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完善措施
2022-05-30黄海霞
黄海霞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它通过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思路有效构建了小学阅读课程体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眼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对发展学生阅读核心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教师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群文阅读”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此外它从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进。小学语文运用“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凸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提高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设“群文阅读”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其必要性。
一、小学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单元群文
单元群文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单元群文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内容进行积极的指导,在拓展过程中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以语文要素为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并体现单元群文阅读的价值。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学生主要学习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这些课文的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基于语文要素的内容,教师在完成单元学习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内容的分解,如万物有灵的人文主题,可以让学生阅读文本思考《白鹭》《桂花雨》《珍珠鸟》分别是如何展示万物有灵的,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万物有灵更多的时候是人赋予的动植物的感情;在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进行讨论,一方面整理在《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并找到对应的句子;另一方面在对每一个句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都是用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但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是拟人、有的是比喻、有的是排比,通过阅读文本、分解文本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单元群文阅读的任务,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课内群文
课内群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作者、具体内容物象、写作手法等文本内容开展的阅读拓展,以课内外阅读联系为主。课内群文符合小学生语文阅读发展的实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内群文的指导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内容的有效拓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为例,课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拓展关于神话故事的知识。如《牛郎织女》中有牛的角色,在《牛郎织女》中牛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基于牛这一动物,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神话故事,包括《牛王撒草效人间》《降牛耕田》《老子降青牛》等。如以《牛王撒草效人间》为例,这一故事讲解的是牛神自愿在人间撒草种,但是因为自己的马虎,将走三步撒一把草籽集成了撒三把草籽走一步,导致人间长出都是杂草,因而玉帝处罚牛神让其世世代代除草。除了以牛为内容拓展文本以外,教师还可以从神话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补充其他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愚公移山》等,每一个故事都要符合学生课内阅读需求,提升学生课内阅读的能力。
(三)课外群文
课外群文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基于阅读拓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阅读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文学阅读、有的则是新闻类,散文、诗歌等,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教师可以以鲁迅人物为代表要求学生在课下开展鲁迅相关的阅读,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提供《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本书,鼓励学生在课下完成群文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小学生对鲁迅作品的认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实际进行学习,搜集鲁迅从小到大的相关事迹,通过资料整理的方式快速提升学生对鲁迅的人物认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文本内容的认识,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丰富对鲁迅及其代表作的认识,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小学群文阅读课堂体系的完善
(一)单元群文,学生主动参与
单元群文实施的基本思路是以单元的人文要素为主,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导的现象比较明显,不利于群文阅读课堂的真正构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发挥群文阅读的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并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即可。基于单元群文阅读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可以进一步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单元群文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万物有灵人文主题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阅读训练主题。基于以上人文主题和训练要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解文本内容、自主寻找阅读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教师提出“什么地方体现万物有灵”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者提问,如A学生提出在《珍珠鸟》中,珍珠鸟从害怕“我”、疏远“我”一直到熟悉“我”、接近“我”的过程体现了万物有灵,B同学则从《落花生》中找出了对比,认为落花生與苹果、梨等对比时体现了万物有灵,因为落花生的品质更加突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思想不同,其他学生可以以此补充说明,通过教学转化的方式从教师讲转为学生整理,实现了学生在课内群文中的广泛参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总之,单元群文的阅读思路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质量,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
(二)课内群文,学生整理素材
课内群文阅读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群文阅读拓展以教师整理资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资料,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基于课内群文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整理阅读材料,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能通过学生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发展的机会。课内群文让学生整理素材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成长实际。如在讲解《牛郎织女》的神话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将阅读的文本内容提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补充课内群文阅读的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上台讲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在讲神话故事时学生表现得都非常积极踊跃,搜集到的神话故事打破了中外的界限,如有的学生讲女娲造人,有的学生则讲了亚当和夏娃,有的学生讲共工怒撞不周山,有的学生则讲了火神赫菲斯托斯的故事,有的学生讲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学生则讲了西方的诺亚方舟。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学生对每一个故事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教师介绍,而且在学生讲的过程中也愿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交流,体现了课内阅读的灵活性。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内阅读中实现了阅读拓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阅读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了知识与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总之,课内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以自身为主的理念,将课内群文转为单独设置时间由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学生整理、学生诉说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
(三)课外群文,提供交流课堂
课外群文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但是对阅读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的群文学习。基于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群文阅读交流的课堂,通过课堂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群文阅读内容展开有效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丰富对阅读文本内容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课外群文阅读过程中提供课堂的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抓住课堂交流的契机,积极开展语文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并观察学生是否开展了群文阅读,检查群文阅读的实际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的是鲁迅的知识,教师虽然提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包括阅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本书、搜集鲁迅生平等,但学生是否搜集资料、是否阅读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设置语文阅读讨论课,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讨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生平、代表作等。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走动管理,在走动过程中观察学生小组的讨论情况,如有的学生真的阅读并搜集了资料,则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有自信、发言也比较积极,反之有的学生了解不足显然信心不足而且不能系统性发言。观察也为教师后续的课外群文方法与策略优化提供基础思路。学生课外群文阅读交流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遣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说出自己整理的内容,从鲁迅的生平到鲁迅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小组展示也让学生个体获得集体荣誉感,从而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整体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总之,课外阅读提供交流课堂是构建阅读课体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实际,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提供课外阅读交流课的方式引导学生群文阅读,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并检验学生实际课外阅读情况。
(四)阅读小组,拓展群文空间
阅读小组是指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基于群文阅读的语文阅读兴趣小组,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群文形成不同的阅读小组并积极开展阅读拓展与实践工作。群文阅读小组组建分类的根本在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阅读的喜好差异,如有的学生喜欢历史,有的喜欢文学,基于不同的阅读方向可以构建不同的群文阅读小组并推动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发展。
群文阅读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倾向也会因为家庭教育、个人原因出现分化的情况,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行组建阅读小组,每个小组必然是因为共同阅读的兴趣而组建的,如有的学生喜欢历史就可以组建历史小组,组长主动向老师申请备案,由教师在班级内公布历史小组组长,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同时也可以组建科学阅读小组、文学爱好小组等,每个小组都可以确立小组长并在班级范围内广泛“招生”,教师可以定期为其准备阅读分享课,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科学阅读小组通过阅读的方式做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历史阅读小组展示了历史小故事、文学阅读小组展示了自己创造的诗歌,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推动整个班级群文阅读的深入发展。兴趣小组的组建让小学生的群文阅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小组的助力之下,每个小学生都会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阅读空间,在知识拓展过程中丰富自身的阅读体会,接触更多阅读资源、开阔阅读眼界。总之,阅读小组的模式是群文阅讀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利于拓展学生群文阅读的空间的同时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实现更好的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语
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于坚持单元群文、课内群文、课外群文的基本思路上。教师应积极转变群文阅读的思路,将群文阅读的推动转由学生主动完成,以学生参与、学生主导的方式推动群文阅读的真正落实,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升小学生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实效性。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