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带货”也很忙
2022-05-30陈彦芙
陈彦芙
“咱家老铁们,喜欢这个东西的,请在公屏上打个1!”这是时下最火的直播“带货”用语。不过,古代大咖现场“带货”,丝毫不逊色于当今主播。就“带货”而言,他们可称得上是“鼻祖”。
在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需要,养马、相马成了当时的热门学问。有个叫孙阳(郜国人,今山东成武县)的人,很擅长相马,时人称他为伯乐。孙阳为了术业有专攻,特意去秦国“镀金”。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实践,他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成为相马专家。
曾有个人找到一匹骏马,想去马市倒卖赚笔钱。可是,那人在马市上连站三天也没有人来买。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伯乐,便前去拜访说:“我去集市卖骏马,可连续三天没有一个人来问。我想借您的名气将它卖出去,您只要围着马转一圈,佯装查看,离开时,您再回头看它一眼就可以了。”伯乐亲自验证此马为良驹后,便决定相助。
次日,伯乐去马市,按照卖马人的意思操作了一番。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见伯乐格外关注此马,便纷纷竞价购买。顿时,此马的身价倍增,以高出原来十倍的价格易主了。
无独有偶,东晋名士谢安“直播”带的货,则是带老铁们“逛”。
谢安,颜值高,且精通诗书字画,也算是国民偶像派了。一次,他的老乡因无钱回家,向他求助说:“我的乡愁,全都在我积压的五万把蒲葵扇里了!”当时已经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谢安看了看老乡的蒲葵扇,二话不说拿走了一把,然后带着它东游西逛,并时不时地扇几下。粉丝们看見后,觉得谢安太有意思了。一时间,满城掀起了一股“大蒲扇热”的浪潮。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时黄州的“绿色”猪肉正处于滞销状态。因为当时的富家子弟认为,舌尖上的美味只有牛、羊肉及各种野味。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苏东坡打算给黄州猪肉找个销路。于是,他开始研究美食,且亲自下厨反复琢磨烹饪方法,终使猪肉成功逆袭。为此,他还写了《猪肉颂》,介绍制作小窍门。
人们见大文豪把猪肉都写成“颂”了,都买回家尝试,做出来的猪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人吃人爱。后来,当地人干脆把这道菜称作“东坡肉”。
要说“带货”力度,非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莫属。曹丕是个吃货,他最爱吃的是葡萄——闲着吃,饿了吃,渴了吃,批文时也吃。他常常津津乐道:“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有了帝王的亲自推荐,自然会带动起“葡萄热”。
当然,看准商机的人更是大面积种植葡萄了。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凉州葡萄。曹丕品尝过后,大为称赞,并在诏书中写道:“一夜大醉醒来,吃下一串沾着露水的葡萄,那滋味美爆了!真是甜而不腻,脆而不酸,入口清凉,味道甘甜绵长,又多汁液,能除烦解渴……其他地方的水果,哪儿能跟葡萄相比呢?”有了皇帝的真情“告白”,葡萄不火才怪呢。
(摘自2021年第4期《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