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2022-05-30魏淑荣
魏淑荣
语文教学的重心就是读、写、学与说,读、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大量的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叙事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写出更优质的文章,而大量的写作又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敏感度,促使学生能更流畅地进行阅读。因此,如何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一体化,促使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的双向提升,帮助其更好地运用语文,已成为当代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通融、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读写结合,能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构建写作框架,能更流畅地进行创作。且阅读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多积累一些成语或名句,将其记录或者背诵下来,作为作文素材,让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再那么平淡无奇。学生通过积累优美语句,来为自己的文章添砖加瓦,更有质量。其次,阅读充满趣味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对文本的仿写兴趣,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显著提升,从而削弱了对写作的抵触情绪。此外,阅读和写作都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能感知到阅读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保持较高的兴趣,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中,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得到广泛激发,也能保持更强的恒心去面对阅读和写作,让阅读和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阻力,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总之,阅读和写作之间有丰富的联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和知识积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学生在不断地写作中也能增强对文字的敏感度,从而更流畅地展开阅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探究
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对字、词的讲解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探究,忽略了对文章的深层次探究、理解,缺乏对文本主题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学生在阅读后不能较为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本意,甚至对文章的内容存在曲解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成效,有的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较多词汇,然而却缺乏情感,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二)忽略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能流畅写作的前提,然而部分教师通常让学生根据单元的主题作文内容写作,没有让学生结合单元的阅读文本,学生写作时无法从阅读文本中获得灵感,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偏离主题,整体水平不佳。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真情流露”的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那个星期天》《匆匆》等文章开展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文章看别人是如何“写情”的,然而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读写结合”,没有让学生结合文本,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无法写出真情流露、细致入微的文章。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蕴含了大量的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对教材的阅读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然后让学生对改写内容进行口头描述,学生在口头描述后,心里已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写作体系,这时就会更容易接受写作,写完之后,再将作文交给同学相互修改,让学生互动起来,在交流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幅度提升,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的主题写作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在学生熟悉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之后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口头描述,如:“有父母的陪伴,真好”“感谢他一直在我身边”等,这时他们就已经将课文的表达变成了自己的表达,这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写作,并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扩增知识厚度的主要途径。而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读后续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启发,以此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共同进步,最终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妤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散文百家,2021(21):147.
[2]周清香,传金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