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的阅读发展新样态
2022-05-30谢琰蔡骐
谢琰?蔡骐
【摘要】阅读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媒介技术的发展遮蔽了阅读者的主体性,也丰富了阅读者的体验性。如何克服技术弊端,发挥阅读者的主体性,推动阅读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是业界不容回避并值得探索的重要议题。元宇宙技术将给阅读带来新的变革,阅读将呈现新的样态,它关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阅读者的自我意识在场,是否突出人的主体性。具体而言,阅读主体表现为具身沉浸体验、数字身份认同、群体参与创造等特征,阅读客体则以技术实现了边界消弭和样态叠加。元宇宙真正赋能阅读新发展有三个着力点:深度体验强化自我意识、科技集群消解数字霸权、雅俗共赏助推全民阅读。
【关 键 词】元宇宙;阅读;新样态;主体性
【作者单位】谢琰,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蔡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2.009
2021年被视为“元宇宙元年”[1],“元宇宙”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反映了继大数据、区块链、5G、云计算等新技术之后的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根据学者的描述,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2]。梳理元宇宙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不少学者关注元宇宙对游戏、文旅、教育等领域和行业的影响,但对元宇宙与阅读的关联、元宇宙会给阅读带来怎样的变革,鲜有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阅读已经朝着数字化和移动化的方向发展。而进入元宇宙时代,阅读的主体和客体可能都将被重新定义,呈现新的发展样态。这一进程会带来哪些可能性,是本文的问题意识。
一、媒介技术影响阅读发展的辩证法
纵观人类阅读史,从口传时代、抄本时代、印刷时代再到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阅读是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的。当前,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媒介技术已然渗透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人们沉浸于媒介塑造的“数字牢笼”而不自知,人的主体性将走向消逝[3]。这一说法固然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同样不应该被忽视的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阅读带来了诸多便利。问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阅读者如何有意识地找到与媒介共存的和谐状态,掌握主动权,使技术进步成为推动阅读发展的主要动力。
1.媒介技术遮蔽了阅读者的主体性
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碎片化、浅层化、消遣化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特别是智能算法推荐体系出现之后,阅读者成了“行走的数据”。通过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人们不用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读到大量与自己阅读兴趣相匹配的内容。以微信读书、掌阅等阅读类APP为例,读者的搜索、浏览、评论、互动等行为都会生成大数据,平台基于這些数据再向读者推送与其阅读习惯匹配度较高的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阅读平台替读者做了“读什么”的选择。C.W.安德森认为,这些读者是算法受众,有着极容易识别的需求和欲望,用合适的算法很容易就能识别其需求并给予满足[4]。因此,算法在助推阅读实现精准定位和个性定制的同时,其实也限制了阅读者的自主选择权。并且,这种对用户欲知诉求的满足和对应知诉求的忽视,很有可能带来信息窄化,增加出现“回音室效应”的风险[5]。根据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来看,人的主体性已然在技术不断地逼迫下被遮蔽[3]。
2.媒介技术丰富了阅读者的体验性
虽然媒介技术带来了一些弊端,但这不可能成为阻挡技术发展的理由。媒介技术在人类阅读中始终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听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受到大量用户的欢迎。不同于以往的视觉参与,听书调动了人的听觉,而且满足了人们高效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激发并唤起阅读者的身体体验与心理体验是阅读通向体验之路的重要手段[6],集视、听、读、互动等于一体的阅读产品不断涌现。2022年4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与新华通讯社联合推出了线上阅读平台“悦读汇”和线下阅读体验馆“新华@书店”。在“悦读汇”,读者可以获得可读、可听、可看、可互动、可分享的一体化体验;“新华@书店”则推出了“读书的滋味”“读书的风景”“读书的声音”“读书的变革”几个展览单元。线下还设有朗读亭,读者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后可以上传到“悦读汇”平台。随着技术不断迭代,阅读呈现更多元的样态,而阅读者通过多感官参与也获得了更丰富的体验。
值得肯定的是,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阅读发展的新语境。元宇宙技术将给阅读带来新的变革。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看,人并不独立于媒介技术而存在,人与阅读媒介之间是一种共存关系[7]。因此,如何克服技术弊端,让阅读者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推动阅读走向更良性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判断元宇宙时代的阅读将呈现何种新的阅读样态,这种状态与人的主体性之间会进行哪些调试,从而保证人的主体性不被技术所淹没。
二、对元宇宙时代阅读新样态的展望
阅读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认识活动,元宇宙时代的阅读可以从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
1.阅读主体:通过身体与技术强化人的主体性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阅读主体因媒介技术的过度介入反而失去了选择权和自主性,人的身体成为被技术异化的工具。而在元宇宙时代,身体与技术应该在相互构造和实践中强化人的主体性,赋能阅读生态场的良性建构。具体而言,这种主体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具身沉浸体验。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在元宇宙场景中,可以说“人是媒介的延伸”[8]。扩展现实技术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VR、AR等。身体的不同部位通过连接传感器和VR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人机交融。由此,技术嵌入了身体,身体对接到虚拟场景中,成为数据生产主体。根据学者论述,具身是指身体通过意向性技术与世界和他人达成的一种实践过程,所谓意义、理解和沟通都奠基于这种身体实践过程[9]。元宇宙场景中的阅读者将从视觉上的沉浸走向全身性的沉浸,当前的一些阅读产品主要在视觉和听觉上做了尝试,而元宇宙时代将实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例如,Metaverse公司开发的触感手套,可以为佩戴者隔空传递真实的触感,虚拟产品还能产生纹理感和振动感,实现与超距外的人隔空体验真实的肢体接触。当前,3D/VR技术被更多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2016年5 月,《纽约时报》推出第8个虚拟现实产品《寻找冥王星的寒冷之心》,并向在线订户赠送30万个谷歌纸版VR眼镜;2016年4月,英国《卫报》与Google新闻实验室合作完成沉浸式VR报道“6x9:单独监禁的虚拟体验” [10]。类似内容在元宇宙中将越来越普遍,即便在虚拟世界,阅读者也将产生强烈的临场感和真实性,获得身临其境、多觉联动的沉浸式体验。
第二,数字身份认同。数字孪生技术是元宇宙的另一项核心技术,它能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景观与人文景观完整而精确地镜像化至虚拟世界当中,形成物理世界的复刻版本。不仅如此,这个世界也是由“人”组成的,这意味着人们在元宇宙时代将拥有虚拟化的数字替身,以灵活的数字身份社交、娱乐、购物、阅读等。目前的数字阅读平台主要通过用户创建账户的方式留下数字痕迹,兴趣相同的用户通过评论、分享等行为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交场域,有学者视其为社交“圈层化”。元宇宙场景中的数字身份更多元。学者对元宇宙图书馆做了探索,认为该场景中集成了不同角色的虚拟数字人,包括图书馆的用户和服务性NPC,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及时交互,也可以通过服务性NPC享受数字资源检索查询、信息咨询、资料查询、资源付费等服务[11]。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元宇宙建构的阅读场景中以多元化的数字身份体验、探索,从中得以感知自我、认知自我,并通过与他者的互动,在同类中寻找价值观、文化圈层上的共鸣,从而获得身份认同。
第三,群体参与创造。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指出,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源于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人获得空前膨胀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由此具有全新的自我理解。只有自主性,才会催生人们的创造力[12]。元宇宙创造的基础是个体创造活动,在此基础上,群体参与创造成为元宇宙发展以及迭代更新的根本动力[1]。研究者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建构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经济体系,通证(Token)模型能够激励早期生态开发者贡献代码和产品,为生态的持续市场运营增长提供保障,帮助人们在现实之外创造增量价值。元宇宙技术还为群体协作操控、分布式协同创新以及创新成果保护等提供了充分支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所有节点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元宇宙的这一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阅读者的参与度,从而给阅读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2.阅读客体:以技术实现边界消弭和样态叠加
元宇宙技术的交互融合和集成应用突出了阅读主体在阅读中的体验、认同和创造,也给阅读客体带来变化。基于高度发达的虚实相融技术,元宇宙将打破目前“虚拟”与“现实”的壁垒,消解“线上”与“线下”的概念,最终无限扩容,恒定动态,颠覆和超越上一代互联网格局。具体而言,元宇宙的阅读客体将实现边界消弭和样态叠加。
第一,阅读边界消弭。阅读边界消弭既包括深、浅度阅读的界限模糊,也指向内容的雅俗融合和雅俗共赏。在智能互联时代,人们对阅读的欣赏受制于技术,很难体现雅与俗的选择性。而元宇宙技术将进一步推动阅读内容的化雅成俗、由俗入雅。化雅成俗,是指让高雅的内容以通俗、大众化的方式呈现,注重可读性、观赏性或体验性。2021年世界读书日,中图公司与国家图书馆共同推出了5G 全景文化典籍《永乐大典》,展陈设立在国家图书馆5G全景阅读展厅中。观展的方式别出心裁,借助270°裸眼、360°电视和720°眼镜,全景赏析国画和典籍[13]。技术实现了从平面作品到立体场景的转化,原本需要想象力介入的二维空间变成了可以直接感知的三维世界。随着元宇宙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交互性、沉浸式和3D体验,一些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文献书籍将以更丰富和灵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俗入雅,则是指把通俗的内容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使阅读者既能获得美的体验,也能得到知识的启迪和思想的熏陶。在元宇宙时代,更多的技术手段将作用于这一点,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如此,阅读将迎来更具活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阅读样态叠加。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元宇宙对阅读的另一个影响是样态的叠加。在元宇宙中,阅读样态的叠加不仅仅是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的组合。正如波尔特(Jay David Bolter)所言:“虚拟现实使用的是感知媒介而非符号媒介。”因此,元宇宙叙事的核心是感知逻辑而不是观照逻辑[14]。元宇宙追求身体的体验和沉浸,场景、情节、角色是其中的关键要素。由此,元宇宙也必将呈现更多元的阅读样态。以文学作品为例,作家唐家三少在2021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未来网络作家的一个可能性贡献就是具有元宇宙意识的创作,要在不同的作品中创造相对完整的、体系化的时空世界。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学作品将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很可能被开发为“虚拟现实世界”。再以新闻报道为例,近年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卫报》等都对沉浸式新闻做了大量探索。这种将现实与虚拟融汇的新闻不再以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展开,而是通过虚拟场景、交互游戏等样态呈现。可以说,元宇宙出现后,虚拟现实新闻追求真正三维世界的创造,新闻消费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让自身沉浸于新闻现场,以某个角色参与到新闻中去[15]。随着元宇宙时代阅读客体的样态发生变化,人们的阅读行为是在临场体验中完成的,其突出的是閱读主体的多源性感觉器官调动,强调的是阅读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和理解。
三、元宇宙赋能阅读新发展的着力点
技术具有双面性,它为人们带来了阅读便利,但也限制了人们对自我认知、意识和价值的评判。技术不应控制人,而应赋能人,但这个过程仍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对此,阅读技术的发展需要关切几个问题。
1.深度体验强化自我意识
有研究者认为,元宇宙是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态[1]。在增强现实、生命记录、镜像世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居民不仅能获得与真实世界同样的真实体验,而且全生命周期的生命记录进一步增强了沉浸体验[16]。这种“感知即真实”的体验,无疑强化了阅读者的自我意识,也被研究者视为元宇宙得以成功运行的关键。类似于当前的游戏成瘾现象,用户一旦戴上VR/AR眼镜、图传头盔等,就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中抽离出来。在商业竞争的逻辑之下,元宇宙场景会进一步争夺用户远程在场、分身在场、虚拟在场身体的注意力[8],导致人们可能会过度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丧失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由。因此,政府部门、阅读平台和出版机构等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从元宇宙使用频率、单次使用时长、阅读行为规范、阅读伦理等方面进行制约。提高阅读者的自我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2.科技集群消解数字霸权
随着数据体量的扩充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数字霸权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元宇宙以去中心化的社会形态存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尝试是对数字霸权的反抗。正如Roblox的联合创始人Neil Rimer所指出:“元宇宙的能量将来自用户而不是公司。”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单独建立元宇宙,而是要依靠各方的集合力量。Epic公司CEO蒂姆·斯威尼也强调,元宇宙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于它并非出自哪一家行业巨头之手,而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共同创作的结晶[1]。也就是说,元宇宙由强大的科技集群共同建设和维护,其经济模式是利益相关者制度,价值共创者就是利益共享者,由所有参与者共建、共创、共治、共享。
当然,也有研究者对元宇宙的未来充满忧虑,认为如果对元宇宙背后的编码价值观不假思索,对操控元宇宙的平台规则不加分析,那么元宇宙不一定是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传播环境。具体到元宇宙中阅读场景的建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元宇宙公司和阅读平台等共同协商和制定元宇宙阅读的技术标准,实现阅读系统构架、阅读技术构架、元宇宙框架等标准化,并且还要随着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资源供给等的不断变化,实现相关内容的快速拓展与功能完善。另外,鼓励具有尖端技术的公司加入,构建元宇宙阅读研发共同体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有效激发个体主动参与其中,也是个性化子元宇宙建设的有生力量。
3.雅俗共赏助推全民阅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倡导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是当今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宗旨。自2014年开始,数字阅读的接触率已经超过传统阅读。如果能进一步推动元宇宙时代阅读的良性发展,将有助于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从内容角度而言,雅俗共赏让晦涩难懂的书籍走进大众视野,以通俗优美的样态呈现,被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阅读和欣赏,这正是全民阅读的前提。
前文谈及化雅成俗和由俗入雅,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俗”走向庸俗化,缺失审美性。事实上,阅读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价值关系体现了阅读主体对客体的现实需要,而审美关系是与功利性有着质的区别的精神愉悦。不论技术如何发展和介入,审美的意境和内容的质量才是核心。当前一些数字阅读产品过度强调技术的运用以及炫目的视听效果,转移了读者本应投入阅读的注意力,还有很多产品机械套用模板,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元宇宙技术将给阅读及其产品设计带来更多可能,在雅俗共赏的路上,避免步入重技术轻审美的怪圈。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人们几乎集群性地被卷入到信息盈余、知识爆炸的环境中[17]。未来,元宇宙或成为“平行世界”一般真实存在的数字新世界。在这个全新的生态中,时间和空间结构将写下新的注解,阅读也将迎来新的样态。沉浸感强、虚拟现实融合、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呼唤一种“共建、共创、共治、共享”的理想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元宇宙制约了不良的个人和不良的程序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普遍的合作机制。当然,这是近乎理想的阅读样态,在元宇宙阅读的探索之路上必然还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面对。虽然元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未知数,但笔者仍寄希望于它赋能阅读的新发展和人的主体性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易欢欢,徐远重. 元宇宙[M]. 北京:中译出版社,2021.
[2] 北京大学学者发布元宇宙特征与属性START图谱[EB/OL]. (2021-11-19)[2022-03-16]. https://
share. gmw. cn/it/2021-11/19/content_35323118. htm.
[3] 郭小安,赵海明. 媒介的演替与人的“主体性”递归: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及审思[J]. 国际新闻界,2021(6):38-54.
[4] 叶夫根尼·莫罗佐夫. 技术至死:数字化生存的阴暗面[M]. 张行舟,闾佳,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5] 许向东,王怡溪. 智能传播中算法偏见的成因、影响与对策[J]. 国际新闻界,2020(10):69-85.
[6] 蔡骐,赵嘉悦. 透视加速社会中的阅读景观[J]. 中国编辑,2022(6):26-32.
[7] 郭焕萍,李小品. 媒介技术哲学视角下的在线阅读批判[J]. 现代出版,2009(4):47-51.
[8]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 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J]. 新闻界,2022(1):76-84.
[9] 芮必峰,昂振. 传播研究中的身体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看具身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3-39.
[10] 陈昌凤,黄家圣. “新闻”的再定义: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J]. 新闻界,2022(1):55-63.
[11] 向安玲,高爽,彭影彤,等. 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EB/OL]. (2022-03-07)[2022-03-16]. http://www. 360doc. com/content/22/0307/10/6943848_1020432863. shtml.
[12] 查爾斯·泰勒. 现代性的隐忧: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M]. 程炼,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13] 世界读书日5G新阅读全景《永乐大典》亮相[EB/OL]. (2021-04-23)[2022-03-16]. https://t. ynet. cn/baijia/30697266. html.
[14] 周志强. 从虚拟现实到虚拟成为现实:“元宇宙”与艺术的“元宇宙化”[J]. 中国文艺评论,2022(2):63-66.
[15] 郑满宁. 元宇宙视域下的新闻产品:社会动因、实践模式和理念变革[J]. 中国编辑,2022(2):76-81.
[16] BOLGERR K. Finding Wholes in the Metaverse:
Posthuman Mystics as Agents of Evolutionary Contextualiza
tion[J]. Religions Volume,2021(9):1-15.
[17] 林玮. “算法一代”的诞生:美育复兴的媒介前提[J]. 教育研究,2021(7):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