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李晶晶王超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技术

李晶晶 王超

摘要: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冲击,需要进行新一轮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入手,分别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不同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形式下思政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分别为解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思维模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依托开放式互联网资源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观念,融入互联网技术开拓高校思政教育交流形式,加快互联网技术型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高校思政教育;高素质人才

一、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对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不论世界格局怎样变化,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思想思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世界舞台上产生了不少的民族孤立意识,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低偏差化,使得中国许多人特别是大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怀疑,必须对他们加以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在不同思想的理念融合下,促使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对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起着关键的思想指导作用。但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如何承担起,培育中华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大责任,也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最后成败问题。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时,必须动用校内外的所有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深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总结社会经验,以形成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真知灼见,引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人员能够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相对有限,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育形式上,均与现代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三、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解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思维模式

互联网技术作为当代社会中,最具有革命性质的科学技术之一,不断地开拓人们的视野,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无论是从大数据的爆发还是信息交流形式的改变,都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出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改变必将促进思想解放,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中,大量的思维模式在网络中流传,能够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得到解放,也同样为事情的发展奠定了变化基础。而越来越流行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意识,都在为人们的思想开放和转换提供便利条件,也能够将更多不一样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熟知和认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育者的制定和管理,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才能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良。

(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手段越来越现代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上,从单一的课堂传授转变为课内外结合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课堂生活,在教育过程中对地点和场合的选择,更加具有靈动性。第二是在思政课堂场合的转变下,学生在接受思政理念的开放程度,更加积极和有兴趣,能够在较为新颖的形式下主动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第三是在思政教育加入互联网后,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不只看到国内的大局观,也能够通过国内外的思想理念,完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向社会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综合来看,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思政教育已经不再单一地在校园内进行,而是立足于社会展开更先进理念的普及,教育手段越来越向先进化和现代化改变。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度与广度

互联网技术能够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其所形成的新兴媒体,较比传统教学有着更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教育工作者能给拥有迅速传播的信息资源,不再限制于时空的困局中,可以具备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优势。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上,能够将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中国,不同类型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对教育提出支持,在教育渠道上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正常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具备一丝局限性的,主要是时间和地点较为固定,只能依靠教师进行课堂传输。而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建立起数字化和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在通讯和慕课以及微课等设备中,随时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

四、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依托开放式互联网资源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观念

成熟的理论基础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作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根基,无法离开理论思想的创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势态下,各类型互联网技术被普及和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占据了较为主要的地位。从互联网的开放性形势来看,依托互联网的发展格局,在大量的数据资源基础上,能够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以此达到创新理念的输出和发展。只有具备清晰的理论诉求,才能够真实地认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进行真正的理论教育过程中,不断完成思政理论的改良和创新。

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工作的模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利用大数据模式,分析不同学生类型对思政课程的喜爱程度,从而针对其喜好类型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的运作形式应用在教育创新中,尤其是对于较为枯燥的思政教育课程来讲,能够促进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重新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提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思想后,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技术对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方式,分析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

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需要在如何解决和具体的目标设定上,进行全面化的分析和探讨,对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进行多角度的了解。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全新的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能够体现时代思想的进步,也能够展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成果。同时思政教育工作也要从互联网中,吸取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特点,在不断挖掘思政教育的更深层次含义中,扩充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长久地进行思政教育提供坚实基础。在互联网大框架下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掌握信息变化的规律也就越科学,将所学或者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不断地融到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够对高校教育对象产生较为深远的思政影响,促进其思政理念的形成。

(二)融入互联网技术开拓高校思政教育交流形式

网络技术下进行高效思政教学的创新教育改革,是提升教育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教育方法中能够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在受教育主体和传授知识主体中,能够直接决定教育工作的成败。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浪潮中,对新的思政教育形式改良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不同形式的教育渠道,使其从传统的观念向新型的教育模式转换,将思政教学的课堂交流形式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氛围以及教育观念。

在教育形式上主要是将单向枯燥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模式,不再知识进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增加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思想更好地进行表达和吸取。基本上在进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保证受教育方和教育方处于平等位置,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不但可以更有效传播社会民主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平等的政治思想与观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首先,思政教育者要抛弃过去全面控制教育的致畸性心态,积极放下自身身段与学生进行思维沟通,并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思维传输,对学生实施循循善诱,进而降低学生对思政工作教育产生的逆反心理与抵抗斗争心态,从而营造一种良性的思政工作教育与学习气氛。

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氛围的渲染,从抽象的说教课堂向更加具体的思政教学课堂转变,使得教学内容具备更好的感染力和交流倾向。传统思政教育的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呆板且僵硬的说教方式,不论是教育层次和对象上来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氛围都不够开放。换言而之就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过大地局限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无法对其课堂的氛围进行创新和引导,因此想要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打破现有的传统课堂方式,针对性地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层次分析,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点滴渗透。

互联网的时代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教育工作者在驾驭观念上,能够融合更多的思想理念,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积极搜索有利的信息资源,将被动的教育观念转换为主动教育。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在于其及时性,在出现思想问题或者社会热点时,能够迅速解决学生思想观念上的难题,对其的价值追求和取向进行正确引导。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快速地搜索到有用的信息资源,快速地完成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筛选,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其自身的能力去预见和捕捉学生的受困之处,尽可能地在发生矛盾之前,化解和改善学生的思想问题,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思想。

(三)加快互联网技术型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向学生和大众传递思想文化,其作为传播文明理念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一代一代的通过教育工作者向学生传递,在其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好阶段,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尺度。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传递信息能力,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地将自己的所学,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也能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较为自由,对其思想的成型和奠定,不仅存在优势也存在局限之处,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精准的思政教育信息投入,提高其对学生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教育工作者是否具备一个崇高的道德标准,会直接决定受教育者的素质高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监督,在大众的眼光下对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在良好的交流形式下,不断学习各种类型思政理念。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了解当前社会形式下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从正确分析学生的思政动态入手,利用新颖的思想理念武装课堂教育,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改革。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之中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不仅成为历史思政教育的传递者,也要承担起建设新社会的最新使命。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要和科技进行融合,需要具备一个强悍有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在高校内部进行工作方法的工作思路的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师队伍培训,将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扎根在所以教师心中,使其具备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行为标准,在强悍的约束行为下,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学习提供好的榜样。只有在好的教育思想理念下,才能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高要求和高标准的设定,从新形式的教学理念出发,展开高素质教育队伍建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问题,精准把控学生的成长全过程,为其解决思想政治上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阶段内,有一个健康的成长和受教育基础。

五、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教育的形式和模式作出总结,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发展,促使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生改变,根据不同的教育形式,分析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从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上,提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方法,建设一支更加强悍的高校师资队伍。但由于本人时间有限,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对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进行跟踪,所得结论更多的是依靠文献资料,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性。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会分配好时间,针对不足之处,实地进行高效思政教育课堂的考察,并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氛围提出更多的教学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李晶晶    王超    黄河交通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刘小丽.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3):205-206.

[2] 俞霖.论“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02):169-171.

[3] 马楠,查卫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困境及优化措施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226-228.

[4] 陶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路径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0(21):51-52.

[5] 韩明娜.浅谈自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04):35-36.

[6] 杨和家.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办公室业务,2021(03):46-47.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技术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医学专科学校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