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叶天士与薛雪趣事
2022-05-30刘维荣
刘维荣
古往今来,江苏医学史上曾经涌现出不少著名的中医,其中尤以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姑苏行医的叶天士和薛雪的名气最响,他们的奇闻轶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1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是温病学的开山鼻祖,而且善于活用经方,针灸手法娴熟,对奇经八脉理论和妇人胎前产后诸病多有发挥。《清史稿》载:“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叶天士)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为他立传曰:“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名归也。”
叶天士出生于世医家庭,14岁学医,谦虚好学,善治疑难杂症,尤以治疗时疫温病之麻疹、水痘、天花等传染病为专长,倡导卫气营血辩证纲领,对温病的传染途径、发病部位和临床辨证论治,均有独到的见解,是温病学派奠基人之一。由于医术高超,叶天士在群众中有着极高的威信,日日忙于诊务,一生未有整理自己学术理论和经验的机会。因此,流传于后世的著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医案》,都是由他的门徒、学生根据平时记录叶氏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经验整理编成的。这些著作虽不是叶天士亲自写成,但也确实可以代表叶氏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其温病理论及其在发展温病学派上的贡献和作用,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叶天士对于温热病深有研究,他提出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温病的受病途径和传变,可以说是外感温病总的纲领。此外,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的方法,这些来自实践的宝贵经验,都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并为中医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工作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叶天士自律甚严,这点由他临终前告诫儿子的话“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者”可见一斑。
2
薛生白,名雪,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居住在今苏州南园一带,因年幼时老母多病研习医术。少年时学诗于同乡葉燮,善画兰竹,又喜拳术,闭门读书,起居于一小楼(后题“扫叶楼”),十年不下来。
薛雪与袁枚友情深厚,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乾隆乙亥年间,袁枚寓居苏州时,他的厨师王小余染上疫病,性命垂危。恰逢薛雪来访,当时天色已晚,得知这一情况后,薛雪赶紧叫人取烛照视,察看病人的面色后,随即拿出一颗药丸,捣石菖蒲汁调匀后,命人用铁筷撬开王小余的牙齿灌下后,但见王小余目闭气绝,喉咙却隐隐有咽吐之声。薛雪嘱咐道:“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到第二天天蒙蒙亮时情况果然如此,再加服两剂丸子后,王小余能起床活动,病也霍然而愈。袁枚深为薛雪高超的医术叹服。
薛雪精于医术,尤长于诊治温病湿热病,撰有《湿热病篇》,刊于1831年。湿热是温病中的一个难题,薛氏强调,湿热之病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由湿饮停聚胃肠,使内外相引而成。湿热病因是湿热之邪;感受途径多由口鼻而入,少部分从表侵入。他明确指出湿热病变中心在脾胃,主张既要判断湿热之邪孰轻孰重,又要观察人体正气盛衰情况。治疗上,注意选用轻清扬散又不助热伤阴的药物,具体用药上也有许多独到处。总之,薛雪的《湿热病篇》论述了湿热病因、病机、证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温病学说。
其实,薛雪不光医术出众,诗也写得不凡,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也有击节称妙的文字。薛雪为人放诞风雅,有回路上偶遇一异僧,这和尚身上挂着一个大瓢,上面刻着七个字道“吃尽天下无敌手”。薛雪感到很纳闷,便邀他到家中小坐,掌灯时节,两人盘膝端坐于几案前,用那大瓢来较量酒力,那大瓢能装上一斤酒,谁知那和尚不费周折地连饮三十六瓢,而薛雪拼着性命也只喝完一瓢,自然是甘拜下风,打此以后薛雪便自号为“一瓢子”。
3
薛雪比叶天士小十多岁,同在苏州业医,皆以治疗温病而齐名。二人之间时有竞争,趣闻不少。虽然彼此心底也有相互钦佩之意,然在人面前却从不表露。
易宗夔《新世说》记述了叶天士与薛雪之间的逗趣故事:“薛一瓢,与天士齐名而相忌。病者就诊于叶天士,叶必询问病家,曾请薛一瓢诊治否;若病者请薛雪诊治疾病,薛也必然询问,曾请天士诊治否。若否,则予诊治;若是,则不予诊治处方。日久,二人成见益深。”
乾隆年间,有个更夫患水肿病,经薛雪看后,认为已无法施治,并让他回去自行料理后事。这时恰逢叶天士路过,望其气象,察其舌象,再切脉,便问道:“你晚上打更,是否带点香草?”更夫答:“是的,水乡蚊子多,不点香草无法入睡!”叶天士点了点头:“你的病是由于常年因这种带有毒气的香草熏陶而得,我给你开个方子,吃上两剂就会好转的。”更夫病愈后,逢人便讲此事,一时间传遍姑苏城,叶天士声名大振。
薛雪得知此事后,深感自己脸面全无,便自名其居为“扫叶庄”,改号“扫叶山人”。叶天士也将自己的书房改名为“踏雪斋”。这以后两人的关系愈发紧张,甚至避道而行。
叶谓不可治之病,薛必千方百计争取治愈。叶天士也如此,以显示自己技高一筹。叶天士的母亲忽然病倒,虽经叶天士精心医治仍不见好转,不知如何是好。薛雪详细了解病情后,认为这病是阳明经病,非得重用白虎汤的剂量,才能扑灭其肤中的熊熊之火,再加用生石膏二斤疗效更好。这时叶天士才恍然大悟,急忙煎重剂白虎汤,其母服后果然痊愈。事后,叶天士非常佩服薛雪的医术,抛尽往日积怨,登门拜访,薛雪也倍受感动,当即摘下“扫叶庄”的横匾,以示歉意。
扫叶庄、踏雪斋,一扫一踏,一治泯恩仇。
编辑 曹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