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敬的底气
2022-05-30游游
游游
世界上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受人尊敬,他人的尊敬会给一个人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人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价值,对未来的前行产生更大的信心。
有的人认为他人的尊敬是外在的光鲜带来的,因此,与人打交道,他们最喜欢炫耀表面的东西。当了什么官,一定会巧妙地将级别告诉别人,生怕人家将他“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得了几次奖,兼了多少职,绝对会在名片上注明,好像不说明一下旁人会感觉不到他是优秀人物;赚了些钱,情不自禁地要在周围人面前炫耀,仿佛不显摆一下,不能突出自己的“杰出”……这些人就是没有想到一点:官、名、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它们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他人出自内心的尊敬,其实不是一回事。
一个人被人尊敬是需要底气的。尊敬与尊重不同,尊重是基于人的权利上的平等,基于对无妨公序良俗的一切社会行为的包容,它可以产生于上对下、强对弱、老对幼。但尊敬包括了钦佩、敬意、欣赏等东西,它的档次更高,情感性更强。
人不是沙漠中的孤峰,總得与其他人打交道。你正直、善良、坦荡、包容、温柔,一句话,就是性格特别好,他人与你待在一起,会觉得温馨、舒服。如果你再往前走一步,胸怀天下、大公无私、勇于献身,这种好性格又会升华为高尚的操守,他人便可能对你产生高山仰止的敬意。屈原、林则徐、黄兴这些人,他们长得不一定比我们帅,学历也不一定比我们高,为什么后人怀念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品质纯粹,世人在其高峻与宽博面前看到了美好。
我一向觉得人要上品位,要受人尊敬,得有不断改良自己的习惯。怎么改良?简言之就是阅读加思考。人的知识来源无非两种: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人生有涯,由实践得来的直接经验终归有限,还得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取间接经验。阅读了,脑子里的知识就多,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就有更多的办法。生活中一些没有底线的事,不一定是处境不佳的人干的,但往往是不学无术、极度无知的人干的。阅读的同时,更要懂得思考。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这无疑是对的。实践证明,越是喜欢思考的人越能显示出自己的聪明。而与聪明人“亲密接触”,是让自己变聪明的最好方式。
人得有成事之才。所谓“成事之才”,就是干一件事就将它做到极致,让它体现出高度的“技术含量”。你是公务员,无论上级将你安排到什么岗位,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作为,谁能不赞美你?你是大学老师,口吐莲花、观念前卫,上一门选修课,教室里人满为患,连门外都有学生站着听课,谁会不追捧你?你是一个作家,作品格局宏大、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总被读者转来转去,谁会不崇敬你?
不管出身、经历、所受教育、获得的位置如何,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天生受人尊敬的权利,我们是否受尊敬,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作为及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你的生活与他人关联不大,你个人获得的成功再多,也没有资格赢得这份尊敬。你的生命高度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哪怕职业位置、获得的名气、拥有的金钱并不那么显眼,你依然会受到人们出自内心的尊敬。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