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乐豪:中国火箭设计师
2022-05-30
龙乐豪(1938年7月4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航天就突飞猛进,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天宫”建设到“北斗”指路……中国航天让神话逐渐变为现实。作为我国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月球探测工程原副总设计师,84岁的龙乐豪欣慰地说:“看到这些成果,我很高兴。我为这个事业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这一生没有虚度。”
[一生要实现的“三个梦想”]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龙乐豪有“三个梦想”:上学梦、軍工梦、航天梦。
1938年,龙乐豪出生在湖北省汉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有4个,父亲分别以“英”“雄”“豪”“杰”为他们取名。幼年时龙乐豪很想读书,可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直到新中国成立,11岁的他才得以走进课堂。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加之年龄比其他孩子大,龙乐豪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求学机会,学习上格外用功,仅花3年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学业。
上中学后,学校每周有一次军事课,龙乐豪十分喜欢,并因此有了军工梦。小时候,亲眼目睹过日本侵略者滥杀无辜,他想:一个小小的日本,竟敢派兵到我们国家烧杀抢掠,主要是因为我们太贫穷,国防力量太薄弱,长大后我一定要为发展壮大我们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1958年,龙乐豪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导弹自动控制专业。1963年大学毕业以后,他进入国防科研部门,从事导弹火箭的总体设计,开始实现自己的军工梦。从设计员、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到总指挥,他一干就是近60年。
过去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发经费缺乏,又有外国的技术封锁,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龙乐豪和同事们在梦想与压力中前行,采用了很多土办法进行科技攻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94年,历时8年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龙乐豪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一副对联:“一箭双星首飞传捷报,八年鏖战今朝定乾坤。”
随后,龙乐豪又担任了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与发射总指挥。截至2019年底,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106次,把116颗卫星送入太空。该火箭的技术性能、发射频率、年发射量及发射成功率,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我国还利用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4次将嫦娥探测器送入太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
从东方红一号、气象卫星,到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龙乐豪的航天梦一次次变成现实。
[为航天事业曾“一夜白头”]
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龙乐豪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感受过发射成功的喜悦,也承受过发射失败的痛苦,甚至曾经“一夜白头”。如今谈起这些,他依然感慨万千。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把卫星送入距地面36000公里的轨道,龙乐豪组织了长征三号及其发展型运载火箭的研究工作。当时,他提出“上改下捆”“先改后捆”以及模块化、系列化、组合化与总体优化的思路,运用上百项新技术,使我国高轨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1吨,缩短研制周期一年以上,节约经费上亿元。
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承揽外国卫星的发射业务,合同金额达到数亿美元。龙乐豪率先参与了相关工作,不仅主持与外方的技术协调,还解决了星箭机械、电磁电气等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多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每次发射,他都亲临现场,细心检查,指挥技术人员克难攻坚,深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项高科技事业,哪怕一点纰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1996年2月15日,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代号为708的国际通信卫星。火箭点火起飞后约2秒,运行姿态就向右偏斜,飞行22秒时火箭撞到了发射场对面的山头,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消息传出,国内外一片哗然。作为火箭总设计师和发射总指挥,龙乐豪一夜之间急白了头,连问三个“为什么”。是设计错误?还是制造缺陷?还是其他原因?龙乐豪和研制团队经过不断推理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火箭总体设计技术方案正确无误,原因在一个骰子大小的元器件中——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线焊接有问题,在发射后3秒就断开,从而导致了这次重大事故。
谈起这次发射失败,龙乐豪依然心情沉重:“面对高难度、复杂的航天工程,一定要胆大心细,勇于突破,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又要有不计个人得失、不惧挫折失败的奉献精神。”后来,他与团队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制定了数百条改进措施,确保了后续发射试验的成功。
[让航天事业薪火相传]
虽然龙乐豪已年逾八旬,但他的航天梦还在继续,眼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驾护航、谋划未来、提携新秀”。这言辞恳切的12个字,是一位老科学家对航天事业的挚爱、责任和担当。这些年,龙乐豪不顾年高体弱,经常奔波在祖国各地,到各大中院校举行科普讲座,为广大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火箭知识十分专业,龙乐豪却总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与学子们的精彩互动中,他更是妙语连珠。龙乐豪告诉学子们: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舞台非常广阔,值得有志青年去热爱、去投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