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BIM系统可视化在环艺教学中的研究
2022-05-30刘晓曼
刘晓曼
关键词:“互联网+” BIM系统 环艺教学 空间设计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8-0145-03
引言
BIM建筑信息化帮助教学手段多元化,在“新文科”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并形成了“互联网+行业”的新模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融合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逐渐衍生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方式,为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不仅需要有特定的互联网软件支持日常教学工作,还要能够更加系统且高效地完成施工绘图、三维建模以及统计分析等工作,这就需要基于“互联网+”背景构建BIM系统,以便助力环艺教学成效的稳定提升。
环艺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要求高的课程,且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帮助其夯实基础,还要关注实践探索环节,及时创新授课的方法和内容,并积极发挥互联网优势构建BIM系统,不断简化教学过程、深化学生印象,由此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促使其在参与中吸收和内化所学内容,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继而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为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受到高校及各个企业的重点重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在教学中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改革工作,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同时突然学生就业空间。BIM又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最早用于建筑行业,属于一种数字化工具,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被广泛用于各行业中,将其用到环艺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地完善设计的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和出图特征。传统模式下设计,大多是通过CAD平面软件来进行平面设计,之后利用3D软件将其制作成立体模型,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最终的设计效果不理想,降低资源利用效率。
一、BIM概述
(一)基本概念
BIM主要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最先是被应用于建筑行業,能够提供各种准确且科学的数据,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具体来讲,BIM是依托于三维模型的一种设计思想或是方法,属于资源集合体,且其中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能被共享,也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并实现数字化表达目标,主要步骤包括设计、施工、运营、过程和结果。
(二)应用优势
以往的环艺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往往是借助CAD之类的图形软件完成平面设计任务,然后再使用三维软件对平面图进行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立体的模型。这种情况下,环艺设计的工作量会非常大,也会因为平面图的独立性,导致立体设计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升,且会影响资源利用率。此时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依托各种数据,更为直观且立体地完成场景构建与模拟工作,有利于设计者基于更加真实的环境进行设计,简化他们的工作过程,同时不断提升其设计质量和效率。另外,BIM技术可以用来统计设计中需要的材料,分析其属性和市场价格,然后做出预算,以便增强设计成本预算的准确性,且可以用来修改和更新数据,使之更加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并满足设计者的需要。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充分意识到了BIM技术在环艺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开发该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机制,并据此进行教学改革,旨在加深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教学创新步伐,为环艺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行业需求现状以及向建筑信息化建模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后,互联网正逐步从消费业向传统产业进军,建筑行业已悄然步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但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一直以来表现出从业者素质较低,互联网程度低,信息不透明、生产、管理成本高等特征。
与传统认知中的纯艺术专业不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仅需要学习美术知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也需要立足实际,学习丰富多彩的技术类课程,保证理实结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毕业之后更为顺利地就业,同时适应行业要求,与建筑企业、装修公司等对接起来,以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完成岗位工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目前 BIM 技术在设计建模阶段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国际上类似于 Revit、ArchiCAD、MagiCAD 等 BIM 软件超过百种,正逐步进入施工、管理等深度系统性应用:根据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用户认为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延伸是 BIM 发展的特点,并且四成以上的用户认为工程施工是 BIM 应用最具价值的阶段。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很强,其包含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基础的史论课,也有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需要教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夯实基础,还要关注实践教学模块,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以便使之利用更加优质的作品来传递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取向,辅助增强其学习成效。但是目前的环艺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追求形式,所设计的作品比较单调,表达趋于片面化,即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比较侧重于讲授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形式、技巧,片面追求外在的艺术表达效果,如颜色、空间造型等,但是并未立足整体去分析和思考,设计时对于内涵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以致于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立意很高,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却不尽如人意,很难体现出意蕴美,其次是思想与手法方面存在问题,环艺设计不是单一存在的活动,其需要与各领域、各课程结合起来,还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市场的需求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审美风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保守,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较少,以致于学生们很难在日常学习中实现较大提升,个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无法得到发展,进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
四、BIM技术与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
(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专业中的重要模块,其中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BIM技术技术,具体如下:第一,BIM技术可以实现可视化目标,即可以让设计出来的内容变成可见的,具体指的是利用BIM技术创建三维的图形,然后呈现在人的眼前,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室内的各种陈设,并预设灯光、材料等,呈现完整、准确且清晰的设计内容,满足视觉需求[3]。第二,实现参数化建模目标,即可以构建不同的图元,并及时调整参数,使得不同构件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图纸一致。第三,落实协同设计的目标,即室内设计不是独立板块,其既要与建筑知识相联系,也要与其他专业挂钩,而且无法依靠一人完成所有的设计内容,此时就需要运用BIM技术来构建协同工作的平台,同时推动数据共享、简化交流过程,便于设计者在此过程中更为高效地进行管理、分析,提升设计质量。第四,促进各种性能的优化,一般而言,室内设计包含的元素比较多,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很高,此时就可以运用BIM技术添加相应的物理数据,然后传输到对应的分析软件中,再进行整体的剖析和改进,有助于降低失误率,促进室内设计的整体优化。第五,保证设计管理成效,每当室内设计结束后,可以使用BIM技术对成本、面积、体积体积各种装置等进行统计,通过精准分析来把握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如图1。
(二)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在环艺设计中,景观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主要指的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的设计,且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区等提供服务[4]。在此模块中,BIM技术的应用如下:首先,提升可操作性,即可以在进行设计之前利用BIM技术来搜集对应地区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壤状况、水资源等,且可以进行抽象分析、总体评估,然后进行模拟,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其次,优化地形设计流程,即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之后施工的主要依据,此时运用BIM技术,可以及时录入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并导入相关软件之中,然后形成3D的地形图,再展开详细分析和计算,便于之后据此进行施工[3]。
(三)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入新时期以后,环艺设计专业不再局限于之前的课程内容,还增添了绿色建筑方面的素材,所以也可以利用BIM技术探索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以迎合时代需求,保证环艺设计的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使用BIM技术分析绿色建筑的相关要素,包括光环境、雨水环境、相关能耗等,并导出具体的数据,通过总体分析得出最为合理的结论,然后展开具体设计。
(四)与智慧设计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环艺设计中也衍生了智慧设计的内容,此时,也需要利用BIM技术来提升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可视化呈现确定一些细节内容,并及时修改和完善,有利于提升设计的质量,而在计算造价成本时,也可以运用BIM技术来计算所建立模型中的内部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施工阶段也可以发挥BIM技术的优势,通过预先模拟的形式为施工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还可以应用于管理环节,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控制风险[5]。
五、“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手段多元化”背景下的BIM技术在环艺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环境建设
1.教学平台建设:针对环艺专业教学特点,通过BIM技术建立了一体化教学平台,突破不同专业间的壁垒,将不同专业串联。学校要发挥BIM技术时的优势建立公众设计平台,可以是校级的,也可以为不同班级单独设立平台,同时在平台中发布各种对接当下市场的主题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充分对接现实,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针对性探究和思考,从而获得更为完善的结论,并确立学习目标。
2.实训室建设:与广联达软件公司等大型BIM研发单位,共同建设BIM装饰虚拟实验室,提供软件升级维护、硬件管理和师资培训服务。增加相关校企合作单位,为教师提供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关企业还可选派人员担任兼职或特聘教师,以缓解初期师资不足的压力。
3.引入企业BIM项目,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引入BIM项目到高校,深入分析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并合理转化为针对院校教育的新知识点。
(二)课程体系建设-结合环艺课程积极开发BIM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
1.岗位能力分析:根据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和设计行业的需求”,学校与教师要加大BIM技术课程的开发力度软件的应用引进课堂,以便使之更为高效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效用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将BIM纳入人才培养大纲,让学生在大一就能够了解到BIM技术的理念和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装饰BIM课程教学进度表:可将BIM相关内容融入到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學等课程当中,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BIM的一些相关应用。进入大二,学生开始进行更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
3.建设BIM教材与课件: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尤其重要。借助设计好的微课课件和教学PPT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融入BIM技术的相关知识,辅助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使之掌握运用技术优化设计流程、提升设计质量的方法。在BIM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操作,通过构建立体模型、统计分析数据等内化知识,不断图1 强化其学习的有效性。
以教材建设及教学实践为内容,致力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将BIM教材内容融入工程项目管理、土建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并通过BIM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4.构建混合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帮助下,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即可以推动“线上+线下”教学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实现理实一体的目标,同时可辅助学生自导自学,使之在参与中更为高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例如,借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即可以提前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将相关的设计理论、思路和方法转化为视频,同时插入图片和案例,保证内容完善,然后借助互联网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提前依照教材和微课进行自学,并在课下进行操作和实践,及时总结学习成果,明确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即确定设计主题、设计任务、设计方案,然后使用BIM技术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利用特定软件分析不足之处,再纠正和改进,最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6]。由此,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技术分析的机会,不断完善其学习成效,继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环艺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服务体系
1.师资培训: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下,各高校都尝试进行BIM技术教改探索,但“双师型”师资缺乏,2019年教育部“1+X”证书考核评价制度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师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教师积极申报“1+X”(BIM)考评员师资培训班,对提高专业教学体系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不仅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还需具备环艺设计实践能力以及BIM技术,来指导学生正确地开展实践作业。
2.BIM应用技能大赛:以赛促学,积极参加省赛和行业比赛,解读比赛要求、国家标准,将其分解进各个教学模块中。以便进一步激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参与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和创造,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需要对比赛流程、赛前培训进行优化,依据所教内容设计合理的练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不断强化其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进而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
3.校企合作:学校要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依托BIM技术时构建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信息共享挖掘更多实践素材,从而精准把握学生的就业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制订更加完善的授课方案、育人体系,便于引导学生高效地发展自我。聘请层次较高的外聘专家,能够对课程开发进行充分支持,并且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环境。为此,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基地,围绕教师和学生以及课程内容开展BIM技术开发工作,在工作室中建立完善的公共设计平台,让环艺专业的学生可以直面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真正意识到深入公司学习和实践BIM技术在工作中的优势。在工作室内还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制约和督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四)就业与创业
1.BIM项目实例设计:通过项目实例掌握软件功能,让学生体验从拿到图纸从识图、建模、渲染、动画、VR、智能设备认知到完成整个装饰BIM装饰设计项目。从而具备独立承接项目的能力。
2.BIM+VR服务项目: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借助装饰BIM、VR、智能化技术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则要以学生为主,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特色与创新
1.采用1+N的课程开发思路,融入装饰BIM技术、VR技术、装饰智能化技术,从室内设计课程、材料工艺课程、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一线打通。
2.建立“贯穿项目资源库”,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将所有专业课程教学情境统一到贯穿项目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在与学科发展趋势的相关课程中向学生讲授BIM技术的相关理论与概念,BIM的相关历史以及當前应用的状态。使学生及时了解可视化、信息化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现状。收集整理项目案例,以难易度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小型项目为案例,以“项目任务驱动+演示”的教学方法(如图1),对环艺项目相关知识展开教学,从材料与施工、空间环境分析、施工预算等几方面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阶梯式优化提升,并对教学成果分析改进。
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建构创业产业基地,让学生们在特定环境中孵化各自的创意,并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完成更多设计作品,同时可以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于良好的氛围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7]。学校也可以构建集团型体系,以此推动环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够从全方位给予学生引导,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4.推动日常教学与BIM技术的合作
基于环艺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将BIM技术合理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图2),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辅助学生构建设计模型、综合分析数据,并引导他们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练习,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实践能力,使之掌握更多设计的技巧、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助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将其与BIM技术相结合,通过BIM技术与日常教学流程的联系,将其融合到预习前、上课中和课下帮助学生对BIM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结语
在环艺教学中引入BIM系统,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落实,也是促进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BIM技术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形成环境设计类专业BIM技术创新人才工作室。实现“与行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BIM技术的优势,结合“互联网+教育”理念,将其合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以先进的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和整理效率,为学生呈现更为全面的素材、丰富的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促使他们在参与中对所学专业、课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并灵活运用学过的内容完成各种设计任务,以此不断提升环艺专业的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