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贴心小棉袄
2022-05-30马可
马可
刘丽华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焦点。这不是花钱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更细致入微、更广泛覆盖的服务。刘丽华便是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一员,她真诚服务每位老人,成为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为弥补心中遗憾,投身养老行业
刘丽华原先是某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每天带团队做业务,忙得焦头烂额。她顾不上照顾父母,偶尔买些东西给父母送去,也来不及和父母多说几句话。直到父母突然离世,她才幡然醒悟:“我每天这么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连为父母尽孝都没做到。”对父母的亏欠成了刘丽华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2019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丽华收到一本宣传册,上面有小江家护招聘兼职护理员的信息。“上门为老人服务?这不是给我弥补的机会吗?”刘丽华顿时对这个行业产生好奇,她想把对父母的亏欠弥补到其他需要照顾的老人身上。
刘丽华马上到小江家护线下服务公司应聘,经过系列培训后成为小江家护的第一批护理员。她挨家挨户宣传介绍小江家护所能提供的服务,发现大多数老人是需要帮助的,愿意接受服务,但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她的做法:“哪有这么好的事?肯定是骗老人的钱!”刘丽华不争辩,一边宣传,一边服务。她怀着爱心、孝心、责任心,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也渐渐地更加认可这种养老服务模式。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南京市江宁区,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住在该区丘陵地带农村社区的老人则占了40%。遇到吃饭难、就医难、护理难,老人应该找谁、怎么支付、遇到纠纷如何处理……“人多、户散、需增”是江宁区开展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困难所在。
小江家护是由江宁区民政部门打造的居家上门服务品牌。政府购买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实行统一备案、统一服装、统一护理包、统一服务流程等标准化管理。小江家护已开发出一套“全能家护”体系,助学、助医、助行、助餐、助购等四十二个基础服务包,几乎涵盖了日常照料老人的所有内容。
几个月后,刘丽华决定辞掉保险公司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养老服务当中。
从陌生到熟悉,让服务深入人心
理发是刘丽华的拿手绝活,老人们都说她剪的头发跟理发店剪的一样,不仅技术好,还特别时髦。“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同样爱美!”刘丽华非常了解老人的心理。之前,她被派去接管一个新小区时,遇上了麻烦,那里的老人只认过去为他们服务的老护理员,不接受她这个新人,后来刘丽华靠理发的本事慢慢打动了老人们的心。
理发是刘丽华的敲门砖,也是老人们的刚需。“今天给我剪头发吗?”96岁的谢龙英每次都主动问刘丽华。刘丽华来到谢龙英家时,一边和她熟络地寒暄,一边拿出指甲钳给她剪脚趾甲。剪脚趾甲是件小事,但对耄耋老人来说却很困难。谢龙英小脑萎缩,心脏也不好,走几步路就喘气,还随时会摔倒,一刻都离不开人。在刘丽华上门之前,每次理发,谢龙英64岁的女儿赵正华都要喊机动三轮车到楼下,搀扶老人从三楼下来,送去理发店,理完发再接回来。
“自从你上门服务后就省了很多麻烦,同时还要感谢你救了我妈的命!”每次刘丽华上门,赵正华都会满怀感激。原来,2021年4月的一天,刘丽华正在给谢龙英理发时,她的头突然耷拉下来,整个人从椅子上往下滑。刘丽华一把抱住谢龙英,大喊道:“不好,阿姨不行了,快来帮忙……”听到呼救声奔来的赵正华吓傻了,在刘丽华的提醒下,她赶紧给母亲喂了急救药,才没有造成大碍。
刘丽华的服务项目不仅包括理发修甲、买菜做饭、家庭保洁基础服务,老人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需要的助餐、助浴、助医等日常生活照料项目。刘丽华在服务中体会到,家务活是一个大项,需求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老人需要护理员帮忙做饭、洗碗,有的则需要他们清洁重油污的厨房、帮忙洗澡。
“有的护理员上门服务一小时,剥了一小时的毛豆;农忙时,还要帮忙晒稻子、种地……”刘丽华记得,有位老人一直不肯理發,经过她的开导终于同意了。理发后,老人觉得清爽了很多,一个劲地感谢刘丽华。
做这份工作后,刘丽华常常感叹,很多改变的确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
奉献的是爱心,收获的是感动
自从上岗以来,刘丽华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服务老人的路上,她每天早晨5点半出门,直到晚上8点半才能到家,一天要服务十三位老人。这个数量对护理员来说是“天花板”,并且还要除去路上时间和吃饭时间。刘丽华说:“如果和老人不熟悉,一天根本服务不了十三人。”刚开始服务的时候,她曾吃过闭门羹,跑过去发现老人不在家,不过现在,谁是早起的,谁是晚睡的,哪些老人需要睡午觉,她都了如指掌,服务起来也更贴心。
2021年,刘丽华骑电动车发生了车祸,断了几根肋骨。卧床休养的日子,三天两头有老人打电话要来探望,都被她拒绝了。休息了两个月后,刘丽华再也躺不住了。“我手上有一百五十位老人需要照顾,我不去,他们怎么办?”于是,她又跑去给老人理发,不过剪完头发,家属说什么也不让她拿扫帚扫头发渣。“一个个都把我当宝贝似的,让我坐下来歇歇……”刘丽华感觉心里暖暖的。
“刘丽华同志吃苦耐劳,风雨无阻上门贴心为老人服务,有的儿女做不到的事,她都能做到,比如剪指甲,她剪得很好,很舒服……”2022年年初,小江家护公司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写信人是家住东山街道岔路社区的83岁老人李再祥,只上过几天扫盲班的他,为了写这封感谢信,央求家人教他查字典。短短两百多字的感谢信,他花了一周时间才写完,一笔一画,写满了老人对刘丽华的真诚感激。
有位老人患有甲沟炎,部分脚趾出现溃烂,他怕刘丽华嫌弃,不愿意让她修剪。可刘丽华二话不说,每个月定时帮他清洗修剪。“就是儿女也未必能做到,我真的很感动,所以想给她写一封感谢信。”刘丽华的付出,老人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女儿照顾父亲不是应该的吗?”刘丽华与老人相处三年多来,早就把老人当成父母,她认为自己是在尽孝。
从陪伴到心灵的挂念,再到亲人般的守护和依赖,现在小江家护服务的所有老人都把刘丽华当作亲人。她自豪地说:“在工作中,我找到了获得感、被需要感、满足感、责任感,也找到了自我价值,现在小江家护已被选进全国示范项目,我要和小江家护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未来。”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