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2-05-30邹灵吴霞
邹灵 吴霞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而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在新格局下展现出强劲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本文以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17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打分,进一步分析南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南充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摘 要:双循环格局;数字经济发展;统计测度
一、引言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将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作为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将是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2021年四川省數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401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7.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南充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依次居全省前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南充深入实施“155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南充立足新的起点制定《南充市“十四五”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科技赋能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南充乡村全面振兴。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运用统计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南充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在双循环格局下未来发展的变化是当前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李恩平等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近海城市应依据其区域区位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定位产业发展和合理优化城镇布局。张其富等提出沿海应建设成为双循环产业链中枢,内陆应积极与沿海主导产业形成高度关联。郭克莎等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调整和拓展。张艳立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提高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国际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李嘉珣提出“双循环”背景下住房领域的发展格局和实施路径。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下,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劲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学术界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做了进一步研究。夏杰长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数据安全、科技理论、数据鸿沟和平台垄断等制约因素。杨庐峰以贵州省为例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许旭等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马蓝等探究了数字经济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联系,明确数字经济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目前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范围逐步具体化,对于南充市而言,如何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南充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逐步完善,但由于数字经济规划的时间较为滞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划的策略制定上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将结合四川省整体情况,对南充市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二、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方法
1.样本选择
本文参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利用《四川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以及天眼查的数据,并且剔除数据缺失的城市,最终选取四川省17个城市2021年的11个指标,以此编制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指标体系以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2.指标选取
本文研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主要从数字化效率角度出发,以数字经济投入和产出方面入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数字经济产业的统计分类标准,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数字经济受交通运输及金融相关影响,因此本文分别从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四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中选取从业人数、企业个数作为数字经济投入指标。从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电信业务收入、邮政业务收入作为数字经济产出指标。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
3.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方法
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的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打分,以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得分进行测度分析。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本文采取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由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可知KMO值为0.815,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检验近似卡方235.552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样本数据可以进行后续的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可知,特征值大于1有两个,因此提取2个公因子,公因子1和公因子2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74.556%、10.509%,其旋转后得到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64.701%、20.364%,旋转后得到的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85.065%,充分说明了公因子1、2的信息提取基本可以反映样本所含信息。
从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公因子1中包含大量数字经济投入指标,也包含了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而公因子2包含电信业务收入、邮政业务收入。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每个因子具体得分函数为:
F1=0.163X1+0.146X2-0.122X3-0.223X4+0.113X5+0.154X6+
0.15X7+0.175X8+0.093X9+0.099X10+0.125X11
F2=-0.118X1-0.037X2+0.49X3+0.671X4+0.035X5-0.064X6-
0.063X7-0.146X8+0.084X9+0.066X10-0.056X11
根据F1、F2两个公因子函数,可得如下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模型:
F=(74.556F1+10.509F2) ÷85.065=0.8765F1+0.1235F2
由以上评分模型可以看出,F1因子的权重最大,说明影响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是F1因子中所包含的因素。
三、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与分析
1.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对四川省17个城市进行综合得分排序(分值越高,表明该城市的数字经济质量越高,表2给出了四川省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得分排名。
从表2可以看出,在17个城市综合得分中,有8个城市综合得分为正,9个城市综合得分为负。除成都外,其他城市综合得分均小于1,说明了四川省数字经济存在较严重倾斜的情况。从综合得分来看,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排名前五的是成都、绵阳、广安、南充和宜宾,排名最后的是雅安。从各因子来看,F1得分排名前五的是成都、广安、绵阳、达州和宜宾,说明这五个城市在数字经济投入较大,F1得分最后的是雅安,说明雅安在数字经济投入方面与其他城市还有较大差距。F2得分排名前五的是成都、南充、雅安、遂宁和乐山,说明这五个城市数字经济产出结果较好,进一步说明数字经济转化率较好。F2得分排名最后的是广安,说明广安的数字经济产出与其他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2.南充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分析
从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得分来看,南充的综合得分为0.229654,排名四川省第四,说明南充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在四川处于较前位置,但与排名第一的成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来看,南充的F1得分只有0.11354,排名第7,与排名第一的成都差距较大,说明南充数字经济投入还有待加强。南充市大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如建设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园区农业综合信息化水平达60%。但仍存在部分数字经济基础产业较少,如: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初南充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个数仅有87家,这也间接影响南充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从F2的得分来看,南充的F2得分为1.05342,排名四川省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成都差距较小,说明南充数字经济产出方面较好,需继续保持。
四、结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在于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中要对经济进行转型发展,而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南充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南充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本文从数字经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17个城市的數字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打分,对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一步对南充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成都的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最高,雅安最低;就南充而言,南充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质量在四川省排名第四,但在数字经济投入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南充在数字经济产出方面结果良好。
根据以上研究,对南充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南充需要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投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建设,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人才,为相关产业的赋能,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模式,最终实现数字化南充的目标。持续推进数字消费,改善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拓宽数字化经济消费渠道,加快消费升级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恩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近海城市发展探析[J].企业经济,2021(11):5-14.
[2]张其富,吴一丁,赖丹.双循环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均衡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21(11):92-99.
[3]郭克莎,田潇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2-16.
[4]张艳.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21(22):84-88.
[5]李嘉珣.“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住房领域发展的反思与重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95-100.
[6]夏杰长,王鹏飞.数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重点方向[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38-47+254+2.
[7]杨庐峰,张会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向度与治理创新——以贵州省的融合发展实践为例[J].理论与改革,2021(06):140-150.
[8]许旭.数字经济发展赋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智慧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9-12.
[9]马蓝,王士勇,张剑勇.数字经济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37-42.
作者简介:邹灵(1995.01- ),女,汉族,四川资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专职教师,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吴霞(1987.08- ),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