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彩纷呈 灿如夏花

2022-05-30沈天鹰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铜镜镂空纹饰

沈天鹰

目前考古成果表明,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夏、商及西周时期,铜镜与其他青铜器相比,发现数量仍极少,且制造和加工工艺粗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铜镜才逐渐多了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由于铜镜在实用功能之外不断发展出自成一脉的装饰审美功能,其丰富的纹饰及铭文,揭示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颇受海内外文物艺术品机构和藏家的青睐。更有一类铜镜,在沿袭模范铸造的基础上,在装饰技法与装饰材料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将镂空、镶嵌、错金银和金银平脱等多种特种工艺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整体装饰效果,可谓各显其妙,异彩纷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魅力,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装饰艺术的高峰。由于历史等原因,这类特种工艺铜镜精品有许多已流散海外,由欧美和日本等地各博物馆、文化机构及私人收藏,现择其典型者赏析如下。

贴金龙纹镜(图1)

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藏。春秋中晚期,圆形,径14.4厘米。小环钮,立缘,色青绿。镜背用胶漆粘贴龙纹金箔,金箔上有锤出的纹饰。龙纹保存大致完整,躯体呈C形围绕镜钮,具有春秋中晚期古拙粗朴的时代特征。“箔”即“薄”,贴金银箔的特种工艺不晚于春秋时期已出现,战国早中期开始流行。古人利用金银良好的延展性,将其锤压为极薄的叶片,再剪裁成各种纹饰图案,借助胶漆敷贴在器物表面,达到熠熠生辉的装饰效果。

镂空龙纹镜(图2)

日本千石唯司藏。战国时期,圆形,径11.8厘米。镜面与镜背为复合而成,镜背可以转动。桥钮,镂空圆钮座。主纹饰为十条虺龙纹相互缠绕组成镂空图案,其中五条龙头部与钮座相接呈均匀排列,龙身呈正S形,尾部伸向镜缘。另外五条龙头伸向镜缘,身体呈反S形。十条龙身体屈曲盘绕,昂首张目,背刻细密龙鳞。镜缘饰连续的S形阴线。镂空复合镜又称透雕镜或夹层透纹镜,镜面与镜背分别制造,后嵌合在一起。简单的青铜镂空工艺最早见二里头文化的铜器上,至春秋战国时期,精美复杂的镂空工艺改变了铜镜纹样装饰的传统形式。

嵌松石镂空凤纹镜(图3)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战国时期,正方形,边长9.2厘米。镂空复合镜,小环钮,镜背为镂空叶纹与凸字形纹间对称饰四凤纹,凤首相连,做回顾状,躯体呈S形,一足立于镜缘。缘饰一周正反排列的三角纹。纹饰间镶嵌绿松石。镶嵌工艺是将一种材料或若干种材料嵌入镜体,此特种工艺技术目前可追溯到二里头文化。此铜镜综合运用了镂空复合和镶嵌两种工艺。

嵌松石镂空几何纹镜(图4)

日本千石唯司藏。战国时期,圆形,径10.6厘米。镂空复合镜,桥形小钮, 四叶纹钮座,主体纹饰由一方框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叶尖处各伸出一W形,方框内四角饰桃形花纹。方框外饰几何纹、叶纹。镜缘饰叶纹一周。主体纹饰上有纤细的云纹。钮座、粗大的几何纹及镜缘上,均镶嵌绿松石装饰。

嵌玉石琉璃镜(图5)

洛阳金村大墓出土,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战国时期,圆形,径12.2厘米。镜背自内向外由两种质料相间镶嵌成同心圆造型装饰,中心以白、蓝色小同心圆聚形梅花状的琉璃珠作钮,圆形玉环作钮座,内区为琉璃环,表面均匀分布着六组各五个白、蓝双色圆形图案,这五个圆形图案分别呈两个梅花状和三个同心圆状,外区为索状纹的玉环。此镜先铸造镜体,然后按这一时期铜镜纹饰格局由内而外,逐次完成镜钮、钮座、内区、外区的镶嵌工艺。1928—1931年间,河南洛阳东郊金村八座东周大墓先后惨遭疯狂盗掘,出土所获精美文物数以千计,大多流落海外,这件镶嵌玉石琉璃镜就是其中之一。铜镜上的琉璃珠钮及内区玻璃环上的同心圆纹样也称“蜻蜓眼”,与洛阳战国墓中出土的琉璃珠极似,带有显著的西域文化特征。这件铜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以玉及琉璃作为镶嵌物的中国古代铜镜,两种质料色彩华美,对比鲜明,加工精细,镶嵌规整,搭配和谐,呈现出以新颖的材质之美取代了盛行的龙纹、蟠螭纹等纹样之美的装饰风格,极具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

错金银狩猎纹镜(图6)

洛阳金村大墓出土,现藏日本永青文库。战国时期,圆形,径17.6 厘米。小圆钮,主体纹样由三组错金和三组错银纹样相间环绕构成,三组错金纹样为一左右对称的变体双龙图案,并将镜背内区划分为三个小区间,三个小区间的三组嵌银图案各不相同。第一组为披甲骑士持剑握缰刺猛虎;第二组为两兽相斗;第三组是一只蹲立于扁叶之上、展翅欲飞的凤鸟。这件铜镜装饰的错金错银,源自镶嵌工艺。古人将金银拉成丝线后嵌入预铸好或剔刻出的槽线内,后经挤压整治,使之与器槽紧密结合,并用厝石和木炭掺水进行打磨,达到槽口平齐,金银图案与青铜器物触摸浑然一体,而视觉对比映衬强烈的效果。此镜错金银图案细节妙到毫巅,是当时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錯金银蟠龙纹镜(图7)

洛阳金村大墓出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战国时期,圆形,径19.5 厘米。小钮,圆钮座。主纹饰是六条相互缠绕的蟠龙,龙头与龙尾分别在钮座和镜缘处依次相近,龙纹整体系错金银而成,即龙纹轮廓线与龙鳞片分别以错金和错银工艺交替使用。镜缘为一交叉涡纹带和九个乳钉纹。金银嵌丝细如毛发,精巧美观。

彩漆人物故事镜(图8)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西汉,圆形,径22厘米。三弦钮,圆钮座,座外一周连弧纹,以镜钮为中心,镜背由一道凹面弦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蓝色为底色,其余纹饰因颜料脱落而不清;外区底色为红彩,以蓝、白彩绘多组人物形象,骑马出行、对坐等清晰可辨,素宽卷缘。彩漆镜流行于战国早期至西汉晚期,是铸镜与髹漆相结合的产物,在镜背平面上施以彩漆,仿效出漆器般细腻鲜艳的装饰图案效果。

鎏金对置式神兽镜(图9)

日本千石唯司藏。东汉,圆形,径14.9厘米。圆钮饰龙纹,联珠纹钮座,主体纹饰呈对置布局,分为东王公、西王母与四兽、两羽人相间环绕。其外一周为八个半圆和十个方枚各相间环列,方枚上有铭文。近缘处饰六龙拉车、一羽人驾车及瑞兽、禽鸟等纹饰。边缘饰云纹一周。此镜东王公、西王母、羽人和神兽纹饰是汉代常见神仙题材,镜背整体鎏金显出与众不同之处。鎏金工艺是将黄金熔于汞中,为成糨糊状的金汞合金后,均匀地涂到洁净的金属器物表面,通过加热使汞挥发,黄金与金属表面固结,形成光亮的金黄色镀层,又称火镀金。此工艺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使青铜器外表整体达到如黄金一样的质感。

描金四神博局纹镜(图10)

日本千石唯司藏。东汉,圆形,径16.4厘米。圆钮,四叶纹钮座,外围凹面方框两周。其外TLV博局纹将镜背分为四方八极,分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近缘饰锯齿纹一周。镜缘饰云气纹。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宿,博局纹也称规矩纹,布局为定式,是这一时期人们宇宙观的反映。此镜的四神、云气纹线条均匀纤细、流畅生动,可清晰辨识出起、落、顿、挑的运笔趋势,这种描金工艺是将鎏金工艺由大面积涂施改为运笔描绘,以精细的线条组成装饰图案。

贴金东王公西王母铁镜(图11)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东汉,圆形,径19.8厘米。圆钮,圆钮座,此镜铁质,锈蚀较重,镜钮及镜背主体纹饰用金箔贴覆而成,宽素缘。金箔图案以锤击和镂空裁剪出东王公、西王母以及六驾马车、仙人等形象。铁镜大约发明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兴盛于东汉晚期到西晋,唐代仍在生产。与铜镜相比较,铁镜特点是硬度高,镜面更耐研磨,可供长期使用,且断面颜色灰白,磨光后映照更清晰。但铁镜更容易氧化生锈,熔铁的流动性也远不及青铜,模铸时难以铸出繁杂纹饰,所以贴金或错金银工艺被较多地用于铁镜背面。

银背鎏金鸟兽镜(图12)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唐,八瓣菱花形,径19.3厘米。伏兽钮,联珠纹钮座,由缠枝纹交错组成的八个圆弧内分别饰一姿态各异的瑞兽。在缠枝纹相接处饰花卉,两侧间饰鸟禽、花叶,细密的鱼子纹为地,近缘处饰云纹和花卉。银背又名银壳,工艺不同于金银箔,银壳因厚度更大而具有相当的强度,可借助在模子内锤打、压印和錾刻,形成更加立体和具有浮雕效果的纹饰,同时对光素的镜背进行整体嵌贴并鎏金。

错银人物花鸟纹镜(图13)

日本林原美术馆藏。唐,八瓣葵花形,径19.5厘米。圆钮,镜背朱红质地,图案为缠枝纹交错中,钮左侧一高士峨冠宽袍,端坐垫上抚琴,身后立一侍女;钮右侧一凤鸟舞动雙翼,钮上下各饰一瑞兽,纹饰采用错银工艺,主题抚琴引凤反映了唐代道教求仙思想。

金背花鸟纹镜(图14)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唐,八瓣菱花形,径22.1厘米。钮及镜背为金壳工艺,素缘。圆钮饰花苞纹,联珠纹圆钮座,主体纹饰是花枝勾连缠绕组成的四朵团花中,四只姿态各异的禽鸟分别立于花朵上,鱼子纹为地,近缘处饰一周云纹、花卉。黄金的延展及抗锈蚀性更优于白银,造就了金背工艺的细腻和光彩的效果更加出众。

金背瑞兽花鸟纹镜(图15)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唐,八瓣菱花形,径13.4厘米。钮及镜背为金壳工艺,素缘。圆钮,圆钮座,主体纹饰为两对瑞兽和凤鸟相间环绕镜钮,瑞兽和凤鸟之间饰四组花枝纹。八瓣镜缘内环逐一饰飞禽和跑兽。

银背鎏金鸟兽纹镜(图16)

日本千石唯司藏。唐,八瓣菱花形,径21.2厘米。圆钮,联珠纹钮座。钮及镜背为银壳鎏金工艺,素缘。钮饰花苞纹,环绕周围相对饰两凤鸟两瑞兽,姿态各异。鸟与兽之间饰折枝花,近缘处为云纹、花卉。整体以鱼子纹为地。

银背鎏金鸟兽纹(图17)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唐,八瓣葵花形,径19厘米。圆钮,联珠纹钮座。素缘。钮饰花苞纹,环绕周围相间饰有两展翅的凤鸟和两奔走的瑞兽,姿态各异。鸟与兽之间饰折枝花,近缘处为云纹、花卉。钮及镜背为银壳工艺,着重对纹饰的凸起处进行了鎏金处理。

银壳鎏金山水八卦镜(图18)

日本正仓院藏。唐,八瓣菱花形,径40.7厘米。圆钮,钮及镜背为银壳鎏金工艺,素缘。主体纹饰由一周饰有联珠纹弦纹和一周八瓣圆弧纹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以钮为中心,环绕有四组海岛仙山、两位奏乐的仙人及二龙飞升图案,间饰祥云、飞鹤;中区为对置的两凤鸟和两瑞兽,相间饰缠枝纹;外区为饰八卦符号、称谓及一周铭文:“只影嗟为客,孤鸣复几春。初成照胆镜,遥忆画眉人。舞凤归林近,盘龙渡海新。缄封待还日,披拂鉴情亲。”此镜形制硕大,纹饰集中反映了唐代道教神仙思想。

金珠地嵌宝石镜(图19)

日本千石唯司藏。唐,八瓣菱花形,径8.8厘米。镜背用扁平的金丝做成花卉枝叶,叶子中空部位,包括圆钮、花瓣形钮座以及近缘处一周联珠纹,分别镶嵌绿松石和红、蓝宝石,其他部位均是“金珠”作底。金珠工艺又称炸珠,其制作方法是把黄金熔液滴入温水中,形成大小不一的金珠,多形似小米。金珠通常可密布于金壳素坯上烧焊接合,形成鱼子地或联珠纹。此工艺由汉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焊金工艺发展而来,到唐代时成为黄金制品中重要的镶嵌装饰工艺。

螺钿双凤纹镜(图20)

大英博物馆藏。唐,圆形,径29.2厘米。圆钮,圆钮座。主体纹饰为隔钮相对俯身飞翔的双凤,周边间饰花卉,窄缘。镶嵌贝壳的工艺早在西周漆器上就已有发现,唐代出现了漆面结合镶嵌贝壳及宝石的螺钿工艺,即用螺蚌贝壳的薄片裁剪、剔刻成图案,再用天然漆粘贴在镜背,经反复打磨抛光,从而达到光洁莹润、华丽美观的艺术效果。

螺钿莲花纹镜(图21)

日本正仓院藏。唐,八瓣葵花形,径27.4厘米。圆钮,花瓣形钮座。主体纹饰由一周联珠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四花苞,其间饰四花瓣;外区饰四朵莲花纹,其间饰花朵、花苞、花瓣纹及飞禽。纹饰主要由加工剔刻暗纹的白色贝壳片及紅琥珀片镶嵌组成,漆地间细密分布着大量细小的绿松石、青金石、玛瑙片,使镜背更加美观。

螺钿花卉鸟兽纹镜(图22)

日本正仓院藏。唐,圆形,径39.5厘米。圆钮,花瓣形钮座。主体纹饰由一周联珠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四花苞,其间饰四花瓣;外区为茂密的花卉丛中,由上至下分四排动物,第一排与第三排为两组双飞禽;第二排是一对卧狮,第四排是一对立犀。此镜是日本正仓院所藏9面传世唐代螺钿镜中形制最大的一面,由白色贝壳片、红琥珀片以及细小的绿松石、青金石等组成的纹饰内容更加丰富繁媷。

鎏金佛像镜(图23)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唐,连弧边长方形,高6.5,宽8.7 厘米。鼻钮,钮右侧一鎏金佛像,头戴佛冠,身着袈裟,双手合十,盘腿坐于背光莲台上;钮左侧四列铭文:“佛光宝镜,普照众生,明恶自觉,永绝因趣。太和二年五月二日王英造。”此镜以局部鎏金工艺凸显了佛像主题。

金银平脱花鸟凤纹镜(图24)

日本正仓院藏。唐,八瓣葵花形,径28.5厘米。圆钮,钮上饰宝相花纹,缠枝花纹钮座。环绕钮座分布四飞鹤衔花枝,其间夹杂飞禽、蝴蝶等。在八葵瓣中有鸾凤、花枝及云纹等纹饰。金银平脱工艺盛行于唐代,即在镜背漆面上用金银箔片进行拼粘后,经反复髹漆和研磨,让金银箔纹饰完全脱露出来并与漆面平齐,使黑色底漆与细腻的金银图案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

金银平脱车马仙人镜(图25)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唐,圆形,径27.2厘米。圆钮,圆钮座外饰一周菱形纹和三角纹,以及镜背均为金银平脱工艺。主体纹饰以钮为中心对称分布,分别为两组背生双翼的仙人和两组轮带双翼的四驾马车:一仙人着宽袖长袍,双手握于胸,盘坐在莲花上;一仙人着长袍,立于山峦做舞蹈状。两马车皆有车厢,一厢封闭状,一厢中乘一人。其间饰山峦、瑞兽、鸾凤、飞禽、羽人、随侍及仙人捣药等图案。外饰一周飞龙纹。整体纹饰反映了古人对仙界的臆想。

金银平脱四凤镜(图26)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唐,八瓣葵花形,径21厘米。圆钮,钮上饰宝相花纹,缠枝花纹钮座及主体纹饰为金银平脱工艺。环绕镜钮对称分布四只鸾鸟口衔花枝,展翅起舞,花卉、飞雁和蝴蝶点缀其间,在褐色漆底的衬托下,更显得鲜艳夺目。

黄金琉璃背十二菱镜(图27)

日本正仓院藏。唐,十二瓣菱花形,径18.5厘米。镜体材质为银锡合金制成。镜背包金,圆钮饰花苞纹,花瓣形钮座,主体纹饰以金丝分隔组成包含多组叶脉空间的花卉图案,分别以黄、浅棕、淡绿、深绿等四种颜色的低温色釉填充烧制,整体呈两朵叠压的浮雕宝相花。此镜低温色釉工艺尚待研究。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莲花纹镜(图28)

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藏。清康熙,圆形,径43.5厘米。镜面光洁,照影清晰柔和。镜背黄铜钮鎏金,纹饰为淡蓝色珐琅釉为地,满饰缠枝莲纹,边缘以铜圈隔出花边带,深蓝地上饰小朵莲花。铜胎掐丝珐琅是在元代由西亚传入中国的,即以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尤其明代景泰年间,一种深蓝色的釉料广泛流行,彰显出器物的端庄富丽,沉着大方,故此工艺又称“景泰蓝”。清早期,西方“水银玻璃镜”已引进中国,此镜作为清廷御赏装饰品,形制硕大,工艺臻熟,气度非常,成为中国铜镜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的绝唱。

猜你喜欢

铜镜镂空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镂空幻想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镂空窗花朵朵开
对一枚镂空花钱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