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2-05-30李红革王威峰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时代

李红革 王威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运的昌盛、文脉的赓续离不开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实践路径。

刚柔相济:坚持一元思想指导和多样文化并存相统一。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形成了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基本格局,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为文化建设的“硬”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削弱乃至丧失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进而影响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就需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强化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各级党组织切实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必须尊重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同一是有差异的同一,正如不同的音符才能构成美妙的乐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尊重人们价值差异,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营造刚柔相济的社会氛围。

立破并举: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和思想交融交锋相统一。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文化建设原则。坚持守正创新,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展文化。文化的改革创新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坚持批判斗争,在文化交融交锋中捍卫文化。开展文化建设不但要在传承创新中“立”,还要在批判斗争中“破”。特别是在西方意识形态霸权肆虐的当下,我国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透过错误思潮的各种表现形式,揭露其虚假本质和深刻危害,在文化交融交锋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遏制和压缩“黑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

内外兼修:坚持增强社会凝聚力与提升国际传播力相统一。文化的社会凝聚力和国际传播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文化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的作用,增强文化的社会凝聚力。文化凝聚力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增强文化凝聚力,需要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民心;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温暖人心;坚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信心。充分发挥文化展示形象、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作用,提升文化的國际传播力。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愈发重要。一方面,要坚持“以我为主”,将国外先进文化“引进来”,科学吸收借鉴对解决当前发展难题和推动长远发展有益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面向世界,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打造融通中外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系湖南文理学院副校长;长沙理工大学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