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小孩
2022-05-30潘慧敏
潘慧敏
现代社会,“内卷”“鸡娃”盛行,这种现象的本质不是父母“不能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而是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平庸的部分,忽略了闪光点”。
开学初,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活动“特别的我”,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同伴分享“我”的特别。
小米:我的名字很特别。
亿森:我特别高。
小可:我有双胞胎弟弟,非常特别!
文文:我跑步特别快。
果冻突然说:我觉得小小宝特别矮,非常非常矮!
孩子们:哈哈哈哈!
小小宝噘起嘴,非常不高兴:那我还发现蛋蛋特别爱发脾气,爱打人!
孩子们:是的,蛋蛋爱生气,还打人!
蛋蛋:哼!我要生气了,你们不要说了!
小宝:悠悠也是,她也打人。
孩子们本应为自己的“特别”感到自豪,但随着讨论的进行,却慢慢发展为被指出“特别”之处而气急败坏,“讨论”不可避免地升级成了“争吵”。
坏种子真的坏吗
晨间谈话引起的争吵是一次契机,教师趁热打铁,开展《坏种子》绘本阅读活动。
教师:《坏种子》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悠悠:有一颗坏种子,总是迟到、撒谎、欺负别人,还不洗手、不洗脚。
教师:你们觉得他坏吗?
汤圆:他最后变好了,所以他不坏。
王锦洛:他不是真的坏,是因为别人说他坏,他才觉得自己很坏。
沛临:他的家人都失散了,自己还差点丧命。他很伤心,所以才变坏的。
认识绘本中诙谐可爱的“坏种子”形象后,孩子们开始反思,坏种子真的坏吗?为什么坏?在绘本的铺垫下,教师引导孩子们重新审视晨间谈话的话题,抛出了新的问题。
教师:想一想,小小宝为什么个子比较小?
果冻:因为小小宝总不午睡。我妈妈说,不睡觉就会长不高。
文文:因为小小宝是班里最小的小朋友。他是8月31日生的,他的学号在最后。
教师:蛋蛋什么情况下会生气?
等等:有人跟他抢玩具的时候,把他搭的积木弄倒的时候,蛋蛋都会生气。
乐乐:别人把我辛辛苦苦搭的积木推倒,我也会生气。
孩子们认真地思考了“不好”的原因,有的结合他人特点进行思考,有的通过联想进行了换位思考。教师对此进行追问,引发了进一步讨论。
教师:这些不好可以变好吗?
汤圆:可以啊,小小宝多睡觉,就会慢慢长高。
大宝:玩积木的时候好好玩,蛋蛋就不会生气、不会打人了。
对爸爸妈妈说: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时常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标签可能来自大人,也可能来自同伴。但其实,标签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些可被改正的小错误、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甚至在某些情景下,这种所谓的“不完美”成就了孩子的闪光点。重新讨论时,教师通过创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激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能重新审视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使评价更为正向。儿童在自我评价时会被情绪影响。当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其自我评价往往较高,反之其自我评价较低。同样的,当孩子评价他人时,也会受到情绪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应看到孩子的“特别”之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正向评价。
优缺点调查表
为帮助孩子们了解本我、接纳自我,教师引导孩子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认识自己,制作一份《优缺点调查表》,请家长参与记录。第二天,孩子们带回了调查表,并坦诚地向同伴介绍自己。
小溪:我打针的时候很勇敢,从来都不哭,但是我会赖床。
小奕奕:我不会连续跳绳,但是我每天都坚持跳200个,妈妈说我越来越好了。
汤圆:我跑步很快,但是很着急,经常在大人说到一半就插嘴。
文文:我很乖,但是有时候会有点害羞。
对爸爸妈妈说: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记录优缺点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直面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接纳自己的路上有父母的倍伴,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虽然但是”夸夸卡
有了前期活动的铺垫,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是不完美的。借此机会,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了“虽然但是”夸夸卡,帮助孩子接纳同伴、欣赏同伴。制作时,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个同伴,在卡片上,以坏种子表示同伴不好的地方(虽然),以好蛋表示同伴好的地方(但是)。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互相交换卡片,一起分享、讨论。
小小宝:虽然诚誠总是爱插嘴,但是他画画的时候特别认真,画得特别好。
乐乐:虽然悠悠会打人,但是她也爱帮助别人。
悠悠:虽然蛋蛋经常发脾气,但是他的积木搭得特别好,像个建筑师。
孩子们看得见同伴的不足,更看得见同伴的优秀。
对爸爸妈妈说:“虽然但是”夸夸卡以轻松、温柔的方式在孩子之间传递接纳的勇气。在互相换卡的过程里,孩子们悦纳了自己,也包容了他人。就像故事《坏种子》的最后,“他不那么坏了!”这句话,让坏种子的内心充满了能量,他微笑着,准备迎接更好的自己。“虽然但是”夸夸卡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评价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让孩子知道,这些不足不影响闪光之处;同时,也让发出卡的孩子了解伙伴,接纳他人。
“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没关系”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孩子们互相讨论,与伙伴一起制订进步计划。
小小宝:我要多睡觉,睡觉可以帮助长高,实在没那么高也没关系。
哈哈:我会赖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不能赖,周末的时候没关系,可以睡得晚一点。
蛋蛋:想生气的时候先深呼吸,去情绪角落那里投几颗代表生气的红色石头。真的很生气也没关系,生气是正常的。
同时,我们也给爸爸妈妈提供了适合在家园共育时开展的心理游戏辅导,请爸爸妈妈配合,以乐观和包容的心态,帮助孩子实施进步计划。
对爸爸妈妈说: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过程,也是帮助父母接纳“完整的孩子”的过程。现代社会,“内卷”“鸡娃”盛行,这种现象的本质不是父母“不能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而是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平庸的部分,忽略了闪光点”。这听起来是两种略微不同的认知方式,但其实关乎孩子能否好好地认识这个真实世界,接纳自己:也关乎他是否有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将未能否自如地生活在社会中。
不完美也能“展”
接纳自己:不完美画展
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不完美的自己,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教师在画上记录下孩子们的话,和孩子一起,把画展示在主题墙上,布置成“不完美画展”。
五月:我喜欢开玩笑,我是个顽皮小孩。
小馨:我很害羞,不太敢说话,我是个害羞小孩。
城城:我有好多问题,总是问为什么,我是个疑问小孩。
悠悠:我看了很多恐怖片,总觉得有很多怪兽,我是个胆小的小孩。
接纳他人:王氏宠物介绍展
主题活动进行到后半阶段时,发生了一件让我们欣喜的事:平时比较胆小的王锦洛主动跟妈妈说,想把家里养的豹纹守宫、跳蛛、狼蛛带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们分享。妈妈联系了我们,我们决定给王锦洛开一个“王氏宠物介绍展”。在妈妈的帮助下,王锦洛不仅在家里反复练习如何向小朋友介绍他的爱宠,还制作了宠物介绍海报。
开展当天,王锦洛非常紧张,声音很轻,本来背好的稿词都忘记了,小臉涨得通红。我们引导王锦洛放松,告诉他,只需要像平时跟小朋友说话一样来介绍就可以了,紧张的时候,可以看着海报慢慢说。慢慢地,王锦洛放松下来,开始一一介绍。小朋友们很感兴趣,听得很认真,提出的很多问题,王锦洛都一一作答。他慢慢地放松了,同伴的好奇、崇拜撑起了他的自信;他克服了心中的胆怯、紧张,展示出博学的一面。而且,在王锦洛紧张的时候,孩子们不仅非常有耐心,甚至还有孩子自发地鼓励他慢慢说。
对爸爸妈妈说:“不完美画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同伴,同时也为接纳各自的不完美作好了铺垫。“王氏宠物介绍展”给孩子提供了接纳同伴、展示自己的机会。由于现场互动时间有限,我们请孩子回家和父母继续对主题活动进行讨论并记录,在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里,延续主题活动。
早在出生的那一刻,小小的生命就走在了成长为完整的人的道路上。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有些困难,但不妨碍我们一直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自己、丰富自己、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