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

2022-05-30周琴梦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思想政治高中生

周琴梦

摘 要:高中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自我认知,知识和阅历水平有一定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辨是非、明善恶,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教学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结合各项案例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使用法律维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权威意识,为强化全民法治水平不懈努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高中生;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8-0105-0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ZHOU Qinmeng (Songxi No.1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Senior high school is the best period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During this period, students already have self-awarenes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level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understand good and evil throug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guidance,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high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eaching, teachers can combine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case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ability to use the law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legal authority, an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for the whole people.

【Keywords】Ideology and politics; 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高中生接受法治知识最普遍的途径之一,高中时期的学生的课业压力较重,与法治领域知识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学生并不会主动关注普及法律知识的相关节目。因此,思政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多结合生活实际案例或是增设拓展教学活动,帮助高中生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以感同身受的案例让学生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引导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与处理问题,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1.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综合表现的概括,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背景,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知识内容,还要通过实例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法治意识培养教学工作而言,想要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就需要从思维意识层面,帮助学生建立法治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在实际问题中活学活用。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作为高中生最适合也是最直接的普法渠道,思想政治课程也是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課程。通过课程的讲解与学习使高中生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能够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2.法治教育内容

第一,法治教育是教学生了解社会民主主义的样貌,如何进行社会民主主义;怎样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损害国家以及社会的利益。

第二,法治教育教学生掌握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并牢记《宪法》是制定法律的基本,是保护民族的武器,每个公民不仅有享受的权利,还有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教会学生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与破坏《宪法》的不法分子作斗争。

第三,用法律常识去教育学生,可以让学生懂法、用法,以及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让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

3.我国高中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现如今,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法治课堂仅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对一些专业名词以及知识,进行讲解高中生根本无法理解,导致学生只是“上了”一节课而已,根本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一些知识点以及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款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只能让学生短暂地记住,却无法应用到习题中,使课堂效率降低。教师缺少正确法治教育的意识,认为只要传授好课本知识就可以,这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会影响后续法治知识的衔接。

第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及影响下,思政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教师的观念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不重视,没有认真备课,也没有积极地扩充新的理论知识,对课堂质量并不关注,无法为学生拓展法治知识。在进行思政课时,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过多的约束与限制,而不是展开积极的引导。单一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思政教育的实时性比较差。

第三,功能弱化。教师虽然在思政教育中开展法治教育,但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并没有开展实际的社会法治实践,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关键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约束,导致学生缺少自己的想法,在目前社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如果学生只有知识理论,而缺少实践经验,就会导致法治教育失去作用。

4.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路径

(1)提升教师法治意识素养

在上好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最积极的主导性因素。如果教师自身不重视法治教学,对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意义不够明确的话,那一切教学互动只会是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推进高中法治教学工作。而法治教育本身就比较严肃,如果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会让课堂无趣和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只有以有趣活泼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进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所以,将法治教育加入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法治内容,通过不断探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眼前最鲜活的案例,以身作则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关心国家政治法治建设的各项精神文件,心系社会发展,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不断为法治社会建设做贡献。例如,在讲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课中,根据课程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并且能明确宪法至上的道理,清晰认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在接下来的实际生活中,教师也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公民权益。无论是处理学生的日常纠纷,还是正常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等,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应给予当事人私下调解的机会,根据实践情境去剖析问题,公正处理纠纷;在讲解错题或是学习上出现问题时,对事不对人;在事关班级集体利益的问题上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的决断中。通过生活中实际处事的细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并认清法律至上的道理。教师以身作则地履行应尽的义务,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法律的重要作用,进而加深学生对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律内容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法律知识并不是集中在某一节课或某一个单元中,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及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被融入各个小课时中,而且思想政治学科并不是专业的法律课程,所以其中介绍的内容也是比较浅显的,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中加入法治教育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课本中的法治教育素材挖掘出来,将法治内容具体化、显性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给学生。

由于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包罗万象,且并不十分深入,仅依靠字面上的意思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法律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

(3)延伸教材的法律知识

结合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字面意思,促进学生建立法治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延伸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讲解《法治中国建设》一课时,学生需要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含义与影响,照本宣科单纯地讲解字面意思未免太过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生活中的细节彰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以及法治国家的优势。比如,在我们身边就有鲜明的变化,过去火车站小偷扒手特别猖狂,丢钱丢物的案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或多或少也有所耳闻。如今火车站有了完备的安检系统,小偷扒手无处遁形,公安系统的缜密部署使公民出行更放心。通过延伸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治社会的影响,强化学生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在内心深处对法律的庄严敬重之情。

(4)学校要完善校纪校规

学校作为学生毕业前所能接触到的“小型社会”,学校规定的各种校纪校规相当于形式上的“法律”,学生对校纪校规的看法和其实际执行效果都会影响学生对我国法律的理解和切身感受。因此,学校应积极完善校纪校规,遵循“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法为准,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用校纪校规管理好学生眼前的“小社会”。使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规则和秩序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懂得校纪校规并不是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维护每一名在校师生合法权益的保障。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正确认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校规校纪的引导下,就会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概念,当教师教学时,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兴趣,加強法治教育的力度。

(5)贴近生活,感受法律精细

法律在人们的生活需求中产生,又用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与调整。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在教学中加入法治教育,就要以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为主要原则。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例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用生动的案例去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法治现象,学会对法治现象进行分析,将法治理念加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法治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运用。

(6)内化心灵,培育法治精神

在课堂上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以及熟记法律法规,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法治教育,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法治精神。以法治这门课程为基础,对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中辩论,还要将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校园以及社区等公共环境,让学生对公共生活需要遵守的规则更加了解,并且能养成遵守公共生活的习惯,把规则变成行为习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法治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用法治精神更好地要求自己,进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以法治观念与方式破解生活中出现的难题,用法律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高中下一步的生涯就是大学,而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有些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履历,在大一时就会实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在选择合适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5.提高家长的法治教育水平,发挥家庭作用

学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其中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的就是学校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这两项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行。试想如果家长的法治教育水平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刚了解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放了学回到家身边的父母经常违法乱纪,那学生又该如何看待父母或是法律法规呢?在交通新闻报道中,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或是违章行车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鲜活的案例也警醒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还要帮助家长,提高家长的法治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开办普法讲座或师生交流会,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学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中。以部分家长错误的教学案例和影响去警醒一些在生活中心存侥幸,时常违法的家长,提升家长主动教育子女法律知识的能力。提醒家长注意其教育方式要得当,正确地引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从而让家长深刻认识到自己就是孩子身边最鲜活的法律案例,以身作则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6.积极践行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法制教学注定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一朝一夕是无法彻底改变或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结合案例解析去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内容以外,还要积极践行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在课堂知识延伸時教师要长时间地向学生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在开放互动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比明显下降,学生与教师间的相处模式更平等,这也为学生自身发表观念或看法提供了充足的表达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法律法规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热议的法律判决事件,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法律、人、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深刻感受法律的温暖,感受法治社会的伟大与美好。

7.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是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延伸法律法规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还要关注家长的法治教育水平,积极开展有利于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为建立法治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叔华.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J].长江丛刊,2017(11).

[2]吴桂香.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祖国,2018(08).

[3]陈慧,贺岚,张会,张小玉.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J].新课程(下),2019(02).

[4]陈永良.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探析——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26).

[5]李曦.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9(34).

[6]陈豪.培养法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09).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思想政治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