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盛君,用科技制一服中药
2022-05-30曹宏萍
曹宏萍
陳盛君
从医院得一服中药方子,再从药房取回大包小包的中药饮片,然后置办锅具,谨遵“武火”“文火”的医嘱小心煎煮,接着是过滤、处理药渣,传统中医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验与智慧,但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中,应用起来不免让人觉得麻烦。
能不能像冲饮咖啡一样完成中药服用?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病患特点灵活调整药方中各味药的用量比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出现了,患者不用去自行煎煮中药,只需简单的冲服,极大方便了患者使用中药,这也是中医药现代化重要的发展方向。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陈盛君便是这个行业里走在最前端的探路人。
再往下钻一点
1997年,陈盛君考入中国药科大学。从本科到博士,陈盛君在中国药科大学完成了十年的求学生涯。相对于其他学科,药学这门学科更需要严谨、肯吃苦,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出于医药人对生命科学的使命感,陈盛君没有一刻敢懈怠,甚至越学越觉得敬畏:“完成本科的学习后,我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个领域里太浅薄了,应该要继续拓宽拓深知识范围和研究深度。”于是,她选择了继续读研。
陈盛君的导师朱家壁教授是最早将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等学科引入国内的药学家。谈及导师,陈盛君总是心怀感恩,“在科研探索中,我们往往很容易一头钻进很小的细节中,而忘了研究目的。实际上,我们一方面要钻下去,沉入到相关的研究细节中,另一方面又要站在高处,去探索发现整体而系统的科学规律。这是导师教会我的。”
拿到硕士学位后,陈盛君选择留下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还记得当时做博士课题开题,线上线下看了几个月的外文文献,单纸质资料就翻了足足两大箱。”回忆起昔日的校园时光,陈盛君仍然感到怀念。
用科技制一服中药
2008年,本想留校工作的陈盛君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从事中药配方颗粒方向的研究。
初来天江药业,陈盛君就被这样一家企业深深吸引。这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企业,企业的初心是开展中药饮片剂型改革,方便医生组方、患者用药,在国内首创了中药配方颗粒,开展了数百味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工艺的研究与产业化探索。天江药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及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努力向前的韧劲,深深打动了陈盛君,她也很快融入其中,一做就是十四年。
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饮片就是中药材切片炮制后的中药,煮中药就是煮饮片)制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经过长期的调研和论证,1993年,天江最早在国内正式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的设想。尽管当时在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中药复方颗粒已经实现了飞速发展,一些中医古籍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处方在日本被直接沿用和生产,但由于相应的中医学科没有在日本得到系统性发展,因此,这种固有不变的药方在实际运用中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处方用药。考虑到国内中医体系健全,同时,中医临床有着灵活组方以应对各种病症的需求,以及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和方式,天江创始团队并没有照搬国外的做法。”
天江药业选择的和陈盛君正在做的,就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天江云药房,医院系统与药房关联,药方一旦开出,配方员可以很快完成调配,一次一小包,撕开冲泡即可服用,非常便捷。而且,基于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生产,药品质量稳定可控,临床安全疗效性得以保证。”
和高校科研不同,企业科技创新还要考虑临床应用问题。面对一些人对于配方颗粒的质疑,陈盛君选择把一部分精力投入临床研究上,用大量的科研数据说话。随着中药配方颗粒不断在临床发挥作用,不少医生和患者慢慢接受了这种方式。“199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来到天江,看到中药能够现代化、标准化地发展很高兴,充分肯定了天江创新实干的做法。他说,中药本就源于中国,怎么能国外都在使用颗粒制剂,而国内却没有呢?”
随着研发团队的不断壮大,为了建立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打通实验室与临床间的壁垒,在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同时,天江药业还与各大中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名医名方+名药”,为临床患者提供整体治疗方案。
用“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2016年9月,陈盛君分管天江药业研发工作,随后,天江药业研究院成立。
2016年年底,研究院启动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项目。“前面的三十年,国内一直沿用的都是企业标准,各家企业都执行各自的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家标准的出台,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整个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标准的制定,由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牵头,业内领先企业作为标准研究制定的主体,可以说凝聚着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等各方面专家的智慧,代表目前中药领域领先水平。五年时间内,陈盛君主持完成200多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国际标准等研究与制定,已有63项国家标准已公示发布,1项国际标准已出版,首个配方颗粒标准载入美国药典(HMC部)。“对于天江来说,我们更大的责任是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以满足中医临床在治疗过程中的需求和要求。”
至今,天江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工信部等科研项目30多项,自研课题2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获授权专利55项,研究成果曾被科技部认定为“中药现代化优秀成果”。而陈盛君个人也收获了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江阴市首席技术官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