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视角下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2-05-30魏占英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应对策略风险

摘 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供应链至关重要。而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有效防范则是建立现代供应链的必要条件。目前来看,供应链所具备的长期合作机制、事前选择机制以及供应链金融机制,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单一企业价格风险,供需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的防范,但是相关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并可能会导致基于长期效应的系统性风险。在供应链中部分核心企业始终享受着大部分的利益分配,而这一现象也是非核心企业道德风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会引发供应链的信息风险机制风险共防机制失效。为了实现对上述风险的有效防范,需要在分析了解供应链风险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规避相关的风险,并基于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有效防范,促进现代供应链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管理;供应链;风险;形成机制;应对策略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目前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加速现代供应链建设将成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现代供应链除了更加重视效率的提升以及科技的引进外,也重点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来看,针对现代供应链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方面,而阵地供应链风险研究方面还关注较少。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来看,同时包含供应链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的协调以及合作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早期识别以及防范,从而确保供应链能够稳定地运行。但是这一风险管理机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供应链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容易导致长期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从现代企业管理视角出发,建立更为完善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和特点

目前针对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风险以及内生风险,还有部分学者将供应链风险分为自然环境风险以及社会风险。但是如果从风险来源的角度来划分,目前普遍认为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以及企业间合作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的是外部环境变化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分析风险,相关的风险因素不受供应链企业的控制;而内部风险主要为供应链这个节点环节的潜在风险,主要的风险来源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博弈与合作;企業间合作风险主要是供应链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连带风险。

1.客观性与必然性

供应链风险包含自然风险,而自然风险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一特性也决定了供应链风险天然具有客观属性。供应链内的企业相互依存,但是也存在博弈,这种博弈来源于内部的利益冲突以及不对称的信息,使得供应链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在这一不稳定的系统中各个企业通过不完全气息的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风险的产生无可避免。

2.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通过对供应链内部合作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供应链风险具有客观性以及必然性,但是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却无法得知相关风险何时发生,会以怎样的形式发生,这就导致供应链风险是不确定的,相关风险所引发的后果以及损失也充满了偶然性。供应链必然存在风险,但是相关的风险却不一定爆发,这说明供应链风险充满了偶然性。

3.多样性与复杂性

供应链是产业整合的结果,在整合产业形成供应链的过程中充满了风险,由于供应链内存在大量企业,因此整个供应链中既包括了个体企业的系统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人力资源风险等,同时也包括了基于供应链整体的合作风险,信息交换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种种风险导致了供应链风险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难以预测。

4.传递性与放大性

供应链的出现大大地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整合优质资源进行产品的开发以及流通,而这种优势也导致风险因素能够在企业之间传播。一旦供应链上的某个企业出现了风险问题,就会对上下游的企业造成影响。比如在一体完整的产业链中,如果某家供应商企业出现了问题,则会直接影响上游的生产商以及下游的销售商,从而放大供应链风险。风险的传递性与放大性也是供应链的重要特性。

二、企业供应链风险及其形成机制

在供应链中各类企业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就有网链式的结构特征。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在供应链中能够享受到供应链带来的成本优化,同时在供应链之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也能更加顺畅。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供应链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契约代替了传统的市场型谈判,使供应链企业的整体性得到了加强,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更强的外部风险应对能力,因而供应链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外部转移到了供应链内部,使得风险更加可控,而这一优势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均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这也是供应链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供应链能够有效克服单一企业在参与市场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短期风险,但是从市场规律的角度出发,短期风险的爆发恰恰能够实现对长期风险的规避。在市场环境下,商品价值的波动变化,往往来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变化又会成为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风向标,随着企业对生产经营的调整,市场的商品价格又会回归正轨。供应链中的供需风险实际上代表了消费者消费倾向以及产业技术的变化,符合熊彼得“创造性破坏”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供需风险的出现实际上是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在供应链中个别企业会因为供需风险倒闭或者破产,但是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能够通过供需风险的作用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供应链中资金风险往往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有关,相关风险尽管会给供应链中的部分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风险却能促进供应链的持久稳定发展。目前为了克服供应链存在的资金风险,出现了供应链金融,从而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克服资金困难,但是这种在供应链内部形成的金融机制却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正常的市场规则,加剧了市场的长期和整体风险。供应链的长期以及整体风险是否会爆发取决于以下三

种机制。

1.利益分配机制

供应链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内的企业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所能收获的利益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利益的分配权,由于在供应链中单一企业风险被削弱因此对于核心企业来说,最佳的利益分配方式就是要保证非核心企业获得未加入供应链之前的等同利润,而核心企业则可以获得供应链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尽管在供应链中非核心企业并没有增加收益,但是却能通过加入供应链降低风险,因此对于非核心企业来说,这种利益分配方式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长期来看,由于核心企业长期占据供应链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因此很难保证非核心企业的积极性,最终致使非核心企业道德风险的产生。

2.信息分享机制

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来说,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供应链其他成员的信息来调整自身的经营活动,但是从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流通来看,供应链企业在信息的掌握方面往往是不对称的。信息分享机制是保证供应链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在供应链出现以前,市场价格的变动往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在供应链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往往会签订长期契约,导致价格传递机制无法正常地发挥作用,企业难以通过价格信息来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而为了防止信息闭塞所引发的风险,就需要有效的信息风险机制来抵御长期风险。在供应链中销售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相关企业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分享给制造业企业以及供应商,从而帮助相关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而供应商也能够向制造商以及销售商及时传递原材料价格信息,方便相关企业技术调整价格引导需求。而由于在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下非核心企业积极性不足,因此相关的价格信息传导过程并不顺利,由此导致供应链风险大大增加。

3.风险共防机制

在供应链中企业通过所签订的长期契约以及共同利益紧密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相关企业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共同追求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供应链所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以及长期风险也导致供应链的运行很难保证长期稳定,因此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应建立统一的风险防范机制,但是目前来看,受限于目前的利益分配方式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非核心企业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核心企业能够在供应链中分的大部分的收益,因此在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具有比较高的积极性,但是仅依靠核心企业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很难保证该机制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供应链所存在的风险难以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企业管理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

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关系的长期维系除了依靠共同的利益,同時也依赖于长期的合约。但是在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实力并不是均衡的,这就导致处于同一供应链内不同实力的企业所能获得的利益有财产大的差异,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并不合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必然具备不完整的企业的功能与特征,尽管相关的功能与特征并不完整,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市场发挥作用,这就导致供应链内部的风险处于不断累积的过程中,相关风险因素也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从这个维度来看,想要有效地克服供应链风险,就需要重视补足供应链所欠缺的企业功能,这也是建设现代供应链的重要目标。从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机制来看,且与在参与供应链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强的短期风险防范能力,但是由于目前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并不合理,导致供应链的企业功能以及市场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的风险会不断累积,最终导致较大的风险出现。因此建立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

1.健全法律以及加强风险内控

在现代《企业法》中规定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制度,而对于供应链来说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也需要有相关法律制度促进统一风险防范机制的形成。相关法律的完善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有成熟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比如企业内部的风控部门,因此在提升供应链风险防范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专门的部门以及特定的规则,从而克服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做好供应链风险控制机构的建设。在这一方面核心企业具有天然的责任,但是目前核心企业并没有解决好供应链的利益分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就很难成为供应链风险机构的建立者。而对于非核心企业来说尽管能够在激励机制的作用性积极参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但是下钢管企业往往存在实力方面的问题,因此让非核心企业主导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也是不现实的。针对以上问题,在完善供应链风险防范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化风险防范机构建设的相关问题,让核心企业以及非核心企业都能积极参与相关机构的建设。但是由于供应链中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所建设的风险防范机构往往会演变为核心企业的利益工具。针对相关问题,需要引入外部力量来进行风险防范机构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行业协会负责组建风控委员会,从而帮助供应链建设符合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风控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链企业所签订的长期契约实际上属于利益分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风险控制相关法律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供应契约的相关规则,确保能够为非核心企业提供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支持,并提升非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2.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的共享水平

目前来看,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并不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项信息难以及时地获得,这也是导致供应链长期风险的重要原因。目前来看,在供应链风险防范方面核心企业十分关键,但是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最终还取决于相关的风险信息能否及时地传递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因此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实现对供应链风险有效防范的重要条件。基于以上认识,在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关技术的引入也能够促进现代供应链的建设。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流的有机体,供应链的运作依赖信息的传递,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速建设供应链的工业4.0标准,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促进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以及信息流通。在实现信息传递方式变革后,还需要关注信息质量的提升。在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无用信息,因此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还需明确何种信息需要传递、应用何种信息收集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匹配等。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越是精准的信息越是能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因此建立科学的信息分享机制是十分关键的。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链企业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信息安全,应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相关的业务人员来说,则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市场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一旦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将给供应链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完善风险共同防范机制,正确识别风险

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风险管理是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存在建立风险共同防范机制的问题。但是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风险的传递与放大的问题,因此建立共同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立风险共同防范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在这一方面供应链企业需要建立潜在风险目录,从而为风险识别提供支持。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识别作为一种常规的业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一旦发现风险因素可根据所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礎上,还需要对所识别的风险制动风险控制策略,在供应链内部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需要整个供应链企业参与控制。因此首先需要评估风险的级别,并判断可能会影响到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联系企业制定共同的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某些无法规避的风险,相关企业需及时采取行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某些无法有效降低风险以及损失,供应链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来实施风险管理,常规的方法主要有购买保险或者期货。如果存在必须由供应链企业承担的风险,则需要相关企业制定风险事件后的重建以及恢复计划。由于供应链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以上风险防范措施并不冲突,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机构需要在细致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灵活地采取不同措施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满意.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4):50-54.

[2]刘雅琼.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06):63-65.

[3]祝安然.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03):76.

[4]柴廷熠.全球供应链风险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57-60.

[5]李萍.供应链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防范研究[J].国际公关,2021(04):62-63.

[6]黄雨辰.基于供应链风险与平台特征的关联性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4):17-21.

[7]范娥娟.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外贸供应链风险研究[J].河北企业,2020(07):95-96.

[8]孙维廷.供应链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防范探析[J].中国市场,2020(17):168-169.

[9]王倩.需求中断下具有提前期的双渠道供应链风险规避决策[D].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魏占英(1970.10- ),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师,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采办共享中心,总经理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应对策略风险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