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是生命的一剂良方

2022-05-30蔺丽燕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种豆薄言田家

蔺丽燕

所有的赏赐都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一位伟人曾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最快乐的劳动,是《诗经·周南》里的《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春日迟迟,有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这劳动的歌声,让春天有了栩栩如生的模样,有了波澜起伏的蓬勃姿态。

最遵从本心的劳动,是陶渊明笔下的“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明自己也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苦劳作了,到头来,豆苗稀疏,荒草萋萋。不知道五柳先生每每伫立在田埂之上,作何感想?他是优秀的诗人,是能够遵从内心而活的读书人,然而却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不过,这又何妨?因为,在先生看来,“愿无违”才是最重要的。这田间的劳作荡涤了郁积于胸的苦闷和惆怅,让灵魂的脉搏与一草一木相应相答。人生,因为劳动而拥有了一分宁静与平和。

最忙碌的劳动,藏在白居易的《观刈麦》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麦收时节,田家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快了很多,就连那些曾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都提着茶水,和大人一起到地里送饭。忙碌的劳动,是在与时间赛跑,颗粒归仓,心中不慌。

一位哲人说,在太阳底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那些在骄阳下挥汗如雨的劳动者,当他捧起一碗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春风拂过,心底一定有阳光盛开。是劳动,让他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敬畏;也是劳动,让他感悟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箴言,然后,代代相传。

最幸福的劳动,大概就是辛弃疾笔下的简笔勾勒:“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三个儿子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锄豆的锄豆,编织的编织,就连最淘气可爱的小儿都在仔细地剥莲蓬,悠闲地享受劳动得来的颗颗美味。这样的劳动场景,读来令人艳羡;这样的劳动生活,不就是今人心心念念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吗?这是最贴近自然的原生态的劳动,让脚步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寂寞、恶习和贫困。常年从事劳动的人,他的日子不会是干瘪的、僵硬的、没有一丝活气的。你看辛弃疾笔下的三个儿子,哪一个不快乐,哪一个不满足,哪一个不惬意?与劳动为伴的人,他的身上少有恶习,比如懒惰、拖沓、敷衍和挥霍。一个全心全意劳动在土地上的人,他弯腰曲背挥洒了多少汗水,土地是心知肚明的。每一粒种子,因为汗水的滋养,来日都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这是劳动的馈赠,是献给辛勤耕耘者丰厚的奖赏。劳动与思想是心心相印的共同体。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劳动才能变得愉快。做一个有思想的劳动者,劳动就不再是枯燥的重复、单调的轮回;做一个有思想的劳动者,劳动才会将乍现的灵感毫无保留地赠予你。如此,生命的财富才会越积越多,人生才更加丰腴饱满。

美德在劳动中产生。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孕育美德的温床。劳动,让人明白世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可以经过辛勤的劳动而得到的;劳动,也让人明白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劳动中,人会心生纯净的谦卑,从此对待山河万物,不觉间多出了几缕柔情与悲悯。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种豆薄言田家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科学报道,一项种豆得瓜的事业
《周南·芣苢》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伢伢种豆
田家村风气好的奥秘
种豆得瓜 猎兔得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