,曾反复去电并派人前往指导谈判。在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协助下,琼崖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2月5日正式改编为琼崖独立队(后扩编为琼崖独立总队)。

为了促进华南抗日武装的迅速发展,廖承志还多次致电中共中央,请求延安派有作战经验的粤籍干部回广东工作。同时,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华南抗日武装筹措钱款物资,使部队的给养和经费有了一定的保障。1939年初,海外华侨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转交给曾生(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部队的款项中,单笔就高达20万港币。

194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琼崖要有三部电台,并以一部与中央联络”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设法购置了一部75瓦的发报机,于8月送至琼崖独立总队,保证了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总队与中共中央的及时联络。

创办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为20世纪40年代的香港点起一盏“明灯”

1941年2月10日,廖承志致电周恩来:“现到港文化人相当多。我们决定在港办一报纸……以救国会之姿态出现,但不太露锋芒,不过我党重要文件应发表。我想在《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办的机关报)受压迫,而港其他报受国民党收卖的情况下,为冲破他们的封锁办这个报,就是其生命只有几个月也是有意义的。”

考虑到香港形势不同于内地,周恩来定下了这样的办报方针:不用共产党出面,不要办得太“红”,要“灰”一点。周恩来还特别指出:这份报纸不仅在香港发行,还要发行到东南亚。

为了使这份报纸能被大众接受,并且能公开发行到海外,廖承志将其定名为《华商报》。他还特意安排人收集孙中山手书的“华”“商”“报”三个字的墨迹,拼起来做了报头。这样既能得到香港市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国民党右派也无借口反对。

1941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华商报》创刊。《华商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华侨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残害人民的行径,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读者,在海外侨胞中享有很高声望,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高挂在香港这个英国‘殖民地上空的一盏明灯”。

《华商报》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无情揭露激怒了国民党,遭到其破坏。陈嘉庚得知《华商报》的困境后,立即派人赶赴香港,开办印刷公司专门承印《华商报》。慑于陈嘉庚的威望和影响力,国民党特务再也不敢随意对《华商报》进行破坏。

在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历史关键时期,《华商报》吹响了向世界宣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号角,大批从内地来港的文化人士成为《华商报》的骨干。此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又相继支持创办和复办了几家进步报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协同粤港地方党组织、东江地区抗日游击队,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共800多人。这一壮举蜚声海外,被作家茅盾称为“抗战以来(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2年2月,隨着营救行动的结束,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完成了历史使命。

(责编/李希萌 责校/赵雪纯、陈小婷    《闹市中的联络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抗日斗争纪事》,张骄瀛/文,新华社2020年7月5日等)

猜你喜欢

廖承志琼崖办事处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
廖承志的自我批评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忆琼崖纵队迎接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血战琼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