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合新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2022-05-30杨逐原

南北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学探索性文科

[ 作者简介 ]

杨逐原,男,贵州毕节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 摘要 ]

新闻传播学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与新兴技术和诸多的社会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开展融合新闻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明确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推进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和融媒体实验室等硬软件的建设工作,指导、引导学生创作实践作品,并实现学界和业界合作以促成“破圈效应”,达到培养政治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 关键词 ]

新文科建设;融合新闻学;教学效果;提升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于2020年11月3日召开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学者围绕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专业优化、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等内容来探讨新时代的文科教育问题。新文科的概念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提出的。此概念一提出,中国的众多学者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关高校的文科建设也积极围绕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展开学科建设。新闻学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技术性都特别强的学科,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成为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在新闻传播学大类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融合新闻学的技术性更强,更需要借助新的科学技术来引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1 明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工作者是站在社会这艘大船上的瞭望者,他们必须随时警觉世间所发生的一切,并开展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更为强大,更需要培养懂技術、善经营、有情怀的人才。有鉴于此,政治发展、技术变革融合度较深的融合新闻学教学,就要积极汲取新文科的相关思想,扎实培养政治素养过硬、专业功底扎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浓厚的人文情怀、能够深入业务一线的新闻传播人才。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紧跟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在教学中敢于打破学科界限,在跨学科的视野中开展知识传播工作。众所周知,新文科强调采取“学科交叉、文理兼通”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因而融合新闻学的教学需要整合相关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融合新闻学这门课程可以整合的学科有新闻传播学、文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政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撷取这些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培养出全媒体工作人才和“杂家”,让新闻工作者在广博的知识系统中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工作。实事求是地说,生产一个好的新闻作品,难在思维、难在创意,技术虽然也比较重要,但毕竟不起决定作用。为此融合新闻学的教学要突破思维窠臼,消除相关学科知识的壁垒,做到“守正创新、价值引领”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暨南大学是做的比较好的,他们在教学中力求夯实学生的新闻理论根基,厚植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新闻领悟能力。教师在上课前把“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的课程链接发给学生,并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在讲授到相关内容时,给学生进行点评,并回答学生的问题,达到开阔视野、补充提升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融合新闻学的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采用探索性教学方法

作为“文科中的工科”的新闻传播专业,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技术和各种学科知识来开展教学工作,培养既有专业功底,也有实践技能,还有人文情怀的学生。不可否认,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种新的新闻传播理论和业务不断出现,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提供了诸多条件。而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式学习的热情,就需要教师积极实施探索性教学这一模式。也就是说,在今天的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新闻传播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变迁,均让探索性教学大有可为。在探索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思考”活动,并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首先,专业、技能双提升的探索性教学。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达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实现了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一体,全面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能力。正因如此,在融合新闻学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融媒体的相关知识,设定若干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相关的问题,并找到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如此一来,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能够有效地将相关理论贯穿其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这种探索性教学还能满足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习惯,提升他们的课堂满足感。

其次,“角色扮演”式探索性教学。目前,不少教师都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进行公开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提升他们探索相关领域的知识的积极性。不过这种模式容易产生“志愿者”困境,这无疑会影响分组学习、讨论的效果。有鉴于此,融合新闻学的教学要积极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很显然,只有每个学生都分到相应的任务,并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合作,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如在收到某个任务后,小组内的同学可以按照查找资料、提取有价值的知识点、制作成品等进行分工,并在分工中合作,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打破不参与或在参与中“各自为政”的困局。通过引导、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沟通,能够达到集体学习和探讨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施探索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相关的工作。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以高素质的教师引领探索式教学的目的。实事求是地说,开展探索性教学,并不是停留于表现上的讨论、制作,而是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内容和评价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能以创新性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二是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性教学中,问题的设置特别重要,它事关能否让学生饱含热情地投入任务之中,事关能否让他们逐渐剥开问题的神秘面纱,层层递进地思考、获取知识。三是要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进行反思、客观地面对评价结果。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并能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 推进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和融媒体实验室建设

学生的能力等于就业机遇,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利用不同的学科思维思考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学生,在就业上无疑占有巨大的优势。而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实验室。这是新文科建设视野下新闻传播学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团队的组建方面。融合新闻学的教学需要打造实力强大的教学团队。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评估,思考将符合教学要求的老师进行整合的途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闻学科的背景下,参与教学的教师不要局限在某个专业,甚至可以跨学校、跨行业合作。当教师团队组建起来以后,就需要召集相关的成员来共同讨论培养方案、任务分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中的学生反馈和教师自身的感悟来改进教学手段。在对学生的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适应媒介大融合的趋势。一句话,在教师团队组建方面,要创新课程组织形式、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建设方面。教改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要改革教学内容,要致力于以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和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来培养学生,让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业界的发展趋势和学界的教学方向,打造兼具时代性、理论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从更新、更科学的层面将融合新闻学的教学框架大体确定下来,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予以完善和更新。

最后是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方面。在这方面,要及时推进融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业界需求和主流媒体的融媒体中心为参考,加大信息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打造新闻报道内容资源库,构建起智能化、智慧化的实验室。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融合新闻生产方面有地方可以学、有内容可以操作。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建构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互融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实践思维‘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4 指导、引导学生创作实践作品

融合新闻学的教学不能将学生束缚在理论的高阁,要让他们将理论落地,学会用独特的理论视角来欣赏一件融合新闻产品的优劣,并能够有效地策划、生产融合新闻作品。基于此,在融合新闻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引导学生创作融合新闻实践作品。这符合学以致用的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新文科建设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让学生拥有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后,要加大作品创作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将他们打造成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新文科人才,让他们能够运用新兴的传播技术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有专业知识也懂业务的“双师型”人才,让他们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融合新闻作品的鉴赏、创作工作。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中,要加大实务板块的比重,大力培养学生的融合新闻策划、采写和制作等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融合新闻报道思维。在指导、引导学生鉴赏、创作融合新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围绕特定的专题来分享其对某个作品的简介,或推出自己的作品供他人品鉴。如果力度再大一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平时成绩的比例,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作品鉴赏和创作方面。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是最重要的,不能让学生唱“独角戏”,需要教师及时点评、及时提供创作的智力支持。

5 学界业界合作,促成“破圈效应”

融合新闻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较高,因而融合新闻学的教学需要实现学界和业界的联动,协同培养有理论、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中也提到,要开辟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新领域,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这告诉我们,融合新闻学的教育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闭环,相反,它需要与社会发生联动效应。在相关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配备业界和学界的导師,共同指导学生,形成“破圈”效应。

其实,当前很多高校都在推进这项工作。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亚信数据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亚信媒体融合实验室;浙江传媒学院与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其他的高校也应该及时推进相关的工作——无论处于那里,高校在开展融合新闻学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合作媒体,哪怕是处于地市级的高校,都能找到与地市级媒体合作的路径,更何况还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合作。其实,在思考与媒体合作时,不一定非要选择新媒体,因为在媒体融合时代,众多的传统媒体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要与媒体实现深度合作,不能停留在只签订协议书而不问合作的情况,要借助媒体资源,打造切实可行的校媒合作平台。

6 结论

当前,我国极为重视新文科的建设工作。新闻传播类专业也应该积极借助新文科建设的东风,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作为与数字技术联系尤为紧密的课程,融合新闻学这门课程与新文科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融合新闻学的教学要紧跟新文科发展的要求,紧盯国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2.0”,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力度,并将技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打造立体化、多学科交叉的培养体系,达到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政治素养高、专业基础强、业务技能水平高的文理科交叉人才,让新闻教育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融合新闻产品的生产中凝聚新时代的政治思想,较为成熟、较有创造性地构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新形象。

参考文献

[1]费再丽,陈锦宣.论新闻传播类专业实施“专业思政”的几个着力点[J].传媒,2020(11):87-89.

[2]张昆,张晶晶.“大实践观”:对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编辑,2020 (12) : 117-123.

[3]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08)[2021-0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html.

猜你喜欢

新闻学探索性文科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豆文科作品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孙文科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